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友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至關重要,能培養(yǎng)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意識。基于此,本文主要簡述了構建初中道德法治課堂的重要性,在多元化教學、實踐活動等方面重點探討初中道德法治課堂構建的有效策略,從而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中學生綜合素養(yǎng)能力,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實踐活動
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初中教學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法治教學中,因理論知識較多,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貴州省鎮(zhèn)寧自治縣民族寄宿制中學對此十分重視,因此想要深入研究構建高效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策略,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構建的重要性
道德與法治教育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成長起重要作用,道德法治課堂也是學生了解法律知識重要途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行為觀念,提高綜合素質。
中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在思想上快速發(fā)展,價值觀念容易受影響,因此提升道德法治教學的效率,對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具有總要意義。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道德與法治教學滿足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法律意識,規(guī)范學生行為。在道德與法治教育高要求下,教師逐漸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靈活教學方式,例如在道德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多媒體播放形式,通過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相關視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認識正確的真善美價值觀;視頻播放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參與狀態(tài),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道德法治課堂的高效構建。因此,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高效教育理念勢在必行,教師的課堂教學必須結合學生特點,采取學生適應的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健全學生個性。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構建的有效策略
(一)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
在道德法治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導課方式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興趣,導課環(huán)節(jié)可以運用新聞、音樂、視頻、講述貼近生活趣味的小故事等方式激發(fā)學生思維,結合法治課堂教學內容,對社會熱點如“老人扶不扶”話題展開討論,設置情景模擬,帶領學生親身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角色扮演方式展現(xiàn)學生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會聯(lián)想到對于關愛老弱群體的正確做法,活躍道德法治課堂氛圍的同時,能夠讓學生接觸社會熱點,從而提高自身道德法治水平。
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還可以運用具體案例,貴州省鎮(zhèn)寧自治縣民族寄宿制中學的教師在講解《多彩的情緒》一課時,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2017年傅園慧在布達佩斯世界游泳錦標賽中100米仰泳失利半決賽的視頻,又展示了同年9月傅園慧在天津全運會上,取得100米仰泳冠軍,并與隊友合作取得混合泳雙金牌的視頻;播放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傅園慧止步比賽時有沮喪、泄氣等消極情緒,在傅園慧奪冠時,學生有喜悅、激動、自豪等情緒;通過運用與國家榮譽有關案例,成功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實現(xiàn)對學生情緒的教育培養(yǎng),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構建高效課堂教學[1]。
(二)運用小組合作形式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快速發(fā)展的道德法治社會,降低了中學道德法治課堂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開展小組合作形式,激發(fā)學生積極性,設置的情景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例如在講述“認識自己”一課時,教師將學生分成三人小組,針對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展開討論,匿名方式寫出彼此眼中的“我”是怎樣的人,教師隨機抽取并讀出,讓學生猜測,通過此方式增加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引導學生更全方位的了解自己,從而達到道德法治課堂高效教學的目的。例如教師在講述“走進法治天地”教學內容上,允許同學自由成立小組,給足學生時間,合作討論法律在保障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發(fā)表看法,在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下,提高學生法律意識,保證教學順利高效進行。
(三)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學生的自身努力、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構建高效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關鍵,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定位自身引導作用,結合課程標準,根據學生實際需要,選擇新穎、生動的多樣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興趣,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積極主動與學生互動,時刻關注學生思想品行發(fā)展,引導學生一起參與課堂教學,積極發(fā)言、敢于回答問題,活躍課堂氛圍,在講述一門課程時,多利用PPT展示圖片,增加教學課堂的趣味性,主動讓學生談一談看法和見解,相互啟發(fā),共同成長,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學生要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為高效道德法治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2]。
(四)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道德法治課程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安排學生調查實際生活中環(huán)境污染問題,根據調查結果共同討論應對措施,將課堂知識實際應用于問題解決。在實踐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培訓和指導,包括調查的地點、范圍,記錄相關調查數(shù)據等要點,實踐活動結束后,組織交流探討活動。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觀紀念館、博物館等,學生通過觀察、聆聽親身獲取課堂以外的信息點,對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鼓勵學生們相互交流,并做出正確引導,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實踐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教師必須管理好學生安全,保證實踐活動順利進行。
結論
總之,構建高效道德與法治課堂成為時下發(fā)展重要趨勢,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應該學習的課程理念。文章從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小組討論方式、參加實踐活動等方面切實提高了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加快了初中課堂教學的改革步伐,為中學生未來身心健康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玉琳.建構高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54.
[2]趙雯.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建構[J].文教資料,2019(15):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