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玲
摘要:主題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把大量的課外閱讀擠進課堂,實現(xiàn)閱讀教學最大化。主題閱讀教學能教會學生抓住課文主旨,正確分析文章,解決學生閱讀難,閱讀量少的問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閱讀教學模式。
關鍵詞:教學模式;主題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它奠定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對日后的語文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并且在“實施建議”中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睂Υ耍鳛槔蠋煹奈覀?,教給學生有效的語文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高效閱讀,顯得尤為重要。主題閱讀教學是語文閱讀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開創(chuàng)了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在幫助老師高效教學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的閱讀,提高了閱讀能力。下面,我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粗淺的經(jīng)驗與各位老師分享。
一、學習《語文課標》,定好小學高年級主題閱讀教學的“調(diào)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實質(zhì)上是強調(diào)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教師絕不能取代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蔽艺J為,語文實踐有很多形式,其中讀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實踐形式。讀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讀不僅是學生搜集和吸納信息的過程,還是閱讀理解的過程,讀也是信息處理后反饋表達的形式。閱讀教學的過程,應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新課標總體目標里面關于閱讀教學的四點目標,就是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學習的基調(diào):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學會瀏覽。
3.積累詞語,辨別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二、了解課程編排,譜好高年級學生主題閱讀的“曲子”
人教版語文教材的編排按單元主題模式編排,以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為例,全冊有8個單元,每個單元有一個主題。如果教材是一篇樂章,那么單元主題就是樂章里跳動的音符,班里每個同學就是樂手。主題不同,所表達的思想,張揚的氣質(zhì),表達的感情不同。學生的感想就是對單元主題最好的詮釋,是閱讀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學生譜寫的優(yōu)美的旋律。
三、學習高效課堂理念,做好高年級學生主題閱讀的“模子”
有時候,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有種不知所云的感覺, 除了文章的用詞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很生澀外, 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沒能掌握好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即 文章的主題。設想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干什么就走進超市,你會不會有一種茫然無措的感覺?沒能掌握閱讀主題的學生就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因而,我們要幫助學生抓住文章的主題,這也就是我們提倡主題式閱讀教學目的之所在。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就曾對書本上的文章主題刻意進行重點講解。例如,《再見了,親人》可以提煉出“親人”這一主題,《慈母情深》可以提煉出“母愛”這一主題。筆者對這些文章的主題加以重點剖析,當學生日后碰到類似的問 題時,就會以之為引鑒,進行類似的主題分析。這樣,學生閱讀時不知從何做起的困難就被恰當?shù)亟鉀Q了。同時,筆者認為歸納相似的主題是教學過程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方法,并更好地引導學生在日后自主學習時學會這種主題式的剖析途徑。
四、入情入境,鋪好學生主題閱讀的“路子”
很多時候學生并不是不懂得如何分析文章,而是不知如何理解主題思想。在小學生的概念里,很多東西對他們而言都是抽象難懂的,我們要真正幫學生學會分析閱讀,就要幫助他們理解主題。為學生引入閱讀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現(xiàn)在課堂上的多媒體等教學資源,或者在課堂上展開分角 色朗讀。這些內(nèi)容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 也為學生真實地呈現(xiàn)了文章主題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讓生澀的文章簡明易懂。為學生引入情境,可以令 他們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下理解文章主旨。通過對課文主旨的講解,幫助學生學會閱讀的有效方法,能為學生日后解答閱讀題奠定良好的基礎。這種入情主題的閱讀教學模式,是在趣味課堂中幫助學生更好地學會分析與閱讀的有效方法。
五、精選閱讀內(nèi)容,從方法入手,搭好學生主題閱讀的“臺子”
小學語文教學階段,老師應起到一種引導作用。 而在閱讀教學時,我們則應該幫助學生精選閱讀訓練的內(nèi)容,從典型內(nèi)容出發(fā),剖析文章主題。在這些閱讀內(nèi)容中,應該分類突出文章的主題,并重點加以分析總結。當我們引導學生分析了一定數(shù)量的文章主旨時,學生自然能掌握有關的主題式閱讀方法,進而在日后解決相關問題時有據(jù)可依,掌握有關的閱讀的技巧與方法。其實,語文教學并不是無法可依的。我們要幫助學生選取典型內(nèi)容,從主題出發(fā),總結一定 的閱讀規(guī)律,以便學生日后進行閱讀與理解。
主題確立后,我們要圍繞主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收集篩選與之相關的范文佳作,作為主題式閱讀的輔助材料,力爭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閱讀更 多的與主題相關、相似甚至相對、相反的文章。這樣一個主題、多個文本,閱讀內(nèi)容密度高、容量大,閱讀綜合性強,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是多方面的、立體 的,既有信息資源的獲得,又有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還有價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語文素養(yǎng)的逐步形成。輔助材料的應用形式也應盡量豐富:文字、 視頻、圖片、漫畫等豐富的材料能營造出逼真的學習情境,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有利于學生對主題更好地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做出相關的歸納總結。
主題式教學模式是我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幫助學生剖析了主題后, 語文閱讀將變得沒那么生澀,沒那么枯燥,同時這種教學模式, 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抓住文章主旨后,也就抓住了閱讀的鑰匙,解決相關的閱讀問題時也就更為輕松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