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現代的油畫創(chuàng)作對色調的使用,不但是技巧方面的呈現,也是畫家情感世界的再現與演繹,大眾為色調賜予了感情化的符號意義。色調的情感化體現由于地區(qū)與文化的差別而不同,大眾對色調的認識體現出趨同性與差別性。色調在油畫藝術中的感情通常包含三大層面,即主觀意象、象征意象、裝點意象。
關鍵詞:油畫色調 近現代 藝術 應用
色調是畫家體現藝術價值的一類絕妙的方法,從油畫上提煉出的色調因素來源于生活,其所散發(fā)出的情感元素源自個體的精神世界。色調的使用可以解讀成油畫的一類表現技法,色調可以讓觀者沉醉,所以在油畫中充斥著畫家的真摯感情。
一、油畫色調感情再現的內涵
在生活中,色調隨處可見,逐步融入大眾的文化生活,催生出感情價值,讓大眾能夠在油畫中找到慰藉。大眾對色調感情化的價值認識最開始是恍惚的、散亂的,缺少系統性與趨同性;然而伴隨社會的發(fā)展,個體的精神與社會文化迅速交融,逐步構成了一致的情感認知,大眾對色調賜予了感情因素,讓色調感情逐步符號化。從油畫藝術的歷史方面來講,大眾開始注重色調在油畫中的關鍵性,色調能夠將大眾帶進畫家創(chuàng)造的劇情中,能夠在油畫中直觀地體驗色調的感情。
例如,冷顏色可以營造出悲戚、凄美或冷酷的感情,而暖顏色能夠營造出明艷、快樂、暖和的意境。通觀近現代的油畫圖卷,色調是關鍵的創(chuàng)作因素,大眾對色調的認識有著趨同性的特征,色調也能夠轉化成符號文字,敘述畫家的故事,對大眾傾吐衷腸。所以,畫家的藝術表現手法會通過色調來完成,或表述理念、或傳遞感情,盡管沒有聲音,卻給大眾帶去強烈的視覺沖擊,進而讓畫家與大眾完成情感互動。
二、色調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價值
(一)色調是油畫繪畫的主要表現模式
大眾在平日鑒賞油畫時,最先進入視野的是油畫的色調,色調能夠讓大眾直接體驗到其藝術特征。一幅優(yōu)秀的油畫作品寄托了畫家的思想情感。大眾在鑒賞階段,通常會依照其傳達的感情進行深度解析。透過明暗相間的色調技法,能夠傳達大眾不同的感情。藝術創(chuàng)作是很枯燥的,唯有注意力集中方能創(chuàng)作出不同凡響的油畫。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所蘊含的精神,也會讓鑒賞者被其感化。
(二)色調是油畫藝術語言的表達方式
在平日生活中,大眾利用語言或字詞來表現自身的感情,然而,如此傳遞情感是很單調的。油畫藝術突破了時空,大眾能夠在油畫中體驗到同樣的感情。油畫促成了相異國度、相異種族的感情互動,讓不同的個體對相同的油畫形成共鳴,這也是油畫藝術的價值所在。面對優(yōu)秀的油畫,大眾通過激烈的色調比較能夠從欣賞的層面上升到鑒賞的層面。
三、近現代油畫藝術中色調的情感表現
(一)色調是近現代油畫藝術中的靈魂
在近現代油畫的歷史中,色調對油畫創(chuàng)作的價值不可估量。無論是何種格調、派別,都無法脫離色調的使用。不管是油畫專業(yè)畫家抑或初學者,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油畫上的色調。優(yōu)秀的油畫作品會讓觀者體驗到至美的感覺。一幅油畫是否優(yōu)秀決定于色調的使用情況,色調在油畫中的功能并非簡單的精神慰藉,并且也能夠在情感上與大眾互動。所以,色調是近現代油畫藝術中的靈魂。
(二)近現代油畫色調是對藝術感情的再現
在油畫的創(chuàng)作階段,感情的表述比繪制技法更為關鍵。油畫畫家把生活中的體驗化成自身擁有的感情,之后通過油畫將自身的情感進行傳遞。油畫內感情的溢出能夠呈現出油畫的藝術特征,是油畫創(chuàng)作的驅動力。優(yōu)秀的油畫需要有出彩的色調,并且具備豐富的內涵,如此大眾才會駐足鑒賞,給大眾帶去詩意的享受。伴隨社會的進步,油畫的創(chuàng)作模式也更為多元化,色調的使用也變得無所限制,這也是油畫藝術的魅力所在。
(三)油畫色調與感情的高度融合
如果僅有色調便無法傳達油畫的價值,油畫中的感情必須通過恰當的載體方可表現出來。因此,要畫出高質量的油畫,畫家需要將色調與感情進行交融。比如,畫家通過使用油畫色調能夠讓油畫的形式多元化,不同的色調有著不同的感情,這也是其感染力所在。
四、結語
綜上所述,油畫可以清楚地表述畫家的思想情感。正確地使用色調能夠讓畫家獨樹一幟的藝術品位得到體現,并且有助于畫家寄托情思。中國油畫的發(fā)展歷史與西方相比起步較晚,然而在近現代油畫的創(chuàng)作階段,油畫已經轉變?yōu)橹袊囆g無可取代的珍寶。
參考文獻:
[1]張藝.淺談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色彩語言表現與情感的聯系[J].藝術科技,2018(11).
[2]莫祥瑩.油畫風景寫生中的色彩表現 ——評《剖析油畫的奧秘:風景色彩寫生》[J].印染助劑,2018(01).
[3]楊小敏.“扣人心弦”——淺析忻東旺油畫作品的色彩與質感[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8(06).
(作者簡介:謝雄華,男,碩士研究生,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油畫教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