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希
摘 要:書與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選擇好的書籍可以豐富和充實我們的生活。做一個閱讀的體驗者,做一個有選擇的閱讀者,同時學會做一個客觀的有舍得的閱讀者。
關鍵詞:書;閱讀;選擇;客觀;收獲
書,現(xiàn)在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閱讀的量也在不斷地減少,碎片式的信息攝入,倒是越來越嚴重地占居著一個人的僅剩不多的空余時間。所以有選擇的閱讀更為重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如何選擇對的書就很重要。
一、 體驗閱讀,感受書中滋味
書如人,它也有各種類型。而閱讀一本書,就象是結交一位朋友。閱讀前,你可以選擇讀哪本書;閱讀中,你可以選擇讀哪些章節(jié);閱讀后,你同樣可以選擇記憶或忘卻。想要說的是,每個人可以左右自己的閱讀,而不是讓它牽著你走。
一本好書,有時真的就是一位博學的長者,可以帶你游歷到更美的遠方,開闊你的視野,豐富你的見聞。比如:余秋雨先生的《行者無疆》、《文化苦旅》就能帶給你這種感受。有時,它也象漆黑夜里的一盞明燈,讓你找到要去的方向,看清要走的路。每個人都有迷茫徘徊的時候,書有時就有這種力量,讓你振奮讓你激情澎湃,比如《羊皮卷>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當然,也有一些風格獨特的書,更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它象一位知己,訴說煩惱,傾訴不滿,引起你的共鳴,放大你的負面情緒,讓你沉入其中,讓你長時間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這類書,看后一定要及時走出來。
還有一類書,以它的五彩斑斕吸引著讀者,它更象是一位玩伴,帶你領略各種玩法,教你如何打發(fā)閑暇時光,但它卻忘了告訴你,玩完之后該去哪里,讓你迷失了方向,忘卻了自己本該去的目地的。還有的書展示著一個壓抑、痛苦的內心世界,激發(fā)著青春年少的孩子們的共鳴,左右著他們的思想與感受。這類書就像是河流中隱藏的漩渦,一旦卷入就難以掙脫,所以要引導心智不太成熟的青少年遠離這類書籍。
二、規(guī)劃閱讀,做主動的閱讀者
當然,閱讀有著不可憾動的魅力,更多的時候,它帶給讀者的是富足的精神食糧,就像是我們的一日三餐,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一個有心的閱讀者,可以在書中體驗和收獲到不同尋常的東西。
首先要有意識地規(guī)劃閱讀結構,某一個時期,讀什么樣的書,選擇什么樣的內容,可以做一個閱讀計劃,這樣的閱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和內心世界。想要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可以廣泛涉獵領域不同、風格不同的各類書籍;想要探尋某一個領域的問題,可以搜羅這一類書籍的各種版本,從不同視角去探尋和了解這個問題的內在意義;想要了解某一類的專業(yè)知識,可以系統(tǒng)地、由淺入深地閱讀這個領域里的專業(yè)書籍,以獲取整體的認知與理解
其次,書作為一種特殊食品,各種書籍的營養(yǎng)成份也會大相庭徑,所以內容的選擇也很重要。有的如五谷雜糧,質樸有益;有的如蔬菜瓜果,新鮮美味;還有的如過期的食品,已不再適合食用;也有的外在看著光鮮,但內在卻并沒有太多的營養(yǎng)可言。因此,在閱讀前,我們要做好選擇;在閱讀時,可以沉浸其中,充分體驗書中世界的精彩;閱讀后就不防在內心品味一番,適合的部分吸收貯藏,不適合的部分就從記憶里剪切刪除。這樣的閱讀,可能才會有效地積累知識,成為內心成長的助力。
三、客觀地理解作者及其作品
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以一個理性的視角看待作者及其作品,也是閱讀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其實,作者也是一個普通人,只是職業(yè)有點特殊而矣。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既有閃光優(yōu)秀的一面,也有不為人知的苦惱與缺憾。他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那個尋常之人,有著自己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但同時,他也是那個有著特別之處的人,善于觀察和體驗、善于記錄和思考;有了他們,才讓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去游歷大千世界;不用親歷時代變遷,就能坐觀歷史更迭的變幻。
作品是作者個人感知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內心世界的一種記錄和表達,它傳達的信息來源于作者個體的視角和思考。因此,在閱讀時,需要客觀地看待一部作品。有時它可能內涵豐富、文采飛揚,帶給讀者積極快樂的感受;有時,它也有可能晦澀艱深,很難理解,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才能領悟其中的深意;更有時,它也有可能只是某一種個體狹義的感知和判斷,只代表著作者個人的一些思考,并不適合讀者的借鑒。所以閱讀時,需要客觀地分析一部作品,理性地選擇吸收。
當我們打開一本書時,如果能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以一個平常的心態(tài)去閱讀,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性地擷取與吸收,可能在合上這本書時,我們正向的收獲才會真正大于負向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