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摘要:初中物理學科是初中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學科,是理科中的核心學科。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學科,物理學科的很多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扎實的基礎,更需要具備物理學科的思維能力。物理課堂是落實物理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實現(xiàn)學生有效學習的核心載體,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中心,科學、高效地落實教學任務,打造高效課堂。利用好物理實驗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1-0196-01
1.從認知負荷視角看翻轉課堂
影響工作記憶的認知負荷可分為內在認知負荷、外在認知負荷、關聯(lián)認知負荷等三類,其與學生在翻轉課堂中的信息傳遞密切相關。內在認知負荷由知識本身的復雜程度決定,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材料的難度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通常在學生還沒有掌握合適的圖式時產(chǎn)生內在認知負荷。因此,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降低學習材料難度等措施,達到降低認知負荷、促進學生信息加工的效果。外在認知負荷是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沒有任何貢獻的心理活動引起的,通常是由于教師不當?shù)慕虒W活動或者組織,導致學生接受不恰當?shù)膶W習材料,從事一些與圖式獲得沒有直接關聯(lián)的學習活動時,就會給工作記憶帶來額外的負擔,即產(chǎn)生外在認知負荷?;诖?,外在認知負荷與信息呈現(xiàn)方式、教學活動的組織有關。據(jù)此,教師在利用視頻組織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時,盡量降低課件的外在認知負荷,避免過于花哨的無關視頻占用學生工作記憶容量,增加學生外在認知負荷。關聯(lián)認知負荷是指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圖式或者圖式自動化的負荷,即學生的認知資源用于與學習有直接關聯(lián)的信息加工活動中,使得學生從事更高級的認知加工,如抽象、比較和理解等,從而支持圖式的形成與意義構建。因此,關聯(lián)認知負荷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認知負荷,需要教師在翻轉課堂中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增強關聯(lián)認知負荷,提升教學成效。綜上所述,認知負荷理論的三種類型相互交織疊加,為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應降低內在認知負荷、減少外在認知負荷、增加關聯(lián)認知負荷,且使總的認知負荷不能超出學生個體能夠承載的認知負荷的限度。因此,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遵循認知負荷理論,優(yōu)化網(wǎng)絡視頻資源,使得學生認知資源得到合理分配,以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2.翻轉課堂課中模塊的運用策略
翻轉課堂課中模塊的運用更為考驗初中物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是影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成敗的關鍵所在。在課中教學模塊,初中物理教師的主要任務便是引導學生進行混合式學習。既然是混合式學習,就意味著并無固定模式。結合已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實踐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中運用具體可采取如下策略:對教學視頻進行回顧并提問在課中教學模塊的新課導入階段,初中物理教師僅需進行簡單的語言導人即可。在此基礎上,應通過多媒體再次播放教學視頻讓學生觀看。此做法是為了鞏固之前的教學視頻觀看成效,迅速喚起學生的記憶認知。在此基礎上,初中物理教師可就教學視頻相關問題向學生提問。誠然,也可要求學生就疑難問題向教師提問。
3.課堂學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
翻轉課堂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合作學習理論認為,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采取群體合作分組結構可以起到學生群體間積極相互作用的效果,可以提高教學工作的整體效益,小組一般由4-6人組成,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組合方式。組內異質即組內由學力好、學力中等、學力偏弱三種類型的學生組成,確保學力偏弱的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向學力較高的學生請教并解決;組間同質確保學力較高的學生在遇到疑難時可以通過組間合作討論得到解答。翻轉課堂的實施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第一步,學生交流前置學習的成果。課堂上,學生可以對錯題進行小組討論,對錯誤知識點進行初步修正和再認知。在這期間,教師要密切關注各個小組的表現(xiàn),并適時進行干預和指導。如果學生的交流和表達是前置學習的深化與拓展,那么教師的干預應是思維上的啟迪與引領。第二步,教師應根據(jù)課前預習選取重難點進行重點突破,即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可以少講或不講,學生尚未掌握的知識點應該重點教授。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的面面俱到,翻轉課堂的靶向作用尤為明顯。第三步,教師引領學生進行知識總結。學生的前置學習具有“碎片化”特征,課堂上教師對重難點的強化也具有“碎片化”特征,因此,在課堂結束前,教師應進行一次系統(tǒng)化的知識點梳理,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
4.利用多媒體進行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初中物理課堂上,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只有在主動思考過程中才能深刻理解物理知識,起到真正的學習主體作用。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有趣的導入,讓學生產(chǎn)生好奇心,主動學習教材中的內容,并借助多媒體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升華和凝華”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生活中升華和凝華的現(xiàn)象,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主動投入到升華和凝華的概念探索中。通過主動思考,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并能夠舉出生活中其他升華和凝華的現(xiàn)象。運用多媒體的趣味導入,學生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階段就能保持較強的求知欲,主動分析教材中的物理知識,結合多媒體的直觀展不內容進行理解,讓他們在收獲物理知識的同時,對物理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5.利用微課展示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
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操作不規(guī)范和相應知識點記不住、記串的情況,這時候實驗教師就可以把這些他們出現(xiàn)的錯誤集合起來做成一個視頻集錦來放給他們看,這樣通過他們自己的動手實驗和相應的微課加強他們的記憶。教師借助于微課把平時教學的內容和學生做實驗中通常出現(xiàn)的錯誤標記起來,向學生展示他們做實驗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進而更加了解和有興趣去做這個實驗了解這個知識點。通過這種提醒錯誤的方式使得學生得到警醒,學習起來也更加的自然,同時物理教學中很多的方法是抽象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不能體現(xiàn)出來。例如,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控制變量法,控制變量法作為實驗操作過程中一種常用的實驗方法,它的意義是非常抽象的,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通常不能講清楚讓學生明白控制變量法到底是什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一個微課,用生動的影像來演示控制變量法的操作和相應的意義,這樣通過微課穿插的教學過程來使得教學更加有趣,學生更加容易去動起來,更加積極的去了解相應的知識,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具體的解讀。
6.結語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改的實施要求廣大初中教師要在仔細研究課標的基礎上發(fā)揮教育教學智慧,要結合學科特點和學情現(xiàn)實科學地開展教學活動,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教學平臺,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王學濤.淺談如何開展趣味化的初中物理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95.
[2]曲波.對初中物理探究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100-101.
[3]伍仕凌.初中物理實驗的創(chuàng)新研究[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S2):53.
[4]周丞.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學的策略研究[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S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