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春
摘 要:本文立足新課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從采用任務驅動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結合高中學生生活實踐,推進教學目標生活化;推進小組合作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新課改的實施,信息技術的地位不斷提高,這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信息技術只作為副科存在,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對這門課程都不夠重視,甚至使信息技術變成“玩鬧課”,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新課改對信息技術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主人翁”地位,用各種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
一、采用任務驅動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電子計算機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解決各學科之中的問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同時新課改也要求教學要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任務驅動法是以任務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的過程為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任務,學生根據(jù)任務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再根據(jù)所學的理論知識完成任務,充分體現(xiàn)了“做中學”的思想。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運用任務驅動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如在“網(wǎng)上搜索”這一知識點,在課程開始時,教師通過視頻“有問題找百度”引入本節(jié)課程的主題即“網(wǎng)絡搜索”,然后詢問學生:“你們都用百度搜索過嗎?”因為現(xiàn)在是網(wǎng)絡時代,大多數(shù)學生都用過百度進行網(wǎng)絡搜索,教師就可以根據(jù)這一學情設計具有一定難度的任務,如“如何獲得本地區(qū)詳細的氣象數(shù)據(jù)?”“如果要去青藏高原旅游,我們需要準備什么?”在這之后,學生用百度查閱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如第一個問題指向專業(yè)化的氣象數(shù)據(jù)平臺如“Windy”,學生據(jù)此查閱到本地的實時氣溫、風向、天氣系統(tǒng)等情況。第二個指向智慧旅游平臺,學生可以了解地區(qū)特色、注意事項、還可以進入景點服務網(wǎng)站購票,進入中國鐵路官方網(wǎng)站購買火車票等。這樣,用任務驅動法,教師充分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在網(wǎng)絡搜索方面的應用能力。
二、結合高中學生生活實踐,推進教學目標生活化。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成為信息技術方面的高素質人才,故教師開展信息技術生活化,不斷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實踐能力十分重要。但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布置的任務多來源于課本,雖然也是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有些卻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不夠密切,即此“生活化”非彼“生活化”。故教師需要結合高中學生現(xiàn)實生活設立生活化目標,不斷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Excel”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給予學生原始的成績數(shù)據(jù),讓學生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包括求總成績、總排名、單科排名以及各科與總分的增長幅度、教學評價(優(yōu)、良、不合格)等,讓學生制作高中常見的標準成績單。因為是日常學生經(jīng)常接觸的事物,學生對其很熟悉,也了解成績單的模板,不需要不斷對照。而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學習并應用到多種“Excel”操作方式,如“SUM”求和、排位、設置“IF”函數(shù)等。這樣,教師將生活化的目標成功引入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提高了學生將“Excel”應用到生活實踐中的能力。
三、推進小組合作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一個巴掌拍不響,眾人拾柴火焰高?!睂W生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不能太復雜,大大限制了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另外在社會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和設計也很多是團隊合作模式,更加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故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推行小組合作模式,不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PPT”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置課堂活動,讓學生就“中國的大氣環(huán)境狀況”為題做一個PPT教學課件。由于這個課題相對比較復雜,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又由于PPT這種模式制作相對困難,故學生個人的能力明顯不足。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將學生分成四到五人的小組,讓學生分工合作,分別查閱資料,制作自己負責的PPT片段,而后學生小組集合討論,將各自的幻燈片結合起來進行微調,做出遠遠比單人全面且精美的幻燈片。這樣,教師應用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完成了更加復雜的任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還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在高中教學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任務驅動法,發(fā)揮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設定生活化目標,將課堂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在一起;并推進小組合作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不斷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的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金晨.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J].中國新通信,2019,21(16):223.
[2]高晶晶.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策略淺析[J].中國新通信,2019,21(1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