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摘 要:目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教育事業(yè)也蓬勃發(fā)展起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欣賞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做好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有利于提高兒童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渴望藝術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強,尤其是進入小學以后,對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為強烈。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上,教師會為怎樣上好欣賞課而苦惱,一不小心就會出現(xiàn)一言堂的現(xiàn)象。這其中有教師的原因,也有學生的原因。因此,怎樣處理好兩者的關系非常重要。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誤區(qū);對策
引言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是以視覺和感情為主導的心理活動形式,主要是將藝術作品視為學生的審美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和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是相聯(lián)系的。小學生年齡小,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很強烈。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欣賞能力、陶冶情操都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作為當代美術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生理、心理出發(fā),以此分析他們的欣賞特征和欣賞習慣,從而實施一定的教學方法。
一、引導學生認識美術欣賞的重要性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毙W生正處于對美的事物有著強烈追求的階段,教師在開展美術欣賞教學中,應巧妙地引導學生欣賞、識辨美的事物,通過對自然界或藝術品的觀察,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觀察藝術品的習慣,從中感受藝術的美,并豐富他們的藝術感覺。對小學生而言,只有通過美術欣賞實踐教學,才能強化學生對美術欣賞的認識。
二、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的誤區(qū)
(一)欣賞專業(yè)性不夠
面對優(yōu)秀藝術家的作品,有些老師為了提高課堂的氛圍,迎合學生的興趣,只講作品的來歷,講作者的奇聞軼事,卻少講作品的構圖、色彩等美術專業(yè)方面的知識。這樣,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沒有得到確實的提高。
(二)忽視學生主體
教師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常常給學生認真詳細地講解范圖或者世界名畫、優(yōu)秀藝術作品等豐富的欣賞資料。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審美能力還比較有限,對于較為專業(yè)的講解,學生無法理解。教學中形成教師熱情洋溢,而學生神情漠然的尷尬現(xiàn)象。學生在美術欣賞教學課上并沒有從中感受到美,體會到真正的美。
(三)濫用多媒體技術,淡化美術特色
計算機輔助美術教學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實際應用中,卻有許多濫用??梢詫懺诤诎迳稀⒖梢宰鳛橐环N美術欣賞的板書,偏要做進課件中;可以直接利用的圖片資料,卻偏偏要通過電腦這個媒介來展示。這樣,多媒體因素多了,美術特色卻淡化了。
三、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誤區(qū)的對策
(一)在美術欣賞中把握欣賞的主體性
在美術欣賞中,除了被欣賞作品這個客體外,更重要的是欣賞者這個主體。美術欣賞是一種再認識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和個人的主觀因素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梢哉f,在這個活動中所體現(xiàn)出的差異性其實正是美術欣賞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在主體的直接參與下,隨著和客體的逐漸聯(lián)系,主體的審美感受得到一步步的發(fā)展。因此,在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必須把握欣賞的主體性,即不能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直觀感受。教師對作品的評析只能涉及作品的一般性特征,而美術作品客觀上具有多樣、微妙的細節(jié)信息。如果忽略學生在欣賞作品時的個體感受,就會使學生在欣賞活動中的主觀因素的發(fā)揮遭到抹殺,而會使學生僅僅感受到一種信息,影響其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有鑒于此,在美術欣賞中,在展示作品后,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而要先尊重學生的第一感受,可以讓學生先看畫幾分鐘,幫助他們正視并強化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在美術欣賞中,獲得美感的一個重要基礎便是欣賞者的最初感受。
(二)走出課堂,實踐欣賞
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事物值得學生欣賞,在生活中也有許多建筑值得學生觀看。因此,在美術欣賞課程中,教師主要是帶學生外出欣賞,也就是現(xiàn)場欣賞。它是一種在課堂、教室之外的美術欣賞形式,也是指到某一地進行的欣賞教學。這種實踐欣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他們可以隨時根據自己所見、所聞提出自己的疑問。比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使他們能夠觸摸到真實的作品,就可以組織學生在博物館中參觀所展示出來的美術作品。除此之外,還可以帶領學生訪問畫家、雕塑家等名人,通過與名人交流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再比如,教師在要求學生欣賞古代傳統(tǒng)建筑的時候,就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當?shù)氐乃聫R。當學生了解到足夠多的知識之后,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三)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美術欣賞力
要引導學生欣賞,自己要有敏銳的視覺感受力,具備一定的欣賞力。所以教師平時要多關注身邊的美術現(xiàn)象,多看美術讀物,及時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關注與欣賞有關的美術評論,掌握關于美術的審美動向。如可以建一本記錄本,勤于記錄學習所得,看美術作品首先學會尋找自己的感受,然后看看專家是怎么評論的,方法過程是怎樣的,用了怎樣的美術語言,有自己怎樣的個性評價;有時間多走出去,經常走美術館,多接觸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在比較中提高欣賞能力;作為美術教師要勤于實踐,自己多畫畫,在實踐中感悟,提高自己的人文意識和美術欣賞能力。
(四)開展隨堂欣賞課
隨堂欣賞課就是指在繪畫、寫生等課業(yè)中穿插的美術欣賞。這種方法是現(xiàn)代美術教學中用得較多的方法之一。美術課程在小學課程中本來占據的時間就不多,教師也沒有額外的時間上很多欣賞課,因此教師在繪畫課中可以引導學生欣賞。比如,在指導小學生涂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入素描的相關知識,并且為學生展示一些素描的作品。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夠提高自己的色彩能力,又能夠在無形之中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除了在繪畫課中貫穿美術欣賞,教師還可以在美術課中設計觀看講解的活動,觀看之后,要求學生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并且寫相關的觀后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開展美術欣賞課程對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小學院校應在該方面下工夫,積極地對其進行思考與發(fā)展,讓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得到更大的提升,使學生在小學階段能夠在審美方面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蓓蓓.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七種方法.學術期刊:小學教學參考,2015.02.
[2]張栩.淺議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有效構建.學術期刊:中外交流,2015.12.
[2]張挺峰.巧用課堂提問促進美術欣賞教學———以浙美版《飛天》教學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