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衛(wèi)華
摘 要:在國內教育體系中,農村教育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如何提升農村地區(qū)的教育實效性,將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優(yōu)秀的人才,就成了農村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而在學校的教育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往往至關重要。這個角色既要在班級管理中發(fā)揮作用,又要為學生的個人成長提供必要支持。下面我將以小學階段為例,淺析如何做好農村地區(qū)的班主任工作。
關鍵詞:農村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
談起農村地區(qū),許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偏僻落后、交通不便。這也為農村學校的管理帶來了很大難題,比如輟學率高,基礎設施建設差,還有留守兒童的問題,等等。身為農村小學的班主任,自然要接受更嚴苛的考驗,不但要將本職的教學工作做好,還要肩負起對班級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職責,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那么該如何快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農村小學班主任呢?下面就結合自己多年的農村教學管理經驗,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1 及時展開調研,掌握學生情況,為班級管理打好基礎
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對于班主任而言,及時且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既是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又是組織相關班級活動的重要依據(jù)。農村地區(qū)的人員流動性大,各地域學校間的教育水平也參差不齊,學生的啟蒙水平、家庭狀況和學習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差異,倘若不加以調查就一概而論,用傳統(tǒng)班級管理的老辦法來應付學生,自然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因此班主任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對班級組成情況展開調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家庭背景、性格特點進行詳細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日常工作中實現(xiàn)因材施教,分類管理,班級管理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我所在的四鄉(xiāng)小學,是棉湖鎮(zhèn)郊區(qū)的一所農村小學,服務范圍包括口寨村、劉厝寨村、大港村、橫港村、灰坡村五個自然村,因歷史原因,鳳江鎮(zhèn)豐東村也屬于我校的服務對象,服務半徑達到2.5公里。年級較小的1、2年級的學生由家長接送,5、6年級的學生中,口寨村、劉厝寨村路途較近的學生自己步行來學校,大港村、橫港村、灰坡村、豐東村路途較遠的學生自己騎自行車來學校。因為活動范圍不同,班里經常是路途較近的學生湊成一伙,路途較遠的學生結成一隊,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上都很少交流,時間久了難免影響班級和諧。我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就積極想辦法給予調和,比如安排他們共同策劃板報;開展班級聯(lián)誼;和體育老師協(xié)調,將各個村的學生穿插分組,一起跑接力賽、玩跳繩、做游戲,等等,借機強化他們的合作和交流。后來班內拉幫結隊的現(xiàn)象得到了很好緩和,同學之間既增進來了友誼,又培養(yǎng)了集體榮譽感,班內其樂融融,氣氛融洽了許多。
2 以愛融入工作,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班主任,不僅要有寬廣的胸懷,尊重學生的不同理念,容納他們的優(yōu)缺點,一視同仁的對待,更要有耐心與學生相處,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將愛融入班級的管理工作中,才能被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接納,真正成為班集體的一員。由于農村地區(qū)的教育水平落后,加上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很多班主任都存在重視優(yōu)等生,忽視后進生的情況,對成績好的學生眉開眼笑,對成績差的學生擺張臭臉,或干脆視而不見,長此以往,班級成績水平分化,好的愈好,差的愈差,管理工作也無從下手。事實上,后進生作為班級的一份子,往往更需要班主任的尊重和理解。倘若能耐心的分析他們成績變差的原因,再適當施以援手,差生也能變成“潛力股”。
談起后進生,則不得不談到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啟蒙時間都大致相同,小學教授的主要為語、數(shù)、英三科,知識容量遠少于初中,很難拉開大的成績差距。根據(jù)我的觀察,后進生的出現(xiàn)多是由于學習興趣不足,或是受心理問題的影響。6-12歲的學齡兒童,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內心往往敏感而細膩,一點小的問題就可能引發(fā)“蝴蝶風暴”,產生不可估量的心理影響。作為班主任,應當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及時向學生普及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孩子進行適當輔導,幫他們養(yǎng)成健康自信的品格,別讓孩子的純潔心靈“蒙灰”。
3 時時做好表率,引導德育建設,打造和諧民主班集體
德育工作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管子·權修》中提及:“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盡早開展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將對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和未來成長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在以往的農村教育中,德育工作經常被忽視,被“打入冷宮”,但這并不意味著德育失去了價值。在新時期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應當重視起德育工作的開展,自身做好表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示范榜樣,同時要勤于觀察教學契機,利用教學和課余的適當時機引入品德教育,引導學生互敬互愛,讓班集體變成和諧民主、充滿愛的大家庭。
以我所帶的班級為例,因為校內和班級的衛(wèi)生片區(qū)是分開的,各班輪流負責打掃校內的衛(wèi)生,負責倒垃圾。久而久之,班里的部分學生學會了投機取巧,倒自己班內的垃圾時就一股腦兒的倒在打掃學校的“承包班”的垃圾堆里,讓他們代倒,為此還產生了不少爭執(zhí)。“承包班”認為憑空增添了倒垃圾的負擔,指責我班學生偷奸耍滑,我班學生則振振有詞,覺得不過舉手之勞,反正垃圾遲早要倒。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觀察到這個情況后,專門讓兩班的學生“角色對換”了一次,結果我班學生也苦不堪言,過后我對他們進行了責任感的普及教育,告訴他們要勇于承擔責任,不為他人增添負擔,后來偷倒垃圾的風氣果然得到了有效治理。
在班級的建設工作上,考慮到班主任的力量有限,可以設立班干部崗位來協(xié)助班級管理工作。一方面,大家公平投票選出心目中的班干部,既能凸顯民主精神,又能增強班級成員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被任命的孩子也會產生強烈的使命感,促使他們一心一意為班級服務。大家你追我趕,互相幫扶,自然能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管理水平也會蒸蒸日上。
4 注重家校聯(lián)合,師長緊密合作,為學生成長保駕護航
“家校聯(lián)合”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一項嶄新教育理念,它指的是學校聯(lián)合家長,共同為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氛圍,強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作。在農村地區(qū),不少家長都抱著謀生的心態(tài)進城打工,孩子交由爺爺奶奶看管,留守兒童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而老人的文化水平低,對孩子或是過于驕縱,或是疏于管理,無論哪一種都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不利。作為班主任,應耐心與他們交流,小到課堂表現(xiàn),大到期末成績,只要是與孩子有關的教育問題,都要在家校聯(lián)合中落到實處,切莫因為一時的困難就放棄溝通。平時多打幾個電話,日常多走幾次家訪,往往能有很多意外的發(fā)現(xiàn),作為農村小學班主任,千萬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以為自己只要做好校內的教育教育工作就算盡職了。
以我所帶的班級為例,父母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代為看管的孩子約有十幾個。由于地域問題,這些老人說的都是當?shù)胤窖?,口音比較嚴重,而且沒有學過普通話。孩子們的父母多在外打工,只能靠電話聯(lián)系。家訪工作怎么進行呢?只有靠跑,平時逢期中期末質量監(jiān)測后上門家訪,把成績單給老人看,囑咐他們對孩子的學習多上心,平時監(jiān)督他們做作業(yè)、看書,少看電視,有時要連說帶比劃,老人才能聽懂。此外逢秋收和重要的節(jié)假日,等孩子們的父母陸續(xù)返鄉(xiāng),我也借機去家訪,對于成績好的孩子給予表揚,對于成績差些的孩子提出適當建議,比如添置輔導書、上課認真聽講、和同村成績好的同學組建一對一的學習小組,等等。同時提醒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多加以關注,不能因為成績退步就或打或罵。有的父母深受傳統(tǒng)觀念迫害,覺得讀書無用,我也及時進行勸解,為他們普及基礎教育的重要性。長此以往,家長們也都對學校產生了信賴感,對于學校推行的新政策、新校規(guī),都非常支持,我校服務的村落輟學率一直為零。
總的來說,要當好一名農村小學班主任并不容易。要提升農村教育工作的實效性,要做好自己的本職教學工作,又要兼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問題,班主任的工作可謂充滿挑戰(zhàn)。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當把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謹記心中,努力克服諸項困難,為了把祖國的稚嫩花朵培育成社會棟梁而努力。將愛心融入工作,以德育協(xié)并管理,相信農村小學在班主任群體的協(xié)助下定能煥發(fā)它的光彩。
參考文獻:
[1] 黃才菊.淺談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J].科學與財富,2016(20).
[2] 董義華.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班主任[J].漢字文化(教學卷).2016(16).
[3] 趙玲紅.淺談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現(xiàn)狀[J].讀寫算,20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