樊小斌
【內容摘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語文課堂的重要任務。教師充分挖掘利用文本中的愛國素材,體味作者的愛國感情,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以愛國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通過教師、教材等多種途徑,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
【關鍵詞】語文學習? 愛國主義? 情感培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重要場所,課堂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初中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讓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中入心入腦,化為前進動力,教師必須充分盤活資源,講求策略方法。筆者略談自己的五點做法。
一、提高教師素質修養(yǎng),在引領示范中培養(yǎng)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師德水平直接影響著語文學科人文教育的質量,影響著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語文課堂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師德、良好的品格、濃烈的愛國之心、強烈的報國之志,才能站好講臺,實現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使命,為學生傳播向善的因子,根植愛國的種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自身政治修養(yǎng),提升文化道德素養(yǎng),以自己強烈的愛國心、濃厚的愛國情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熾熱的愛國主義言行隨時隨處對學生進行熏陶,充分發(fā)揮引領示范效應,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挖掘教材主體資源,在形象解讀中培養(yǎng)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作,其中愛國主義題材的文章更是數不勝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廣泛閱讀,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深挖文本內涵,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一束花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學習毛澤東《沁園春·雪》一文中,教師可以抓住作者對“北國風光”“長城”“大河”“群山”“高原”等崇高宏大形象的描寫,借助于“舞”“馳”“比”等動詞的傳神描繪,以及修辭格的巧妙運用,把一幅氣勢恢宏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祖國河山圖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受祖國山河的雄壯美麗,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學生內心深處自然會發(fā)出“江山如此多嬌”的贊美之情。
三、活用文本學習方法,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培養(yǎng)
但凡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我手寫我口”的產物,是作者思想精華的載體,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文本都表現出了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要合理采用學習方法進行情感教育。詩人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就是一首深情的愛國之歌,詩中交融著深沉的歷史感和強烈的時代感,涌動著擺脫貧困、掙脫束縛、走向新生的火熱激情。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把握背景的基礎上,把意象和句式修辭同主題分析結合在一起,深刻體會詩人融個體的“我”于祖國母親大形象里的無限自豪,以及強烈的“我”與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的愛國主義情感。《誰是最可愛的人》等文章是謳歌特定年代英雄的作品,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深刻體會中華民族的不同時期都會有英雄譜、愛國篇、正氣歌,從而激發(fā)報效國家的凌云壯志。
四、開展經典閱讀活動,在反復誦讀中培養(yǎng)
誦讀是學習語文的有效方法,也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通過有感情地誦讀,作者洋溢于字里行間的愛國主義情感,學生更易受到陶冶,情感也更易被激發(fā)。初中教材中文質兼美的文章,讀起來抑揚頓挫,節(jié)奏明快,富有音樂美,教師應指導學生反復吟讀、細心體悟。如學習諸葛亮的《出師表》,在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情感基調后,要指導學生反復、大聲誦讀,在讀中體悟諸葛亮“智慧的化身,忠臣的楷?!钡膫ゴ笮蜗?。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以一只鳥生死眷戀土地作比,形象抒發(fā)了詩人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感。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把誦讀法作為主要教法,組織學生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節(jié)奏美,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引導學生一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靈魂和對祖國的無限深情。在教學《過伶仃洋》等古詩時,更要注重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把握情感節(jié)奏,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也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五、組織研學交流活動,在生活實踐中培養(yǎng)
在語文學科學習中培養(yǎng)并強化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不能忽視綜合實踐的作用。語文學習要使學生聽出“道”,說出“德”,讀出“情”,寫出“理”,關鍵是要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實踐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悟、感受、升華愛國主義情感。如在學習以“愛國”為主題的某一單元課文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我心中的英雄”、“走進偉大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為內容的綜合實踐學習活動,可以讓學生搜集相關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也可以讓學生辦手抄報或舉行主題演講,還可讓學生實地走訪調查,撰寫調查報告。隨后組織交流研討,讓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感受到新中國建立以來人民生活發(fā)生的翻天覆的變化,認識到社會的巨大變化離不開祖國這個堅強的后盾,從而牢固樹立熱愛祖國,并為國家奮斗終生的理想信念。
民族精神,薪火相傳;愛國教育,刻不容緩。對學生進行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每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使命,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有效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感,讓愛國主義傳統深深融入我們的民族意識,也才能為我們偉大國家和民族培養(yǎng)出合格的繼承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甘肅省涇川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