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玉珍
【關(guān)鍵詞】 拼音教學;表象;情境;游戲
【中圖分類號】 G623.21?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152—01
拼音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新生,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學難上加難。從兒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級新生正處于從幼兒向兒童的時期過渡。要想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圓滿地解決好拼音這個教學難題,教師就要從了解一年級新生的認知特點入手。眾所周知,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理解能力差,記憶全靠死記硬背,他們擅長記憶形象、具體的東西。另外,一年級新生的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有著極大關(guān)系,即在高興時記憶效果好,反之較差。
拼音教學是一個基礎(chǔ),拼音學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雖然其內(nèi)容枯燥乏味,但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積極合理地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彌補內(nèi)容的缺陷,同樣能讓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學成為歡樂的海洋。
一、教從表象入手,學在直觀感知
由于低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思維形象具體化,無意注意又占據(jù)優(yōu)勢,所以教師只有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具體性和直觀性,才能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
1.情境圖示法。實驗教材拼音部分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特色,其畫面出現(xiàn)了優(yōu)美的鄉(xiāng)村河畔晨景圖。教師在教學時要選擇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圖,利用插圖表音、表形的特點,啟發(fā)學生掌握字母。比如,女孩唱歌ɑ ɑ ɑ,公雞啼叫o o o,鵝在水中倒影e e e。
2.實物演示法。用直觀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準確發(fā)音,記住字形。教學聲母f和t時,筆者拿一把拐杖做教具進行直觀演示。拐杖朝下“t t”,拐杖朝上“f f”。然后在問答中揭示f和t的讀音及寫法,再通過實物演示來檢驗發(fā)音的方法是否正確。在區(qū)分b和p,d和t,g k和h發(fā)音是否送氣時,筆者拿一張薄紙放在嘴邊,有意識地發(fā)出不同的音,讓學生直觀地觀察送氣的情況。
二、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1.利用表演活動,在活動中掌握所學內(nèi)容。學習聲母j、q、x與ü相拼時,可采用制作頭飾、教兒歌、組織學生表演等形式進行。兒歌:“j、q、x好朋友,一塊出去玩,路上碰見小ü。小ü小ü有禮貌,脫下帽子問聲好”。
2.編說童話故事,寓教學內(nèi)容于故事情節(jié)中。聲調(diào)教學中,應主要講清聲調(diào)符號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可將“四聲”的學習內(nèi)容編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來學習。學生們在聽故事的同時也學會了“ɑ”的四個聲調(diào)的讀法及四種聲調(diào)符號。
三、積極編創(chuàng)游戲,開展愉快教學
1.摘蘋果游戲。一棵蘋果樹上結(jié)滿了紅紅的大蘋果,蘋果上面寫著音節(jié),誰拼出音節(jié),這個蘋果就送給誰。但是,蘋果有限,摘到的學生開心,沒有摘到的學生嘆氣。于是,筆者對摘到蘋果的學生說:“讓我們把蘋果給沒有摘到的小朋友嘗一口,好不好?”這時,學生前后、左右爭相遞蘋果,邊傳邊拼讀音節(jié),剛才的沮喪轉(zhuǎn)變?yōu)榭鞓?,學生臉上洋溢著笑。人人參與,個個有機會,既鞏固了音節(jié),也體現(xiàn)了同學間的友情,效果自然也達到了。
2.問答法。采用“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的方法。例如,在教學“d”“b”“q”等形近拼音字母時,可采用以下問答的形式進行。師:左下半圓是什么?右下半圓是什么?生:左下半圓d、d、d,右下半圓b、b、b。師:左上半圓是什么?右下半圓是什么?生:左上半圓q、q、q,右上半圓p、p、p。通過以上一問一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又使學生掌握了這些易混淆的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3.打“拼音牌”。這種牌可以四個人打,也可以兩個人打。將“牌”分發(fā)到每個參與者手中后,一方先出一張“牌”,口里還要念“我出……(如我出‘b)”,然后對方出牌,所出的“牌”要能與剛剛出的“牌”相拼(如出“ɑ”,出牌者還要念“我出ɑ,b—ɑ——bɑ,尾巴的巴”),拼對了就能贏得對方的牌,最后看誰贏得牌多。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復習了字母,訓練了拼讀,學生們玩得可開心了。
作為低年級教師,我們都知道拼音教學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chǔ),其具體的教學方法也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相信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善于鉆研,合理運用適當?shù)姆绞?,就一定能使學生輕松愉快、興趣盎然地學好拼音,讓拼音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為學生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本文系2017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課標下拼音教學有效性鞏固策略探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379)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