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 高軍太
【摘 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常為各種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歸宿。據我國2013年的抽樣調查,成人心患病率為0.9%,隨著年齡的增加,心衰患病率迅速增加,7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更上升至10%以上[1]。其發(fā)病率高,據有關統(tǒng)計,我國心衰患病率約為0.9%,且發(fā)病率逐年上升[2];死亡率亦高,4年死亡率達50%,嚴重心衰患者1年死亡率高達50%[1]。在臨床中,只使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療效差強人意,且易于復發(fā),醫(yī)療費用花銷巨大,而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療效較佳,且治療后不易復發(fā),醫(yī)療費用又相對較低。尤其是合理使用溫陽活血類的中藥肉桂來治療,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更佳的療效。
【關鍵詞】肉桂;慢性心力衰竭;陽(氣)虛血瘀、溫陽活血
【中圖分類號】R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134-0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內科危重病癥。在中醫(yī)學中,“心悸”、“胸痹”、“痰飲”、“喘證”、“肺脹”、“水腫”等皆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常態(tài)表現(xiàn)。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機大致可以概括為陽(氣)虛血瘀、心脈痹阻,因此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常應采取溫陽活血法,而在臨床中常用的溫陽藥物肉桂,因其使用相對安全、療效確切,故經常被使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中。
1 肉桂的古代研究
1.1 肉桂的來歷、性味及功效
肉桂,為剝取陰干的樟科類植物肉桂的干燥樹皮,除去雜質及粗皮,用時搗碎。有較濃烈的肉桂香味。煎服常生用。我國的廣東、云南、廣西等是它的主產地,在東南亞也有分布。肉桂喜溫暖、濕潤,但忌積水。肉桂辛、甘、大熱,歸心、腎、肝、脾經。肉桂具有四大功用:能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引火歸元。《神農本草經》中稱它:“味辛溫,主百病,……,補中益氣。為諸藥先聘通使”;明代《本草綱目》里謂之能:“通血脈,宜導百藥。……”;在《日華子本草》中謂它能:“補五勞七傷,……,消瘀血,……”。
1.2肉桂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特性
肉桂作為一種干燥嫩枝的樹皮,其質地相對較輕,其勢升浮,藥性辛、甘、大熱。就五味而言,辛則“能散、能行”,能活血行氣,故其必具有輕清走散之功;而甘則“能補、能和、能緩”,故其也必具有補火溫陽通脈、補血活血的作用。正如《素問·調經論》謂之:“血氣者,喜溫而惡寒,……溫則消而去之”。因此,在臨證中使用肉桂溫陽益氣活血,使得百脈通暢,則氣血調和,而諸癥盡消。正如《神農本草經》所說:“味辛溫,主百病,……,補中益氣。為諸藥先聘通使?!?,也充分體現(xiàn)了《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所謂的“血實者宜決之”之法。因而,使用中藥肉桂治療對于陽(氣)虛血瘀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是藥證相符的最佳體現(xiàn)。
由于心脈長期被瘀血痹阻,或者病程日久,遷延不愈,或者治療欠妥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勢就會逐漸發(fā)生變化,由傷陰到傷陽,最終發(fā)展為陰陽皆損的局面。陽虛則血液運行無力,血不利常則發(fā)為水,陰水若四溢于肌膚,則患者可出現(xiàn)面浮肢腫、喘息、氣短而不得平臥等諸癥。而辛甘大熱的肉桂,它的溫和作用比較持久,既能補火助陽,促進陽氣的及時回歸,陽氣及時地復來反過來又促進了陰血的滋生及運行,又能引火歸元,保持腎中之火長燃不減。
肉桂歸心、腎、肝、脾經。辛熱(溫)之品能抑陰扶陽,入心能溫通心陽;辛味走于肺經,則能夠助肺“通調水道”;其為甘熱(溫)之品,能夠補氣助陽,入腎經能夠溫腎助陽,并能驅逐寒邪,加強膀胱的氣化作用;又因其味甘,能入脾經,故其也可溫陽健脾,以加強其助運化水濕之功,進而強化后天之本;本品入肝經,以夯實血之本,血海充則陰血足,并能夠及時調節(jié)人體之血量的按需分布。
本品為升浮之藥,行散之力頗強,應用不當就會形成動血耗氣之勢。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Ⅰ°~Ⅱ°)的患者。而對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Ⅲ°)的患者,尤其是年齡較大的患者,則應謹慎使用;如若使用,則應采取減半原則,且應選用多年生成齡樹皮。以免導致出現(xiàn)氣血兩傷、陰陽俱損的情況。
1.3 肉桂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時的劑量選擇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體內陽氣不足的特性,故用藥時應選用多年生的吸收陽光充足的成齡樹皮,以取其以陽助陽之性。根據其幼苗喜陰、忌水的特性,當年生及一年生的樹皮陰寒之氣較重,故不宜使用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中,尤其是對高齡、重癥(心衰Ⅲ°)患者應忌用。本品使用多為煎服,劑量以1~5克為主,宜后下或焗服。由于肉桂辛、甘、大熱,因此肉桂及其容易傷陰動血,故凡是里有實熱、陰血火旺之人及有出血傾向者和孕婦應該謹慎的使用。不宜與赤石脂同用。
2 肉桂的現(xiàn)代研究
2.1 肉桂的化學成分
肉桂主要含揮發(fā)油(桂皮油)1.98%~2.06%,主要成分為:桂皮醛,占52.92%~61.20%,其他還包含肉桂醇醋酸酯,醋酸苯丙脂,肉桂醇,肉桂酸香豆素,等 [4]。
2.2 肉桂的藥理作用
肉桂具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冠脈及腦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4];桂皮油、桂皮醛、肉桂酸鈉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熱、抗驚厥作用 [3];在體外,其甲醇提取物及桂皮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作用[4]。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常見的、嚴重的、頻繁發(fā)作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當前心血管領域面臨的兩大難題之一。臨床中經常使用肉桂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因為肉桂辛、甘、大熱,歸心、腎、肝、脾經,功效能夠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引火歸元,使得虛陽能夠得以速復,而瘀血自除,百脈通暢,氣血調和,頑癥自瘥。但在整個使用過程中,應該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再根據其植物屬性及藥性、味、質、歸經辯證使用,做到配伍合理、靈活加減,才能取得最佳的療效。
參考文獻
[1]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第8版)[M] .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66.
[2]顧東風,黃廣勇,何 江,等.中國心力衰竭流行病學調查及其患病率[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3—6.
[3]鐘贛生.《中藥學》(第9版)[M] .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217.
[4]高學敏.《中藥學》[M] .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