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蓉
摘 要:我國古詩經過歷時的沉淀,在字句蘊含著深遠的意境,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教學,不僅能夠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語文涵養(yǎng),同時也能起到傳承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古詩內容,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古詩含義,使學生能夠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不斷提升綜合素養(yǎng),為民族文化振興作出貢獻。本文將針對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古詩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效性
一、結合學生認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效性提高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真正喜愛上古詩這種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產生興趣需要結合多元化教學手段,遵循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找到適合古詩的教學策略。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古詩的常用方式是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與古詩內容相關的視頻,利用畫面感增加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寫語文古詩《惠崇春江晚景》時,教師就可以將其中的場景用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觀看,這首古詩畫面感較強,在具有古典韻味的視頻和音頻中,學生能夠更好的體會古詩意境,感受古詩在景色描寫過程中給人帶來的愉悅感。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古詩朗誦活動,讓學生通過朗誦古詩,體會其中韻味。學生在進入高年級階段以后,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古詩基礎,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翻譯詩句,對古詩的場景進行復述,或者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行古詩的創(chuàng)作。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古詩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對古詩含義的探索興趣,從而最大限度提高語文古詩教學的有效性。
二、語文課堂古詩誦讀,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
古詩是一種優(yōu)美的表達方式,結合誦讀表演,能夠提高學生感悟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語感和內在魅力,逐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在開展朗誦表演教學活動前,教師需要先給學生做好示范,投入感情進行朗誦能夠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同時也能學習到朗誦的表現形式。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不同的朗誦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感受展示精彩的朗誦表演。在語文古詩教學中結合朗誦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感悟古詩的節(jié)奏與韻味,體會古詩的內涵。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春居》這首古詩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朗誦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古詩妙雪的美好畫面。在這首古詩中,即用巧妙的方式寫出了早春二月萬物生長的蓬勃生機,同時也有對兒童天真浪漫的描繪,形成了一副鄉(xiāng)村春景的美好畫面。教師在對這首古詩進行示范朗誦時,應該用流暢輕快的語調,讓學生體會作者在寫下這首古詩時的美好心情,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朗誦中,感受春天的顏色,在腦海中浮現孩童放風箏的歡快情境,使學生能夠用心感受,融入到詩歌所描繪出的世界當中。教師在示范朗讀以后,可以鼓勵學生大聲的朗讀這首古詩,并且要求學生在朗讀時,具體分析古詩中都描繪出了哪些靜物,作者在這首古詩中融入了怎樣的情感。在學生朗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在朗讀過程中重音應該放在哪些字上,怎樣處理朗讀節(jié)奏才能更好的展現古詩的韻味等,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審美能力,逐漸形成學生自身的審美標準。
三、開展古詩課內拓展閱讀,豐富古詩教學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包含的古詩數量有限,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每本教材中通常只有兩首古詩,學生通過學習教材來積累的我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非常有限,因此,教師應積極開展課內古詩拓展閱讀活動,結合語文古詩教學內容,為學生尋找風格相似的古詩,使學生學到的內容得到鞏固,同時也能在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中,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宋代偉大詩人陸游的《游山西村》這首古詩時,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已經體會到詩詞中對江南農家日常生活的細致描寫,同時體會到作者將秀美的山村自然風光與百姓淳樸的日常生活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沒有辭藻堆砌的詩句中,能讓人體會到自然成趣的感覺,為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和個人對古詩的體會,教師可以結合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古詩中“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與《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體會這兩種描述手法的相似之處,同時找到其中的區(qū)別,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理解和欣賞古詩的魅力。
結束語:
小學語文科目教學當中,古詩教學即是重點,同樣也是難點,這主要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較差,在閱讀古詩的時候通常只能理解表面內容,對古詩中蘊含的情感和意境無法產生共鳴。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通過提高古詩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通過閱讀古詩內容,對古詩進行深入解讀,通過深入感受詩人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建立更加豐富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林順達.打破古今屏障,探析詩詞精髓——小學語文高年級古詩教學方法研究[J].學周刊,2017,31:57-58.
[2]秦燕.創(chuàng)新吟誦法教學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23: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