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英
摘 要:目的探究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實施利妥昔單抗+輸血治療的效果。方法隨機將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我院6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分為對照組(31例,應用葉酸+潑尼松治療)、實驗組(31例,應用利妥昔單抗+輸血治療)。隨訪一年,對比兩組患者總有效率、白細胞介素10(IL-10)、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復發(fā)率。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93.55%)高于對照組(70.97%),P<0.05,且復發(fā)率(0.00%)低于對照組(12.90%),P<0.05;實驗組治療后IL-10、TGF-β1水平相比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實施利妥昔單抗+輸血治療具有顯著效果,復發(fā)率低,且安全性較好。
關鍵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利妥昔單抗;輸血;復發(f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主要是指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調節(jié)紊亂,導致在接受輸血治療時可能出現配血不成功等問題,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故為保證治療安全性,有必要對患者實施其他藥物治療[1-2]。我院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實施利妥昔單抗+輸血治療取得了較顯著的效果,見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隨機將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我院6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分為對照組(31例)、實驗組(31例)。
實驗組31例患者年齡為26-69(53.72±2.68)歲,男女分別為14(45.16%)、17(54.84%)例;病程為1至3個月,平均為(1.42±0.32)個月。
對照組31例患者年齡為26-67(53.68±2.71)歲,男女分別為15(48.39%)、16(51.61%)例;病程為1至3個月,平均為(1.36±0.30)個月。
兩組資料經統計得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31例患者應用葉酸+潑尼松治療,即指導患者口服5mg葉酸(每天一次,連續(xù)口服一個月),同時,指導患者口服潑尼松,初始劑量為每次0.75-1.0mg/kg,每天一次,2周后改為每次0.75mg/kg,每天一次,1周后改為每次0.5mg/kg,每天一次,持續(xù)治療1周。
實驗組31例患者應用利妥昔單抗+輸血治療,即給予患者靜脈滴注375mg/m2利妥昔單抗(每周一次),同時,每天給予患者1次輸血治療,輸血量為100-200ml,連續(xù)治療一個月。
1.3 評估指標
隨訪一年,對比兩組患者總有效率、白細胞介素10(IL-10)、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復發(fā)率。
療效: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及無緩解,計算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占比和,完全緩解:血清間接膽紅素、血紅蛋白、血小板等指標恢復正常,網織紅細胞相對值小于5%,Coombs試驗結果顯示陰性;部分緩解:血清間接膽紅素及血小板水平顯著下降,男性血紅蛋白水平為80-120g/L,女性為80-110g/L,網織紅細胞指標顯著改善;無緩解:未達到部分緩解標準。
1.4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行χ2檢驗、t檢驗,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總有效率及復發(fā)率
實驗組總有效率(93.55%)高于對照組(70.97%),P<0.05,且復發(fā)率(0.00%)低于對照組(12.90%),P<0.05,如表1:
表1:對比兩組總有效率及復發(fā)率(n、%)
2.2對比兩組IL-10、TGF-β1水平
實驗組治療后IL-10、TGF-β1水平相比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如表2:
2.3對比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2.58%(3例肺部感染,1例胸悶,3例過敏反應);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23%(1例發(fā)熱);統計發(fā)現,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屬于患病率較高的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及B淋巴細胞功能常處于較紊亂的狀態(tài),從而可導致機體產生大量的紅細胞抗體、補體,進而破壞紅細胞。
以往,臨床常采用葉酸+潑尼松治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雖然上述療法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但較多研究顯示,部分患者仍然存在療效不佳等問題,且長期對患者實施激素治療可能造成較嚴重的毒副作用,安全性有待考究。本文對上述疾病患者實施利妥昔單抗+輸血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主要是由于利妥昔單抗屬于抗CD20的單克隆抗體,其能有效特異性結合B淋巴細胞表面的CD20抗原,從而誘導B淋巴細胞,促使其凋亡,達到清除B淋巴細胞的目的,進而可有效減少破壞性自身抗體的出現率,最終起到糾正或改善免疫內環(huán)境失衡狀態(tài)的作用。
此次研究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及治療后IL-10、TGF-β1水平均高于對照組(70.97%),且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提示采取利妥昔單抗+輸血治療干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免疫功能,促進免疫反應正常化,從而有助于緩解患者溶血、貧血等癥狀,最終達到改善患者血清間接膽紅素、血紅蛋白、血小板等指標的目的,效果較顯著,且研究發(fā)現,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上述療法具有較好的安全性,不會顯著增加患者毒副作用幾率。
綜上所得,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實施利妥昔單抗+輸血治療具有顯著效果,復發(fā)率低,且安全性較好。
參考文獻:
[1]孫利,郭曉珺,吳海兵等.利妥昔單抗聯合輸血治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11):984-986.
[2]陳嵐.采用利妥昔單抗聯合輸血治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9,17(9):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