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恩超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全面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必須從優(yōu)化教學方法開始,以方法之“點”帶動師生之“線”,以良好的師生互動來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面”,從而讓語文課堂得以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基于此,筆者將從“故事導入、情境探究、媒體輔助”三個方面入手,展開具體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高效課堂
教育本身就是一種體驗,孔子教育學生不是羅列條條框框,而是帶著學生去體驗,憧景生情,師生一起對話,智慧就產生了,也就有了人與人之間的思維火花碰撞。課堂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如何促進師生對話,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場所則成為每個教師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課題。對于語文教學而言,高效率的語文課堂是促進教與學辯證統(tǒng)一的根本保證。而這實現(xiàn)這一切的一個重要前提在于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畢竟教師是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者,教師的觀念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態(tài)度有著直接影響。從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雖不缺乏創(chuàng)新,但方法的實用性還有待商榷,再加上對學生學習心理和認知規(guī)律的把握不夠深入,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難以產生“1+1>2”的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優(yōu)化教學方法,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故事教學法以其本身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在眾多教學方法中占據(jù)一席之地,對于學生而言,聽故事要遠勝于直接的說教。以故事為課堂導入的手段,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案,以故事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產生極大的學習期待,為進一步展開深入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我會以故事教學法來輔助教學。首先,我會以談話的方式進行開場,詢問學生:假如你生活在古代,要帶兵打仗,作為軍師的你要在五天內打造十萬支軍箭,你有哪些辦法呢?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在課堂上展開充分討論。之后,我再利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為其講述《草船借箭》的歷史故事,如,在古代的三國時代,曹操與孫劉雙方在赤壁展開大戰(zhàn),而周瑜和諸葛亮同為軍事天才,在共據(jù)曹軍的過程中,周瑜難為諸葛亮讓其在幾天內打造十萬支軍箭.....邊講述邊畫出地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最后,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展開對課文的探究。通過這樣的導入方法,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且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認同感,讓其感受到歷史故事的魅力,增強對語文學習的熱愛。
二、情境探究,增強理解
情境教學法最大的顯性特征在于能夠寓教學內容于情境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在課堂探究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探究意識與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豐富自身的學習體驗,切實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我會以情境教學法來輔助教學。首先,我會以問題進行導入,讓學生思考:將和相分別在古代中位居什么樣的官職呢?如果將相不和,會產生怎樣的后果呢?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認知經驗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以此來引出課題。之后,我會讓學生自主學習本課內容,反復朗讀課文,總結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話復述。進而,我再讓學生自由結組,創(chuàng)設合理的角色扮演情境,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小故事以情景劇的方式加以展示,并在人物形象和人物語言上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探討,聆聽學生的想法。最后,讓每組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以加深對人物性格理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如此一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
三、媒體輔助,豐富體驗
多媒體作為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成效顯著。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對多媒體的青睞程度大大降低,以至于忽視學生的學習需求,使課堂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重視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利用多媒體視聽結合的顯著特征,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伯牙鼓琴”這一課內容時,我會以多媒體的手段來輔助教學。一方面,我會精心設計媒體課件,以“播放音樂——想象畫面——品讀語言——分享感受”的教學過程來展開,以此來提高學生審美體驗;另一方面,我會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心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開展關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的鑒賞課,拓寬學生視野,以培養(yǎng)其足夠的文化認同,提高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既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培養(yǎng)良好師生關系的必然要求。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創(chuàng)新不是壞事,但在教學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必須是以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基本前提的。因此,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并不是要讓教師“吃老本”,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謀求發(fā)展,從而為適應多變的課堂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陳雅軍. 優(yōu)化教學策略,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 好家長, 2018(99).
[2]陳元山.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分析[J]. 新課程:上,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