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敏 亓傳美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一項關于人的活動,不論是作為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的人都會受到自己或者他人情緒、情感的影響,進而牽涉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效果。因此,積極探索情緒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途徑,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受教育者產生良好的情緒情感體驗,對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發(fā)揮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情緒情感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170-02
在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情緒情感因素在其中既能促進個體認識能力的快速提高,也能阻礙個體認識能力的發(fā)展。[1]因此,探討情緒情感的科學涵義、構成要素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情緒情感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并將情緒情感因素合理地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探索情緒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能從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作用的程度和水平。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緒、情感概述
(一)情緒、情感的含義
情緒是個體的愿望和需要與實際情景相互作用的過程,是與個體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體驗,情緒是一種低級、簡單的態(tài)度體驗,不僅人類具有情緒體驗,動物也有。而情感則是人類所特有的,是在人類進化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的,并且與社會發(fā)展相聯(lián)系的體驗,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與情緒相比,情感具有更加穩(wěn)定、深刻和持久的特點,情感的產生根源于情緒,并通過情緒來表達個體的心理體驗。情緒、情感是人們根據(jù)自身的需要、欲望是否得到滿足而隨之產生的,它沒有太多的理性思考和認識過程,因而常被理解為非理性的形式。
(二)情緒、情感的構成要素
1.情緒的構成要素
情緒是與某種機體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包括喜、怒、哀、樂等。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情緒包括四個方面:心境、激情、應激和熱情。
心境是一種比較微弱、時間持久且具有感染性的情緒狀態(tài)。積極的心境有利于發(fā)揮人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激情是一種迅速爆發(fā)、激烈短促的情緒狀態(tài),如狂喜,暴怒,震怒等,是由于客觀事物與我們自身的需要發(fā)生了重大的、迅猛的變化而引起的。應激是由于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所導致的一種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tài)。[2]應激產生的原因,既與人當時所處的情景有關,也與人自己的應對能力有關。熱情是決定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基本方向的強烈、穩(wěn)固而深刻的情感。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具有非常大的熱情,則他完成這件事的效率會更高,質量也會更好。
2.情感的構成要素
動物沒有情感,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具有社會意義,是在人類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的,相對于情緒而言,情感具有更大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并且受人的意志支配,存在形式內隱含蓄,不具有明顯的外部表現(xiàn)。情感的構成要素包括三個方面: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是指根據(jù)一定的道德標準,對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為或一定的道德關系所產生的愛憎好惡的情感體驗。道德感具有激發(fā)道德認知、評價調控行為的作用。理智感是指對客觀事物現(xiàn)實的探求以及與某種信念的變故相聯(lián)系的情感。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對理智感的產生具有重要影響,同時,理智感也推動著人們認識活動的深入以及對重大問題的解決.美感是由審美的需要與美的觀念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2]美感是人對客觀美的體驗和態(tài)度,是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性實踐活動的產物,它是一種直覺的感性形式。
二、情緒、情感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者社會群體用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思想觀念、政治觀念對其內部成員施加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影響,使他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符合一定社會和一定階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3]從這個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因素、觀念因素,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因素和情感情緒中的感情因素,二者都屬于人思維活動的直接產物。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人作為具有主體意識的個體,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情緒情感,從而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作用的實際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情緒情感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如果教育對象在思想上出現(xiàn)了問題,教育者當然要在認識上幫助其解決遇到的困難,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須在教育過程中加入情感因素,讓教育對象感受到教育者的關心、愛護、尊重與信任,使受教育者打開心扉,更好地與教育者進行交流與溝通,有助于問題的徹底解決。
思想是情感的構成基礎和主要內容,情感是思想的現(xiàn)實流露和外在表達。因此,情緒情感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也凝練于同為人的思維意識方面,兩者能夠在良好的相互促進和相互融合過程中達到積極的實踐效果。
三、情緒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途徑
情緒情感因素對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作用的過程具有獨特的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密切注意學生情緒情感的變化,并抓住機會進行適時的引導,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情感體驗,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一是提高學生對情緒情感的認識,幫助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積極的情緒情感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學習、工作效率。消極不良的情緒情感則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危害。由于情緒和情感的積極消極狀態(tài)呈現(xiàn)出明顯的兩極性特點,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提高學生對情緒情感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情緒情感的重要意義,避免不良情緒情感的產生和發(fā)展。要讓受教育者充分認識到消極不良情緒情感的負面效應,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與信心,這不僅有利于教育者學業(yè)上的進步,也更有利于教育者的全面發(fā)展。
二是教育者要注重自身積極情緒情感的釋放,在教育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熏陶作用。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組織者和領路人,因此,教育者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如何,對教育活動的效果會產生直接影響。教育者良好的情緒情感會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育者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并且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在教育過程中要關心、愛護、尊重并信任受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時刻關心自己以及教育對象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在它們處于不良狀態(tài)時,及時作出調整和疏導。[4]教育者要始終以一種積極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去面對每一位學生,正確發(fā)揮積極情緒情感的感染作用,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營造適宜的情境,有助于良好情緒情感的產生。良好的情境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充滿感情的教育環(huán)境更是如此。根據(jù)教育者的興趣和要求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更具全面性和多樣化,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除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外,良好的情境還包括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等。這些環(huán)境都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產生良好的情緒情感,從而使他們在舒適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和學習,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和質量。[5]
綜上所述,將情緒情感正確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是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與情緒情感之間更加良好的切入點,更好地發(fā)揮情緒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揮最佳效果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李明堯.從心理學角度論情緒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運用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15):87-8.
[2]杜玫,詹麗峰.心理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3]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王靜,董振娟.要重視情緒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工會論壇,2012(2).
[5]盧鵬.論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及策略[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1,30(1):63-67.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