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西琴
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無何避免地存在一類學生,即學困生,他們大多數(shù)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學習落后,不能按時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作業(yè)拖欠,應付差事,成績低下。關于學困生的轉化,許多處在教學一線的的教者進行過探索和研究,但收效甚微,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促進學困生的轉化,下面從數(shù)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學困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轉化策略三個方面談談個人的幾點認識:
1 數(shù)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心理狀態(tài)
1)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孤兒學困生居多。有的家庭父母離異,或因天災人禍失去單親或雙親,孩子寄養(yǎng)在叔叔、舅舅家中,這類學生長期缺乏監(jiān)管和關愛,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和引導,在人際關系、對學習的關注程度、投入程度、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感交流等方面與雙親健全的家庭的孩子有所差別,更談不上學習上的刻苦努力、積極向上,成績偏低,是班級中的學困生。
2)留守兒童是學困生形式的又一來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農村中一部分中青年背景離鄉(xiāng),到城市打工謀生活,孩子留給知識文化較少的爺爺奶奶照看,在學習上缺乏指導,習慣上疏于糾正,這類學生大多數(shù)對學習的關注程度不夠,對學習缺乏濃厚的興趣,長此以往,學習就跟不上教學進度,成了學困生。
3)基礎斷層嚴重,導致學習困難,成了學困生。有的之前學習很不錯,是班級中的中等生或優(yōu)等生,由于自己因病請假時間過長,學習落下沒及時補救,導致知識斷層嚴重,越學越差,成為學困生。有的由于學期中途分班或更換老師,學生不能適應新老師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習效果差,從而成為學困生。
4)個別學生有偏科現(xiàn)象,對數(shù)學學習缺乏濃厚的興趣,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少,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表達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的訓練和激發(fā),理解新知識困難,思維意識模糊,學習效果差。
5)教者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轉化措施不力,方法不活,而且轉化不能持之以恒,導致學困生長沒有多大轉變,仍然是學困生,影響著整體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學困生由于學習上的障礙,成績偏低,對學習失去信心,在?;焯於热?,得過且過,但他們正處于理想信念、思想品質、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由于學習觀念上的偏差有可能引發(fā)一系列其它問題,如缺乏責任心、沒有集體觀念、紀律性差,甚至不遵紀守法,危害社會,所以學困生的轉化勢在必行。
2 轉化策略
新課改倡導小組合作學習,它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探究新知,通過組內互助,以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對學困生而言,正是釋放個性,激發(fā)潛能,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關鍵所在。學困生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被動學習,被動接受新知,思想被束縛,被壓抑,個性得不到解放,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少,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根據(jù)組間異質,組內同質的原則進行明確分工,學困生為了不拉小組后退,會主動完成自身的任務,會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并且受小組成員的監(jiān)督,不偷懶,在緊張有序的學習氛圍中,學困生的進步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促進學困生的轉化呢?
1)合理分組,科學分工。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根據(jù)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別等按照好中差進行合理搭配,分成不同的小組,一般分成六組為宜,每組安排兩名優(yōu)等生,兩名中等生,兩名學困生,選好組長,組長最好根據(jù)學習任務的不同輪流擔任,由組長分配學習任務,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剛開始對學困生安排一些簡單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參與其中,在參與中就有了成就感,自然而然愛上學習,逐漸就會從學困生的行列走出來。
2)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對小組成員在學習中承擔的角色和貢獻大小給予一定的評價,可以采用量化打分制、爭奪紅旗、小魚吹泡泡等進行,把競爭機制納入評價體系,多勞多得,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學困生會主動參與其中。
3)學困生的轉化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對他們的閃光點要及時表揚,使他們樹立自信心,以鞏固教育效果,切記不能因為過錯過多地對他們嚴厲批評從而打擊了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由于教育的反復性而放棄學困生,學困生向中等生的轉化是一個錯綜復雜而且曲折的過程,因此教者要有足夠的耐心,少批評,多表揚,在長期的督促中轉化,才能有明顯的效果。
4)學困生的轉化離不開組內同學的幫助。“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诎鄡?,學困生成績不理想,學習能力差,學習任務往往不能及時完成。在編排小組時要考慮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的關系,盡可能將關系好的安排在同一小組內,在組內同學的互幫互助下,使學困生逐漸找到學習的樂趣,然后主動探索,做學習的主人。
5)堅持課后小組合作,對學困生進行補差。學困生往往在學習過程中,信心不足,意志不堅定,學習的持久性差,對待學習忽冷忽熱,靠學困生的一己之力自覺地提高學習成績難度較大,離不開學優(yōu)生的引導、督促和輔導,因此,在座位的編排上盡量將關系好的安排在一起,讓學優(yōu)生作為小老師幫助學困生,對作業(yè)中不會的題目進行講解,哪怕每天講解一道題也是收獲。
總之,數(shù)學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艱難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師生合力,共同為促進學習進步這一目標不斷努力,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極大地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作者單位:甘肅省靈臺縣百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