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玲 劉佩 李陽
摘 要 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個總目標要求在我國現有國情的基礎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因此,提高公民的法治素養(yǎng)是有效落實依法治國的關鍵,而提高公民的法治素養(yǎng)關鍵要靠教育。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推動依法治國總目標實現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特別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法治教育,在確保大學生思想積極健康向上的基礎上提高大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對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法治教育 法治意識 路徑
基金項目:本文系齊魯工業(yè)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研究課題(一般課題),課題編號:810601。
作者簡介:孫慶玲、劉佩、李陽,齊魯工業(yè)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084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大學生只有通過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樹立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和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信心,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產生認同感,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法治公民。
(二) 法治教育在高校的開展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過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各種內在或者外在的原因,在開展過程中遇到過不少阻礙,嚴重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質量。法治教育涉及到的問題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更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共鳴。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融入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有利于更好的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標。
(三) 大學生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內容上相輔相成
一方面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到大學生的愛國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內容,其中也包含一定內容的法治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生的法治教育也包含一定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法治教育中也包含一定的愛國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缎谭ā贩謩t第一章規(guī)定的一系列的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對背板、分裂國家,破壞國家團結統(tǒng)一等叛國、辱國行為規(guī)定了嚴厲的刑罰,通過法律的強制性提高大學生的愛國意識。除此之外,《民法總則》中規(guī)定的誠信原則,《婚姻法》中的尊老愛幼原則等都是道德規(guī)范的法律化,通過法律的強制性來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由此可知,大學生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內容上具有一致性,兩者相輔相成,旨在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綜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開展法治教育,不僅是法治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加強法治教育,才能更好的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讓大學生真實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另外,只有在法治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證大學生法治教育方向的正確性,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yǎng)高素質法律人才。
為真實有效的反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現狀,此次課題研究針對全國十多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全面性的調查問卷,調查對象涉及到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其中大一學生占20%,大二學生占30%,大三學生占30%,大四學生占20%;針對的調查對象不僅涉及到所有在校的大學生,而且涉及到高校的不同專業(yè),既包括法學專業(yè)學生也包括非法學專業(yè)學生。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現狀,此次調查問卷對十多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職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定性訪談。為保證調查結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課題組分別對10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職教師、80名法學專業(yè)學生以及400名非法學專業(yè)學生開展了關于大學生法治教育的調查研究。問卷調查的人數為490人,最終回收了有效問卷450份。
調查結果顯示:
首先,大部分大學生存在法律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通過調查問卷發(fā)現,在大學生這個高學歷群體,除了大部分法學專業(yè)學生會因為是自身專業(yè)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外,非法學專業(yè)的大學生主動學習法律基礎知識的人很少,非法學專業(yè)的學生也很少參與法律實踐活動,僅有不到10%的非法學專業(yè)學生參與過法律實踐活動。對一些法律常識性問題像我國的憲法日是哪一天,民事責任年齡是多少等竟然有一半以上的非法學專業(yè)學生答不上來,對刑法、訴訟法等國家基本法律更是知之甚少。而法學專業(yè)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法律知識儲備,但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學習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的責任和使命,僅是把學習法律知識當成自己畢業(yè)后謀生的手段,缺乏職業(yè)法律人的素養(yǎng)和對法律的信仰。
其次,大部分大學生對權利與義務的認識不夠全面。一方面隨著國家對公民權利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認識到權利的神圣性,維權意識顯著增強,但通過調查問卷發(fā)現,當大學生真正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自己權益受到侵犯的時候,往往很少有大學生選擇拿起法律武器維權,僅占21%,79%的大學生選擇忍氣吞聲、大事化了小事化無,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方面,大學生的權利意識顯著提高的同時,義務意識卻沒有同步跟上。權利和義務是一對統(tǒng)一體,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只增強權利意識,不提高履行義務的意識,必然會使自身權利受到影響,進而引發(fā)社會矛盾。
最后,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職教師的調查研究,發(fā)現很多擔任《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老師并非畢業(yè)于法學專業(yè),缺乏完備的法學專業(yè)知識以及法學理論素養(yǎng),這不利于對大學生普及法律知識,進而增強大學生的法治觀念。
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學生法治教育現狀的分析研究,發(fā)現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學生法治教育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 法治教育形式單一導致法治教學效果不佳
目前,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進行的,更為嚴重的是,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很多擔任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專職教師并非畢業(yè)于法學專業(yè),缺乏完備的法學專業(yè)知識和法學理論素養(yǎng),無法通過生動形象的案例教學讓學生對法治教學產生興趣,致使法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此外,通過調查問卷和定性訪談發(fā)現,大部分高校的法治教學基本上都是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教學,從而很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價值和意義,并進而形成法治意識和法律信仰。
(二) 高校法治教育忽視實踐教學的現象突出
目前,高校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很少邀請國內外知名法學專家、律師等法律人來學校開展法學實踐教學,也很少組織學生集體去法院旁聽。此外,像高校內部的模擬法庭、法律社團等在法治教育實踐中也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法治實踐教育的缺失,致使大學生很難從自身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從而很難在長期的法治教育中產生對法律的信仰,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法治教育的效果。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的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根據調查研究發(fā)現,目前高校從事法治教育的教師主要由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擔任。一方面大多數思想政治課教師并非法學專業(yè)出身,缺乏完備的法學專業(yè)知識以及法學理論素養(yǎng)。另一方面,高校對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后續(xù)法律培訓也沒有及時跟上。師資方面存在的這些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通過課題組的研究分析發(fā)現,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因素,也有家庭、教師以及學生自身的因素,為有效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效果,提高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必須對大學生法治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加以研究分析。
(一) 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自身原因分析
法治、自由以及民主等思想是大學生所認同的社會價值,但隨著我國高校畢業(yè)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就業(yè)壓力的增大,很多大學生為了畢業(yè)后能早就業(yè),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選擇他們認為會對他們就業(yè)有幫助的“有用”課程努力學習,而自己覺得對就業(yè)沒有幫助的所謂“無用”課程,就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學。不知法、不懂法的現象在高校并不罕見。很少有大學生,特別是非法學專業(yè)的學生主動學習法律知識,了解法律的精神和價值。除此之外,由于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極易半途而廢,從而影響到法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二) 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家庭原因分析
俗話說: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學生的啟蒙老師。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家庭教育至關重要,貫穿學生成長的全過程。父母的思想道德觀念、法治意識以及行為方式等會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研究表明,當前大學生法治意識淡薄,甚至做出違法犯罪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法治教育的失敗。通常情況下,父母在生活工作中遵紀守法,以身作則,法治意識強的家庭,大學生往往法治意識較強。遺憾的是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過于重視對孩子各項技能的培訓,卻忽視了對孩子思想觀念的教育。另外,受傳統(tǒng)人治思想的影響,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無形中給孩子留下人治思想的影子。據資料顯示,很多家庭的父母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想到的不是如何拿起法律武器解決問題,而是先找找關系,心里首先想到的是“有關系好辦事”。大學生如果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很容易形成權大于法、情大于法的錯誤認識,影響到其法治思想的形成,進而影響到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三) 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社會原因分析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光輝燦爛文明的民族,而當今社會正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的時代,經濟全球化是時代的主流,在傳統(tǒng)與現代、國內與國外的沖突、融合過程中,對于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的我國來說,出現一些不良現象在所難免。但大學生由于還沒有什么社會經驗,缺乏理性判斷能力,因此缺乏抵御誘惑的堅強意志,極易走向歪路、邪路。
1.傳統(tǒng)思想中的人治思想對大學生法治教育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人治思想是儒家所推崇的治國思想,由于儒家思想曾經長期在中國古代占據統(tǒng)治地位,因此,中國缺乏法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思想基礎。在很長時間,人們只不過是把法律單純的作為治理國家的工具,有用時拿出來,沒有用時扔在一邊,束之高閣,缺乏對法律的尊重和信仰。
2.市場經濟帶來的不良風氣對大學生法治教育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容易誘發(fā)功利主義、機會主義等不良思想,腐蝕人民的思想。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雖然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質的飛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但從本質上來說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處于先破后立的階段,各種與法治精神和原則相違背現象——濫用職權、形式主義、面子工程等仍然存在,這一方面影響到社會的公平正義,另一方面也打擊了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任,影響到對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效果。
3.網絡領域的不良風氣對大學生法治教育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截止到2019年6月,我國的移動網絡用戶已經達到8.5億,也就是說超過60%的人可以隨時隨地的上網了解信息。據資料顯示,大學生每天的上網時間超過4個小時,屬于網絡領域的主力軍,可以輕松獲取網絡信息,而網絡領域的信息良莠不齊,大學生又缺乏辨別信息好壞的能力,因此極易受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走向歧路,甚至是違法犯罪的道路。
(四)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教師原因分析
大學生法治教育的開展離不開老師,韓愈在《師說》中將老師的作用說的很清楚:傳道授業(yè)解惑。法治教育也是如此,需要教師在法律領域傳道授業(yè)解惑。因此,法治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擔任法治教育的教師擔負著重要的責任。但由于高校的法治教育基本上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老師擔任,而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老師往往缺乏完備的法學專業(yè)知識和法學理論素養(yǎng)。因此,在課堂上無法做到生動形象的講述法學案例,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大學生的法治觀引導效果并不理想。
課題組通過調查研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現狀、問題以及存在問題的原因,充分認識到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擔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使命,必須具備高素質的法治意識。為了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的效果,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法治意識,課題組結合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一) 培養(yǎng)大學生主動參與法治教育學習的意識
提高大學生的法治意識,最根本的還是要大學生自身認識到法治教育的價值,主動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治教育。假如大學生自身排斥法律知識的學習,那么即使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提供的法治環(huán)境再優(yōu)越,也很難取得法治教育的效果。大學生只有自己主動參與到法治學習和實踐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接受,積極主動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法律知識,才能更好的融入到法治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中,進而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識,成為尊法學法守法護法的法治公民。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大學生了解法律知識的途徑很多,最便捷的當屬大學生隨身攜帶的手機,手機除了是主要的通訊和娛樂工具外,還是第一時間了解法律知識、新聞等社會熱點的工具。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手機來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新聞,特別是一些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案件,通過自己對案件的分析對法律產生興趣,從而更多的了解法律知識。除此之外,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校廣播以及法律咨詢中心等途徑獲取法律知識。
(二)努力構建法治家庭環(huán)境
家庭是學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提升大學生的法治教育效果,需要高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法治家庭環(huán)境的構建,首先需要父母尊重孩子,但不溺愛孩子,對孩子的錯誤行為要及時指出糾正,不能放任不管,勿以惡小而為之;其次,父母要通過觀看法治節(jié)目、閱讀法律書籍以及討論法律新聞熱點等有意識行為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法治教育;再次,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樹立遵紀守法的榜樣,以身作則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法律引導;最后,父母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治素養(yǎng)。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一些違反法治精神和原則的行為,像闖紅燈、受賄等違法犯罪行為,那么必然會對學生的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產生負面影響。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只有父母具有良好的法治素養(yǎng),才能為孩子進行法治教育奠定思想基礎。
(三) 努力構建法治社會環(huán)境
當今社會正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的時代,經濟全球化是時代的主流,在傳統(tǒng)與現代、國內與國外的沖突、融合過程中,處于社會轉型期的大學生面臨著我國傳統(tǒng)人治思想、市場經濟以及網絡時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沖擊。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的效果,我們必須為大學生法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努力實現由人治到法治的轉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網絡領域法治化。首先是要剔除傳統(tǒng)人治思想在社會中的影響,將依法治國落到實處,堅持法治國家、法治社會以及法治政府的一體化建設,為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提供完善的制度環(huán)境;其次,要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法律制度,通過完善的制度體系避免市場經濟帶來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對人民思想的侵蝕,保障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為大學生法治教育營造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最后,要加強網絡領域的法治化建設,加快推動網絡立法、網絡執(zhí)法和全網守法,為大學生法治教育構建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開展網絡領域的法治教育,通過介紹一些網絡犯罪案例,讓大學生清楚的意識到網絡領域并非法外之地,在網上發(fā)言也要注意不違反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否則同樣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 提升高校教師的法治教育能力
大學生法治教育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從事法治教育的老師的能力。目前,由于高校中從事法治教育的教師主要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老師擔任,致使法治教育中老師的法學專業(yè)化程度比較低、法治教學質量不佳。為有效提高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效果必須從源頭上抓起,引進一批法學專業(yè)畢業(yè)的高素質法律人才,這批人具有完備的法學理論素養(yǎng)和法學實踐功底,能夠在課堂上進行生動形象的案例講課,調動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從而保證法治教育課堂的質量。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對擔任法治教育的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法律培訓,鼓勵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老師繼續(xù)深造,攻讀法學專業(yè)的研究生,提高他們的法學理論水平;與此同時,也要經常組織思想政治教育課老師深入到法院、檢察院等單位參觀、學習,提高他們的法學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鄒佳天.法治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思考[J].智庫時代,2019(37):36-37.
[2]趙雪.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素養(yǎng)教育[J].現代交際,2018(21):158-159.
[3]徐秉鵬.法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黨史博采(理論),2017(8):58-59.
[4]劉暢.思想政治教育維度下的大學生法治教育對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7.
[5]董超.依法治國視野下大學生法治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7.
[6]司靜宜.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維度的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研究[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