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露
摘 要: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更注重教學的有效性與創(chuàng)新性,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初中英語重在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框架體系,使其具有英語思維——不僅能夠運用英語與他人交流,也將使其具有廣闊的知識視野。同時,也對學生的詞匯量、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教師應注重學科滲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學習積累,擴充其詞匯量,促進其思維能力發(fā)展,培養(yǎng)其良好的語言及詞匯的運用能力、思維能力、文化品格及學習能力?;诖?,本文展開對學科滲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關鍵詞:學科滲透;初中英語;英語教學;應用
引言: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習的課程,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1]。在英語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應注重以創(chuàng)新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而,使學生不僅擁有英語溝通能力,更需關注其思維的發(fā)展,以為其未來高階段的學習及運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而夯實基礎[2]。由此可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學科滲透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使更多的教師開始關注教學創(chuàng)新。但是因教學理念更新不及時、教學方法不當,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一)教師教學理念落后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便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3]”。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教學視野狹窄,只注重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科間的滲透,教學模式單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理念,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使英語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讓英語學習更加多元化。
(二)存在定式施教問題
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多以講解詞匯用法、特殊形式、常用句式等為主要內容,給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的空間有限。定式教學中,學生多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易使其喪失主動思考的意識,形成思維惰性[4]。即便在學習中遇到問題,也多等著教師講解答案。為此,教師可以學科滲透的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激發(fā)課堂活力,并給予學生探究學習的空間,使其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讓學生不僅具有學習興趣,更具備獨立學習的技巧。
二、學科滲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注重德育滲透,使認知有“度”
為發(fā)揮英語教學的文化育人功能,教師可結合不同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教學。一方面鞏固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將德育教學與英語相結合,促進其認知發(fā)展。
例如:在仁愛版七年級上的Unit 2《Looking Different》的教學中,如當學生描述“I have a big head,big eyes,big nose and big mouth.My skirt is red”時,同伴可追加一次提問“What color is your hair?”,這時同伴可補充“My hair is red and long”,其得到更多信息后,快速地區(qū)選取了非洲女孩圖片。以德育滲透,使學生意識到“Our world is colorful and different”。此外,教師還可延伸至國家間的服飾、飲食文化間的差異,展開教學。
(二)促進音樂滲透,讓教學有“趣”
在促進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中,也應注重美育教育,發(fā)展其審美鑒賞力[5]。在教學中,教師可滲透音樂教育,提升學生的語感,使英語學習更有趣。
例如:在七年級下的《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Spring,Summer,Winter And Fall”作為教學導入,使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展開學習,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跟唱。同時,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進行歌詞改編,使學生掌握“cloudy、rainy、snowy、windy、foggy”等形容詞的用法,并可以融入對四季的描述,以歌曲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興趣,豐富其詞匯能力,促進學習積累。
(三)重視信息技術滲透,使學習更有“意”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也應與時俱進,促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滲透。使學生的英語思維、計算機操作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例如:在《Saving the Earth》的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云平臺制作保護地球的主題海報;在《The Birthday Party》的教學中,讓學生練習發(fā)英文邀請郵件;在《Our school Life》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英語的圖文排版,記錄自己的校園生活等等。提高學生日常運用英語表達的意識,為其提供更多展示的機會。進而,在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的過程中,使其具有提煉重點的意識。
(四)推進語文教學滲透,使寫作有“感”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寫作是令很多學生倍感頭痛的事情。為此,教師可以以語文滲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其具有行文思路,作文層次更清晰。
例如:在《Amazing Science》的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熱愛科學的態(tài)度。教師可以以英文電影和中文讀物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多角度了解科學知識,為語言轉化作鋪墊,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在布置寫作任務前,教師可讓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有的學生會說“All the people travel by spaceship in the movie,I think it's amazing”,還有的學生表示“After watching the movie,I hope Chinese science can also develop rapidly”,可幫助其做深入梳理,使其將觀影、閱讀感受以英語作文的形式記錄下來。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興趣,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師應立足于英語學科特點,促進其與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習情況相結合,使英語學習更加多維、立體。通過學科滲透的有效應用,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使其不僅能夠運用英語進行交際,還能以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活動,并隨著眼界的不斷擴展,使中學生能夠具有包容的心態(tài)、理性的認識以及良好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子陽.淺議初中英語學科教學與法制教育[J].校園英語,2018(10):12.
[2]周超.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初探[D].溫州大學,2017(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