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曉芳 馬天放
摘 要: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與紅色文化結合,從而進一步提升其效果。本文從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首先分析了紅色文化的概念與特征,接著研究了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和意義,最后從課堂內外和新媒體層次探討了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實現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融合,是一項急需推進的任務。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養(yǎng);路徑
一、紅色文化
(一)紅色文化的概念
文化作為一種認識,來源于實踐,紅色文化當屬文化的一種,其概念的界定,要從社會的實踐中發(fā)現。“紅色文化”起源于20世紀中國革命時期,20世紀的中國,以擺脫列強的奴役瓜分,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為奮斗目標。中國處于內憂外患之中,列強瓜分、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救亡圖存,打到列強除軍閥,是20世紀中國社會的時代主題和大眾所愿,所以,革命成為了中國20世紀的時代特征,紅色文化便誕生于其中。
(二)紅色文化的鮮明特征
紅色文化也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延伸和發(fā)揚,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行的一種精神總結。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時期下,將紅色文化進一步的深化和發(fā)揚,將有助于增強全國各族同胞的政治認同感和歷史使命感,為全面決勝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1.先進性
先進性是紅色文化的首要特征。時代是思想之母,先進的思想總是隨著時代向前發(fā)展,落后的思想遲早是要被時代淘汰。聯系具有普遍性,雖然紅色文化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時期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其代表的紅色傳統(tǒng)和紅色基因一直得到很好的聯系與傳承,紅色文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散發(fā)出愈久彌新的生命力。
2.時代性
紅色文化,是時代的產物,是先進文化的階段性成果,這些階段性成果都是普遍聯系的,符合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紅色文化正確把握了時代的主題,站在時代發(fā)展的前沿,沖擊了封建專制的根基,使人們擺脫了舊的思想的束縛,使得社會的思想文化面貌煥然一新,它引領了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和方向,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
3.人民性
人民性是紅色文化的根本特征。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紅色文化是由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始終保持著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本色。從紅色文化孕育、形成、豐富和發(fā)展的全過程來看,主題是由人民群眾從不同時代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提出來的,其傳承永遠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
二、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紅色文化傳授方式簡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樹人,實現全方位育人。在紅色節(jié)日里,我們可以聽到紅色歌曲,看到紅色故事,但是這種淺顯而簡單的紅色文化傳播方式和教育方式對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卻是收效甚微。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采取圖片和視頻等傳統(tǒng)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既傳統(tǒng)又單一,會使得紅色文化教育與其他相關理論教育難以區(qū)別開來,難以收到相要的教育成效。
(二)紅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
形式的空洞化主要表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的紅色文化教育重理論灌輸而輕實踐熏陶,僅僅只是表現在形式上,而無實質性的內容,沒有得到管理者與學生們的重視,不管是否認真參與到其中,都沒有什么確切的影響。只是口頭上說一說,并沒有付出實際的行動,這樣的教育不會對學生產生沖擊力,他們也感受不到紅色文化背后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與英雄氣概。
(三)紅色文化教育針對性不強
盡管紅色文化教育已走進了高校教育課堂教學,然而,縱觀當前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現狀,多數高校紅色文化教育隨意性特別強,缺乏明確的總體目標、指導思想、計劃方案等內容,教育沒有針對性,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因而不能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與關注點,這樣的話,紅色文化的教育就很難得到相應的效果,即使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滲透了紅色文化,也是形同虛設,并不會有實際的作用。
三、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種社會思潮相互碰撞,一些大學生受到功利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價值觀念的影響,有一些大學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現了偏離馬克思主義方向的錯誤傾向。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形成的珍貴的精神財富,在大學生信念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習近平強調,中國夢有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三個組成部分。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是弘揚中國精神。利用紅色文化開展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營造出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大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身臨其境,容易感受到這種環(huán)境的渲染,會情不自禁的流露出對為祖國浴血奮戰(zhàn)、不怕犧牲、英勇奮斗的革命先輩們的敬畏和崇敬之情,心靈會受到非常深刻的震撼,從而讓大學生具備更加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有助于構建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凝聚社會共識,實現團結和諧的根本途徑,是樹立國家良好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迫切需要。紅色文化契合了時代精神,凸顯出了作為主流價值的突出地位,成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動力,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財富。紅色文化讓許多迷失方向的大學生找到了堅實的精神根基,滿足了精神上的需求。
(三)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青年是國家繁榮強大的支撐,只有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的優(yōu)秀青年,才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紅色文化教育具備實踐性、趣味性、引導大學生思想潮流等特點,將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講授,不僅能夠傳播紅色文化,讓大學生繼承紅色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能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四、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紅色文化是經過歷史的檢驗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在歷史長河的洗禮中,已經內化為傳統(tǒng)的民族精神與深邃內涵。因此,用紅色文化教育學生,會產生無比強勁的精神動力。大學生作為新時代建設的儲備力量,肩負著繼承民族精神和弘揚紅色文化精神的責任,加強大學生紅色文化的教育是當前一項急迫的任務。
(一)推進紅色文化教育進高校、進教材、進生活
1.進高校
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教育青年大學生傳承革命先輩們的頑強意志,不斷提升自我抗挫折能力,鍛煉頑強的人格意志。因此,高校應該引入紅色文化,將紅色文化也設置成為一門專門的課程,采用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生們的興趣,以此來加強學生們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和認同。
2.進教材
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應該把其吸入其中,作為教學內容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以引起他們的重視,從而能夠把紅色文化放在教材的重點位置,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與關注。在教材中加入紅色文化,是宣傳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
3.進生活
文化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學生的課下生活中應該采取各種措施來宣傳紅色文化,比如隨處可見的標語牌介紹紅色故事和英雄人物;開展有關紅色文化的專題報告,播放英雄人物的視頻等等來引起學生們的情感共鳴,以此來達到對紅色文化的學習。
(二)開展紅色文化的實踐活動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認識來源于實踐,又用于指導實踐。紅色文化作為一種認識也應該回歸于實踐,因此高校應該以紅色文化為著眼點和出發(fā)點,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探索不同的實踐方式。高校可以利用紅色節(jié)日,舉行紅色文化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巨大的魅力。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將紅色理論融入到高校實踐中,并在此過程中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到積極參與,這才是思想政治紅色文化教育的目標。用實踐活動來學習紅色文化。
(三)利用新媒體,宣傳紅色文化
信息化成為不可逆的趨勢,新媒體不斷沖擊著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新媒體也進入了高校,深刻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與生活,大學生作為新媒體信息的主要接收者,很容易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高校應該設置有關紅色文化的網站,介紹紅色文化;通過網上比賽的形式,告知學生紅色文化的范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競答,以此來加深了解;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來多層次宣傳紅色文化,進而塑造一個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全面影響學生們的學習與生活。
五、結語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有前進也有曲折,紅色文化在收到成效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問題,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不斷向前推進。紅色文化想要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活力,傳遞跨越時空的正能量,必須與教育相結合。因此,高校應該利用這一機遇,積極在文化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使得大學生在認知紅色文化的基礎上,傳承紅色文化。
參考文獻:
[1]王愛華.紅色文化與思想教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愛芹,王以第.紅色文化與道德建設研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8.
[3]曾杰.論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時代價值[J].德育論衡,201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