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富
摘要:科技小制作能夠培養(yǎng)初中生的物理創(chuàng)新精神,調動初中學生對拓展物理知識領域的欲望,給初中生充足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但是,在農村中學里如何有效開展科技小制作,讓初中生體驗到學習物理的真正奧妙,進而提升初中生的物理素養(yǎng),就成為了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刻苦攻堅的課題。本文從在科技制作實踐中的所思所想入手,詳細分析了開展科技制作的具體意義。
關鍵詞:初中物理;農村中學;物理教學;科技小制作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2-0222-01
在初中物理課改中,科技小制作成為初中物理的課程改革的重點。通過科技小制作可以全面的開發(fā)初中生的智力,拓寬初中生的知識面和動手能力,營造高效的物理互動與學習環(huán)境。農村中學開展科學小制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農村中的很多自然資源都是進行制作的工具和素材,農村學生可以就地取材,制作出個性化和科技型的作品。初中物理教師要定期開展以物理小制作為主題的實踐活動,鼓勵初中生人人參與制作,人人參與創(chuàng)新,進行開放式探究學習。在學生制作過程中,物理教師應科學有效的指導和糾正,引發(fā)學生正向思考和鉆研,讓初中生體驗到親自制作的成就感。制作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互評,使學生之間增進友誼互助,實現(xiàn)同步提升。
1.發(fā)揮農村科技資源,深入理解杠桿
初中物理學科要依托農村科技資源,開展特色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自制學具,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發(fā)揮初中生的創(chuàng)造力。如我們常見的家里的工具壓水井、桿秤、剪子、鉗子、啤酒蓋的起子等,這些物品都是農村常見的,物理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杠桿知識的教學。因此在講教科版初中物理《杠桿》,教學時教師從學生在家里和戶外常用或常見到的工具和用品入手,引導初中生分組進行觀察、體驗、論證、運用等活動,使學生深入理解杠桿的概念和原理。然后教師鼓勵學生自制杠桿學具,一方面鞏固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初中生利用雪糕棍和吸管自制了可以夾物體的鉗子,實現(xiàn)遠距離抓取物品。還有的初中生利用木條、鐵絲和大飲料瓶蓋等自制了天平,判斷兩個物品哪個重哪個輕。整個制作過程初中生都非常投入,準確理解了杠桿的五要素。這樣轉變教學方式,讓物理知識賦予生活化元素,讓學生在體驗中感知物理概念或規(guī)律,學生對物理原理和概念本質的探究能力和運用能力得到科學發(fā)展。
2.自制地震預警器具,學習聲的原理
科學小制作的本質就是要貼近現(xiàn)實,培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調動學生的制作熱情,發(fā)揮學生的求知潛力,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制作出具有個性和實用性的學具,給初中物理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比如講教科版初中物理《聲》,教師鼓勵初中生自制地震預警器,剛開始初中生感到茫然,不知道從何入手,教師給學生講解了地震現(xiàn)象以及地震預警設備的制作原理,并教導學生學習地震自救知識,最終學生都知道利用擺的運動結合電路來預測地震并報警。學生們分工明確,有的進行基礎連接,有的設計電路圖,有的調試設備,每個人都參與到地震預警器的制作中,幫助學生對垂體的擺動規(guī)律和原理以及震動發(fā)聲和電路組成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當初中生利用震動發(fā)聲與電路為一體的電子小設備完成模擬地震預警器以后,學生對物理更加感興趣,在探索物理的進程中走的更遠。
3.參與科技作品大賽,拓展學生見識
初中生思維活躍,富有創(chuàng)意,對待新鮮事物的接觸較快,物理教師可根據所教學生的物理認知水平,鼓勵初中生參與科技作品大賽,在比賽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拓寬學生的見識。每一位學生都具有參與的權力,只要制作的小發(fā)明有創(chuàng)意,就有可能在比賽中獲獎。我校一名學生自制的重力小車清晰直觀的展示出動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的過程,突出重力勢能和質量與高度的關系,在省市多個科技大賽中獲獎,極大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農村中學也可以開展物理科技節(jié),學生們踴躍參與,通過努力制作了系列物理科技作品。學生利用農村中常見的材料,如舊臺歷,注射器,充分體現(xiàn)了學有所用和寓教于樂。
4.利用科技作品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時候會遇到一些重點難點知識,這些知識僅憑教師講述是無法讓學生深刻理解的,這時物理教師可以利用科技作品突破教學壁壘,讓學生以優(yōu)秀作品為榜樣,發(fā)揮潛力。比如講教科版初中物理《浮力》,教師給學生展示浮沉演示儀,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物理教師讓學生在課后查找潛水艇的結構,并以探究小組為單位自制潛水艇模型,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和條件。再比如講教科版初中物理《大氣壓強》,物理教師帶領學生自制大氣壓強的相關學具,如氣壓計,向初中生介紹大氣壓強的應用,貫徹落實物理知識服務生活的教育新理念。通過自制學具輔助教學的方式講解新課,使物理課程更加流暢,并且不失趣味性。
總而言之,農村中學進行科技小制作是勢在必行的,科技小制作材料好找,操作簡單,不僅能夠提高農村初中物理教學水平,還有利于完善教學結構,提升教學效益。初中物理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制作思路和素材,讓初中生在制作過程中鞏固所學物理知識,為學生更加廣泛深入學習物理學科知識打好理論基礎,豐富初中生的課外物理生活,引領初中生遨游在物理知識的海洋。
參考文獻:
[1]郭海軍.怎樣指導學生進行小發(fā)明制作[J].考試周刊,2014(90).
[2]黃國平.科技小制作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中學理課園地,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