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軍
摘 要:初中階段使學生養(yǎng)成人生價值觀念的關鍵時期,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初中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對于學生思想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結合,學生通過自身的生活感受能夠加深對課程的理解,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
引言:
當今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是初中生的道德素質(zhì)在生活中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就需要通過更多生活化理念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只有教材與生活二者緊密結合,才能夠?qū)崿F(xiàn)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目標。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了解當代初中生的生活狀態(tài),結合初中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在教學內(nèi)容中融入生活中的事件,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課程中的內(nèi)容。本文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初中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初中生在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的素質(zhì)[1]。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其意義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總是通過灌輸?shù)姆绞街v解課程中的內(nèi)容,并且不能將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生活案例進行結合,導致學生們覺得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的距離很遠,從而使學生們產(chǎn)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是沒有用的錯覺。而采用生活化教學,就是在課堂上采用情景教學,以模擬情境方式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道德水平,而且讓學生們能夠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用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學效率。
2.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的經(jīng)驗靈活的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事實上,很多教學法不可能適用于所有教學,比如采用模擬情境教學法,雖然確實有效,但是花費時間與精力均比較多,所以經(jīng)常實施也不現(xiàn)實。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就沒有固定模式,常常是到身邊生活中選擇。比如學習“順境與逆境”相關知識,教師可以收集一些逆境中成長的人,通過多媒體將這種視頻播放出來。教師根據(jù)課程的內(nèi)容以及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合理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策略
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初中生思想的發(fā)展方向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從生活化教學現(xiàn)狀來看,雖然許多教師在不斷探索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但是效果不佳。筆者結合自身體會,對初中道德與法治采用生活化教學談談個人看法。
1.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將生活中的案例充分地融入到教學中。只有從生活實況入手,從學生身邊生活入手,才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更有興趣。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提高教學效率。在上課之前,教師自身必須要明確生活化教學的各項要求,要依據(jù)實況,制定出學習計劃,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的環(huán)境。教師只有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才能夠?qū)⑸钪械氖录c課程內(nèi)容進行完美的融合,提升學生們的道德與法治的觀念。
2.構建生活化教學課堂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占領著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往往扮演聽眾的角色,從教師那里接收知識。在新形勢下,必須要擺脫單純依靠教師傳授知識方法,必須要全面激發(fā)互動性的功效,要把教學課堂轉(zhuǎn)變成互動性的活動場所,加強教學內(nèi)容。事實上,初中學生自身求知欲與好奇心就非常強,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必須要采取措施激發(fā)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讓學生從內(nèi)心真正接受知識,引導學生從學習中獲取更多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素質(zhì),教學中才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教學能力。而且只有建立生活化教學課堂,才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深入探索道德與法治知識,才能夠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探究與思考能力。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入到課堂的學習討論中。
3.以豐富的教學素材拓展生活化教學
教師在為道德與法治課程選擇生活化的教學素材的時候,要結合初中生的具體情況,選取一些學生感興趣并且容易理解的素材,通過這種素材能夠引導學生快速的理解素材中各種知識,從而提高教育與法治的理解度[3]。比如在開展《預防犯罪》《法不可違》相關知識內(nèi)容時,在上課前教師就應該給學生明確教學重點內(nèi)容,讓學生在法律基礎上去感受生活,不涉及違法犯罪的各類事情,并給學生分析目前國內(nèi)出現(xiàn)的各種社會問題。比如某學生父母不重視讀書,當這名學生還在讀初二時,父親就要求他輟學打工,于是這名學生就給父母宣講《義務教育法》。這名父親從該法中得知不讓孩子讀書是違法行為,于是讓學生重新回到課堂上。這些知識的教學就應該結合身邊現(xiàn)實例子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提高生活化教學的效率。如果知識確實比較重要,可以對知識進行更多延伸,引導學生依據(jù)知識點相關內(nèi)容得出自己個人的想法。這種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理解與認知知識的能力。由此可見,在教學中引用生活化的教學素材,能夠使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課程中內(nèi)容,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效率。
三、結論
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程的內(nèi)容,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地了解初中生的生活,結合初中生的具體生活制定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的觀念,使初中生的思想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志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6(10).
[2]盧善郁,教學生活化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淺 析[J].才智,2011(25).
[3]王興宇,對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周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