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曄
【摘 ? 要】 ?農村小學生由于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通常不敢運用英語進行表達。基于農村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能力培養(yǎng)、膽略訓練、語用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
【關鍵詞】 ?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滯后;教學策略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挑戰(zhàn)之一,就是在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口語能力培養(yǎng)會遭遇不少困境。相比較而言,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小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現(xiàn)狀不容樂觀,普遍存在“聾子英語”“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首先要探究出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滯后的原因,然后再尋找相應的教學策略。對此筆者開展了研究,頗有收獲與心得。
一、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滯后原因探源
在進行本研究的過程中,筆者梳理了相關文獻,結果類似于這樣的表述并不少見:當前農村中學的學生,由于受語言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著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滯后的問題,許多學生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敢說英語,要么“說”幾句也是面紅耳赤,詞不達意。通過這樣的分析,結合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農村小學生在英語口語能力方面滯后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缺乏表達膽略。上述“面紅耳赤”的現(xiàn)象,就是這一原因的表現(xiàn)。農村小學生相對羞于表達,更何況還是用的自己并沒有把握的第二語言,這種緊張心理的疊加,使得學生的表達動機非常消極,表達膽量也非常缺乏。
二是語用環(huán)境較差。語言只有在情境中不斷地運用,才能逐步融入到學生的語用意識當中去,而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由于家庭(留守兒童居多)、社會(生活圈子小,文化因素尤其是英語文化運用的元素非常缺乏)等原因,他們缺乏運用英語進行表達或者是交流的機會。這種機會的缺乏,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訓練得再好的口語,也沒有太多的課后鞏固機會,而僅憑課堂上有限的訓練,是無法收到最好的效果的。
三是口語能力薄弱??谡Z能力薄弱實際上是口語表達能力滯后的根本原因,而這與教師的教學重心與教學方式存在較大的關系,如果過于側重于應試,更多地傾向于對學生進行作業(yè)的訓練,書面作業(yè)過多而引發(fā)了學生認知上的偏移,如果口語訓練再顯得有些任務化,那口語運用很有可能演變?yōu)闄C械背誦與重述,最后學生就不可能有意識地訓練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結果必然導致口語表達能力的滯后。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三個原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的,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三者共同作用,相互交織,造成農村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長時間滯后。
二、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有效提升策略
基于以上三點分析,筆者認為有效的口語能力提升策略,也應當有三點:
1.重點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英語教學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上。按照這一要求,結合將來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需要,堅持學習英語是為了交流、表達的思路,尤其是要幫學生建立這一認識,那就需要將學生的口語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重心。而結合農村小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習特點,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的時候,還需要作出一些創(chuàng)新。例如,筆者在中年級的英語教學時,就幫學生建立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庫,其中包括How are you (today)? You are welcome. What can I do for you? Line up please……等常用語句,即使有些詞匯或語句是學生暫時沒有學過的,那也要求學生先記熟,并在恰當?shù)膱龊线\用(這種教學方式其實非常適合小學生,因為這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心理,他們認為別的同學還沒有學過,自己就已經會了,而這對口語運用的動機激發(fā)是非常積極的)。通過這一努力,往往可以讓學生的口語交際的意識與能力能夠得到積淀,堅持一定時間之后,就可以厚積薄發(fā),轉變成學生的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
2.為學生提升表達膽略而努力
英語表達膽略是學生“張口”的重要前提,這可以遵循兩個臺階:低階的是讓學生在同學之間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具體可以是跟自己略好的同學先初步訓練,再跟水平相當?shù)耐瑢W重復訓練,這樣既可以保證說的內容是無語法錯誤的(由于母語影響,這是最容易犯的錯誤),又可以重復訓練,效果很好;高階的是爭取家庭的支持,讓學生在家里能夠借助于網(wǎng)絡終端,進行人機對話或跟在英語節(jié)目后面學習等。這樣的情境當中,學生也不需要顧慮出錯而被旁人嘲笑等,久而久之,就可以大膽表達了。
3.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語言運用情境
情境是將學生的英語可能的表達能力轉換成實際表達能力,上一點的努力中,實際上已經涉及到語用情境。在英語教師的教學設計中,要多通過角色扮演、情境劇等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英語語言進行表達的機會,這樣可以很好地錘煉口語表達能力。
在筆者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以上三點策略單一運用或綜合運用,起到了較好的效果。而總結這一效果的由來,筆者以為最關鍵的原因,就是真正尊重了學生的認知特點。
農村孩子靦腆、害羞,但內心實際上其實又多是有上進的愿望的,因此要將學生的內在動機變成學生的真正的口語表達動機,上述策略實際上是非常有效的。幫學生錘煉口語表達能力,幫他們建立口語庫,都可以滿足他們“拿來就用”的口語表達需要;而鼓勵他們勇于表達的時候,實際上就是鼓勵他們放棄顧慮、不怕出錯的時候,有了這樣的鼓勵很容易形成群體效應——當大家都不怕出錯的時候,出錯就無所謂了;而語境的創(chuàng)設則更貼近他們的需要,因為這樣他們表達起來感覺更加自然,因而也就更加容易形成一種潛意識,這是口語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礎。
總之,對于農村小學英語口語能力培養(yǎng)而言,關注他們的認知特點,進而有針對性地采取策略,是可以起到一定教學效果的。
【參考文獻】
[1]曹小勇.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滯后探源及解決策略[J].吉林教育,2010(11):47-47.
[2]張錦雄.農村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初探[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