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慧
摘要:教育對國家和社會歷史的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習近平高度重視教育扶貧工作,并在扶貧實踐中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實施精準扶貧需要 “扶智”和“扶志”并重,通過扶志樹立貧困人民脫貧的動力,通過扶智提供貧困人民脫貧的能力。在精準扶貧過程中,進行教育扶貧有利于掌握脫貧技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催生脫貧動力,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有利于切斷貧困根源,實現穩(wěn)定脫貧。
關鍵詞:精準扶貧;教育扶貧;扶志;扶智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qū)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精準扶貧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而教育脫貧是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習近平高度重視農村地區(qū)教育貧困問題,反復強調要努力解決教育貧困這個突出的短板,確保2020年貧困縣、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并指出這是新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建設人才強國、推動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一、貫徹精準扶貧,實現脫貧致富
貧困不僅僅代表貧困人口的收入低,更多的是表示貧困人口缺少獲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長久以來我國的貧困問題一直存在,黨與國家對其極為重視,并對不同時期的貧困問題制定了相對應的治貧之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扶貧工作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體制改革推動扶貧階段,國家通過向特定的貧困地區(qū)發(fā)放糧食和生活用品等方式來保障這些地區(qū)人口的基本生活;第二個階段是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式扶貧階段,國家致力于大力開展貧困地區(qū)能力培訓和技術推廣等活動;第三個階段是扶貧攻堅階段,國家啟動“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對聚集貧困戶民較多的貧困鄉(xiāng)、縣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支持。
通過努力,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成功解決了幾億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但由于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基數大、底子薄,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革命老區(qū)、邊疆地區(qū)仍舊存在著貧困人口。從貧困現狀看,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仍有3046萬人,脫貧依然具有較大的難度。由于引發(fā)貧困的原因很多,當前的扶貧措施也存在著不足,依靠原有的扶貧措施是不能徹底擺脫貧困現狀,所以貧困問題依然是制約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要障礙。因此,在實施扶貧過程中,必須進行精準扶貧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貧困。基于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
二、精準扶貧需要 “扶智”和“扶志”并重
精準扶貧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地區(qū)環(huán)境、不同貧困家庭狀況,采取合理有效的辦法對在普通扶貧措施實施下仍難以脫貧的家庭進行精準幫扶。精準扶貧關鍵是要針對深層貧困人口實施“扶志”與“扶智”,就是要增強與提高貧困人口脫貧的動力和能力。政府所給予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歸根到底只是一種外在的幫扶手段,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貧困人口的內在思想。因此對于貧困地區(qū)只有實施精準扶貧,做到扶貧與“扶智”“扶志”內外結合,充分激發(fā)貧困人群自覺脫貧的能動性,激發(fā)貧困人群的脫貧動力,讓貧困人口不僅從物質上脫貧也要從精神上脫貧,這樣才是真正的意義上脫貧。
(一)扶貧先扶志:樹立貧困人民脫貧的動力
“扶志”是國家通過某些政策來激發(fā)貧困地區(qū)人民自覺、主動的脫貧動力,轉變他們依靠的國家和他人的思維。之前我國的扶貧工作更多的是給貧困居民提供一些糧食和金錢等方面的補助來確保他們的生活,而精準扶貧則是除了要提供物質層面的幫助外,還要讓貧困人民具備脫貧的能力。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依據,決定著事物的發(fā)展方向。在解決貧困問題時,找到致貧的根本原因是關鍵,從源頭上掐斷貧困之源,才能徹底擺脫貧困之狀。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貧困地區(qū)脫貧志向的培養(yǎng),也曾多次談到在扶貧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扶志。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fā)時的講話中提到:“貧困地區(qū)發(fā)展要靠內生動力,一個地方必須有產業(yè),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fā)展。”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說到:“貧窮不是不可改變的宿命,人窮志不能窮,扶貧必先扶志?!?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講到“擺脫貧困首要并不是擺脫物質的貧困,而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在實施扶貧政策過程中,通過扶志改變貧困地區(qū)居民落后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狀態(tài),培養(yǎng)貧困群眾的脫貧志向,激發(fā)他們強烈的脫貧愿望,樹立群眾主動脫貧的信心,這對邊遠地區(qū)的全面發(fā)展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都起著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扶貧必扶智:提供貧困人民脫貧的能力
在精準扶貧中,對貧困居民進行“扶志”與“扶智”是脫貧的關鍵。其中“扶智”是指加強和提高貧困地區(qū)的文化教育和生產技術水平來幫助貧困人口脫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對于實施精準扶貧來說,二者缺一不可。習近平同樣重視貧困地區(qū)孩子的教育問題。2015年3月,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時講到:“要打開孩子們通過學習成長改變命運的通道,堅決阻止貧困代際傳遞。”2015年9月,在給“國培計劃(2014 )”北師大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中說:“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到:“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脫貧致富不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腦袋。一個國家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jié)摿υ诤艽蟪潭壬吓c國家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國家要做好的教育工作,重視貧困地區(qū)的教育問題,讓每一個貧困地區(qū)的孩子都能有機會接受教育,讓他們在思想上跟隨時代的步伐,努力提高教育水平,這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題中之義。
三、教育扶貧的現實意義
(一)掌握脫貧技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個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與國家的教育密切相關,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人才培養(yǎng)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科技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能力,并最終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目前,我們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科學知識的掌握和卓越人才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然而,教育貧困則是制約國家擺脫困境、謀求發(fā)展的桎梏。某些地區(qū)在國家的物質幫扶下卻依然處于貧困狀況,歸其原因則是該地區(qū)的人民缺少脫貧的技能。對此,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問題,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努力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和高素質人才。通過教育扶貧,提升貧困地區(qū)居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同時讓更多貧困地區(qū)孩子擁有接觸教育的機會,掌握與學習脫貧致富的技能和知識,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有力保障。
(二)催生脫貧動力,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擺脫貧困的方法很多,想要徹底擺脫貧困,最根本辦法則要從是從貧困人民內心深處出發(fā)。目前,很多貧困地區(qū)居民“等靠要”思維嚴重,很多貧困縣存在著某些并不貧困的家庭卻爭當貧困戶的現象,究其根源還是經濟利益的吸引和誘惑。通過國家和政府提供保障并不是脫貧的長久之計,想要擺脫貧困,必須要靠自己。偏遠地區(qū)由于地理位置、教育水平等局限性,造成居民脫貧困難,甚至一些貧困居民沒有脫貧意識,更不知如何脫貧,長久以往便喪失脫貧動力。因此,要想脫貧首要的是要樹立貧困居民脫貧動力,激發(fā)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積極性。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認為:教育缺失是“能力剝奪的貧困”,比物質貧困更深層,會引發(fā)貧困的代際傳遞。通過教育扶貧,加大對鄉(xiāng)村教育的支持,特別是貧困家庭孩子的扶持,使其具備與貧困抗爭的能力和本領;重拾他們脫貧的信心和勇氣,最終達到真正脫貧。
(三)切斷貧困根源,實現穩(wěn)定脫貧
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到2020年基本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是黨十八大提出的目標之一。缺乏教育是導致貧困的根源。要實現穩(wěn)步脫貧,需要從根本上切斷貧困根源,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通過教育扶貧。目前,中國的扶貧脫貧已經進入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扶貧脫貧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最后一步,而農村教育的缺乏則是當前精準扶貧所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農村與貧困地區(qū)的脫貧致富直接關系到全面和較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建立。因此,教育扶貧工作刻不容緩,時不待我。當前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qū)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接受教育提升思想,促使貧困地區(qū)整體脫貧、全面脫貧。貧困地區(qū)的人民想要脫離貧窮和實現富裕必須發(fā)展教育,要始終把農村和貧困地區(qū)作為重點關注對象,要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位置,這對農村和貧困地區(qū)的教育發(fā)展,對防止貧苦人民脫貧后再返貧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而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人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會議[M].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實.阿瑪蒂亞·森與他的主要經濟學貢獻[J].改革,1999(01).
[3]朱樹兵.習近平扶貧理論指導下的精準扶貧戰(zhàn)略[J].求知,2018(11).
[4]劉合光.精準扶貧與扶志扶智的關聯[J].改革,2017(12).
[5]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6]習近平.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7]習近平.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20.
[8]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3-09.
[9]習近平.給“國培計劃(二〇一四)”北師大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N].人民日報,2015-09-10.
[10]習近平.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20.
[11]柴葳.教育是最根本的精準扶貧-黨中央國務院強力推進教育扶貧工作綜述[N].中國教育報,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