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汝明
【摘 要】本文以《鴻門宴》教學設計為例論述文言文自主學習課堂設計模式,針對當前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文言文教學模式的弊端,提出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梳理探究思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開展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的自主學習課堂模式。
【關鍵詞】文言文 自主學習課堂 《鴻門宴》 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 梳理探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6B-0096-02
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方式,以教師串講為主,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在這樣的授課方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學生作為被動的接受者處于從屬的地位。由于缺乏主動性,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被消磨殆盡,興趣也會被破壞,導致課堂教學乏味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艱難,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要改變文言文教學的窘境,必須改變這種單向教學的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到文本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構建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高效自主課堂模式。這樣的課堂設計應當包含兩個部分的考慮:一是創(chuàng)設情境,二是梳理探究。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鴻門宴》的教學設計為例進行探討。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文言文教學遇到的一大問題是文言字詞障礙,而文言字詞又是高考考查的一個重點。因此,許多教師在設計文言文教學的目標時,重點都放在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知識性內容的積累上,有時候甚至是唯一目標。作為一篇文言文傳記,《鴻門宴》自然也成為許多教師援以教授學生文言知識的素材。而對于這些知識性內容的積累,在教學方式上最便捷的莫過于教師講授、學生記憶。于是我們最常見的文言文教學課堂形式便是教師串講全文,每到重點文言知識處,教師便板書提醒學生記憶,偶爾一些插科打諢以活躍課堂,又或者講完一段,學生誦讀以作間歇,繼而重復如故。這種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其優(yōu)勢在于重點突出、覆蓋全面,但也存在較大的弊端,即忽略了作為接受主體的學生。沒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效率也就無從談起。自主學習課堂便是要打破這種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語文活動實踐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鴻門宴》選自《史記·項羽本紀》?!妒酚洝吩凇安惶撁馈⒉浑[惡”的史學原則基礎上,塑造了大量的具有極高文學價值的人物形象,其情節(jié)也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鑒于《鴻門宴》中呈現(xiàn)的曲折緊張的情節(jié)和栩栩如生的人物,教師在進行自主學習課堂設計時,可以要求學生對《鴻門宴》進行話劇改編表演。要完成改編表演,學生就必須完成以下幾個任務:一是梳理全文,概括情節(jié);二是梳理歸納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三是揣摩人物形象,小組討論分析并分配任務;四是分角飾演、交流展示。通過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進入到一個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同時,由于話劇改編和表演有一定的趣味性,學生的興趣自然也就被激發(fā)出來。由此,在完成前述幾項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其教學的主體地位便也得到了凸顯,自主課堂設計的初衷便獲得了初步顯現(xiàn)。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始終是一個引導和協(xié)助的角色。比如,在梳理全文概括情節(jié)的任務里,教師要摒棄串講,鼓勵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全文,指導學生對文言詞匯語意進行判斷,鼓勵學生大膽的推斷、小心地求證。比如《鴻門宴》中多次出現(xiàn)的“因”字,有時理解為連詞“于是”,有時理解為副詞“趁機”,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將這兩個詞放入具體語境中去,通過對前后文語境的揣摩和品味來進行大膽的推斷、確定。在其他的任務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注意揣摩細節(jié),思考其中的豐富意蘊、審美意味等。比如同樣勸說項羽不殺劉邦的一番話,雖然分別由項伯和樊噲說出,但內容甚至用詞都基本相同,考慮到樊噲出身、經(jīng)歷,他很難說出如此中肯之言語;而項伯之見利忘義、貪小利而罔顧大局,也當難有如此一針見血的認識。而兩人在見項羽之前,都與張良有過籌劃,因此這番話由謀略過人、具有遠見卓識的張良教授而來,確乎合情合理??傊處煈敻鶕?jù)教材篇目的特點、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并適時地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文言閱讀的能力,構建文言相關知識,獲得審美體驗。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在基本理念的表述中提到要“加強實踐性,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課堂正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將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知識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二、梳理探究,思辨創(chuàng)新
文言文教學以知識為中心的授課方式被廣為采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存在疑慮,繼而忽略了文言文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使得文言文課堂教學變成了單純的文言知識講授。文言文自主學習課堂就是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主鑒賞,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輔助學習;教師則主要引導學生在閱讀與鑒賞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自主讀、自由表達;讓學生在梳理與探究的自主學習的實踐中,自主建構相關的知識,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形成良好的人文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比如學生在自主梳理《鴻門宴》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關于項羽為何放走劉邦的問題,提示學生關于這個問題歷來聚訟紛紛,有人認為這是項羽婦人之仁的表現(xiàn),少了帝王的殺伐決斷,而這也正是它最終失敗的原因。有人認為這是項羽剛愎自用、驕傲自負的表現(xiàn),不僅是劉邦,反秦諸侯之中沒有一個能入他法眼,而他最終也是被自己傲慢自負所絆倒的。那么我們究竟當作何理解?由此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品味細節(jié),探究前人論述的依據(jù),從而對人物形象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教師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要注意其價值觀的引導,避免學生走入唯成敗論、庸俗化的誤區(qū)。比如有學生可能從最終結果出發(fā),簡單的肯定劉邦的從善如流,甚至對劉邦的狡詐無情、陰險城府推崇有加。這時候教師就需要歸謬了:假如你的對手是劉邦這樣的人,為了存活,你是否要比他更加狡詐呢?身邊的每個人都可能是你潛在的對手,假如每個人都這樣對待身邊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將會變成什么樣子呢?通過歸謬讓學生在體驗中形成良好的人文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通過對前人論述的探究,學生梳理探究文本細節(jié)的能力將會獲得進一步的提升,閱讀能力也自然得到提升;而同一問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理解,也讓學生思維獲得了訓練,眼界獲得了拓展。這對最終形成良好的人文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探究結果,教師應注重其表達的邏輯性和探究的創(chuàng)新性,注意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其他的則可盡量予以鼓勵。
以上是對《鴻門宴》選文本身進行的思辨性的探究閱讀,我們還可以做進一步的拓展,將這種思辨性的探究式閱讀拓展到《史記·項羽本紀》。
比如對于項羽的人物形象,從《鴻門宴》的敘述中展現(xiàn)的是一個傲慢自負、目中無人的跋扈形象;但從《項羽本紀》來看,司馬遷卻對這個驕傲的英雄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崇敬,雖然在最后的論贊中也曾批評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但言語之中卻難掩悲憫,以至后世提起項羽總有一股悲壯溢滿胸懷。那么后人對項羽都有怎樣的一些評價?對于項羽的驕傲后人又該如何理解呢?由此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拓寬視野;搜集材料,整合探究,嘗試進行創(chuàng)新性和思辨性的閱讀。教師可做一些提點式的引導,比如指導學生搜集后世關于項羽的評價,王安石、杜牧、李清照、毛澤東都曾在詩歌中表達過對項羽的評價;比如關于項羽的驕傲該如何理解,這可與劉邦的城府心機進行對比,挖掘出其驕傲在本質上不過是一種政治上的幼稚。而在爾虞我詐的政治斗爭中這點幼稚又讓項羽顯得坦蕩磊落,反過來這種坦蕩與磊落使得他的驕傲染上了一抹高貴的亮色,因為他拒絕陰謀詭計、拒絕城府心機,他就像是一枚掉落塵土中的白玉,雖不免沾染泥垢,最終長埋塵土,卻也在燦爛的生命光華中將周圍照得透亮。翻閱《史記》不難看出,司馬遷對這些在艱難濁世中依然堅守赤子之心的英雄歷來是推崇有加的,比如屈原、飛將軍李廣等。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司馬遷眼中,項羽的驕傲是高貴的。這也是司馬遷對項羽的快意人生不吝贊美之詞的主要原因。當然這些指導都不應該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和盤托出,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解讀,有條理、有邏輯地表達,說不定學生會給教師更多的驚喜。
文言文自主學習課堂設計的一個前提,就是對學生學習能力持有信心。相信通過自主學習的語文實踐,學生一定會收獲知識和能力。同時保持耐心,相信隨著自主學習實踐活動的推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都會獲得巨大的提升。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和鼓勵學生開展自主閱讀,鼓勵學生通過梳理、歸納、探究,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對文本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并將自己的判斷與他人進行切磋交流,生成新的智慧。
總之,文言文自主學習課堂就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師生互動、學生實踐的綜合性實踐課堂。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在真實的語言學習與運用情景中開展實踐,從而經(jīng)歷、體驗各類啟示性、陶冶性的語文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促進學習方法、情感及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依民.淺議高效課堂的形成——以《鴻門宴》課堂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2012(36)
[2]陳志剛.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鴻門宴》一課教學例談[J].文理導航(上旬),2012(6)
[3]許 靖.論高效課堂的形成——以《鴻門宴》課堂教學為例[J].語文學刊(教育版),2015(6)
[4]李秀明.高中文言文自主高效課堂的構建和實踐[D].贛州:贛南師范學院,2014
[5]陳真.通過自主學習改進高中文言文教學[J].語文學刊(教育版),2011(19)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