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培養(yǎng)理想人格的過程,其具有很強的實踐特性,不論是日?;顒又?,還是課堂教學,通過實踐教育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才能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實踐活動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基礎因素,教師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因素,學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核心因素。
【關鍵詞】 實踐;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實質是理想信念教育,它的目的是使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增強理想信念,增強愛國主義意識,增加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在課堂上,學生獲取到了知識和技能,提升了自己的意識,在理論層面接受了教育。之后再進行實踐,證實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一種實踐活動,而現(xiàn)在理論教學與學生實踐的分離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非常嚴重的問題。因此,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要以實踐為導向,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觀需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使教育能有實際效果。
一、實踐教學的理論來源
馬克思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實踐教學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培養(yǎng)人才的一條途徑,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就是具體運用實踐的過程,不僅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客體功能還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功能,以此達到教育實效。例如在課堂中,不能總是一味地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習知識更多的是學生主動先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這樣的整個過程,學生能夠將知識記得更加牢靠,也有助于完全掌握所學知識。同樣,在教育中,學生在接受了充分的理論知識教育后,學校配合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育主題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自發(fā)地運用課堂上和書本上獲得的理論知識,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思想教育這類傾向于理論的教育,只有參加實踐,學生才能夠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有什么作用,如何去運用,才能使學生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并且堅定理想信念,在自我教育中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成長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二、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針對學校學習的知識在工作生活中不能良好運用的問題,學生有可能就會認為學習的知識無用,家長也抱怨高等教育沒有效果,工作單位認為大學生沒有理論知識也沒有動手能力。但其實追根溯源,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學校沒有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忽略了一些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而學生也沒有更好地將理論運用融入生活實踐。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這個理論性較強的專業(yè)來說,如果不能找到更好實踐方式,以此提升實效性,那純粹的理論教學就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進而就會漸漸對相關知識產(chǎn)生無用思想而不去學習。實踐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產(chǎn)生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想法,真正做到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學生親身體驗動手操作,在這個過程中還會探索出新問題新思路,這同時還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實踐教學可以做到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思想政治教育做的是人的工作,我們在上這門課的時候也許覺得枯燥無味,轉而進行社會實踐時,看到革命先烈事跡,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探訪領導人故居,從中學習到他們的精神實質,體會到他們的深明大義,我們內心深處的敬意油然而生,此時不需要任何的理論教育我們也懂得了課堂上老師教育的內容,這樣的效果不是課堂理論教育可以達到的。實踐教學的作用是其他教學方式不能代替的,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真正在實踐中成功運用,才能更好地將知識牢記于心。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基本因素及方法
1、實踐活動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基礎因素
社會實踐教育是除學校課堂理論教育之外的另一個重要教育形式,要培養(yǎng)學生成才,在學校課堂理論教育的基礎上,還必須結合社會實踐教學。面對鮮活的社會生活,不能禁錮學生的思想,社會實踐教育是學生認識社會、磨煉意志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社會實踐教育起到的作用是學校課堂教學替代不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用理論武裝學生頭腦,提升學生素質,使之成長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實踐決定認識,學生在實踐中有理論知識進行指導,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知識,認識到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理論知識。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真正被學生所接受,引領他們的思想,融入到實際行動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的個體行動,才是有作用的。實踐是教育的重要基礎,通過社會實踐,學生了解歷史、了解現(xiàn)實,在社會實踐中受到了教育,增長才干,鍛煉毅力,知道了自身的價值所在。社會實踐的教學成果顯著,使學生懂得用知識武裝自己,用實踐檢驗自己,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2、教師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因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們的教學活動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在整個過程中要求教師首先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興趣和信心,同時在課堂上能夠旁征博引,把知識和社會熱點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提高課堂效率,在不影響教學成果的前提下增強教學趣味性,才能進而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從而踐行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其進行更多方面的創(chuàng)新。作為教師,講清楚基礎知識后要讓學生能夠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教育工作者教育學生的過程也是改造自身的精神世界和意識領域的過程,因為教育工作者面對的學生個體都有很大不同,這就使得教育工作者要接受千差萬別的思想觀念對自身已形成的價值觀的沖擊。因此,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時候,可以樹立合作觀念,將自己和學生看成是合作關系,這樣能避免先入為主的思想產(chǎn)生,有助于真正傾聽和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與行為,與學生關系更為緊密,在進行充分的互動后,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知道他們的需求,在教育過程中根據(jù)自己所了解的實時的調整教育計劃和步驟安排,有的放矢引導學生思想活動,塑造學生精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傳承、創(chuàng)新知識和育人兩者兼顧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活動,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活動,特殊性在于,學生是客體的同時,對于教學內容來說又是主體。教師為了使教學過程達到預期的效果,需把教學體系轉化為學生主體的學習體系,從而使學生達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目標。
3、學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核心因素
馬克思主義被實踐證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僅是理論階段是不能發(fā)揮作用的,只有在被掌握被運用時,它的作用才能發(fā)揮出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是特殊的,是主客體相結合的,相對于教師和教育過程是客體,是教育的對象,對于教學內容來說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提升實效性這個過程的核心因素,學生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落到實處,只有學生自覺地接受教育內容,自發(fā)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有作用的。學生應該做到去主動思考,小時候之所以學新東西比較快就是因為遇到不懂的更喜歡去問為什么,所以提問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實踐活動把學生與社會聯(lián)系起來,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是實現(xiàn)自我教育的最好結果。在實踐中,學生能夠領會到理論的重要性,自發(fā)進行理論的學習,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自覺創(chuàng)新理論知識,實現(xiàn)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跨越。整個實踐過程能夠提升學生面對問題的能力,這就為他們進入社會提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讓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更加注重知識和理論的學習,用知識武裝頭腦,用書本充實自己,為進入社會、服務社會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從長遠來看,學生對學習的理論興趣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被動學習已成為主動學習,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豐富了理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服務于人的活動,以教學內容為聯(lián)系,塑造和培養(yǎng)了學生人格。
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上隨之出現(xiàn)了諸多不良思想,學生思想單純,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是當下時代發(fā)展的必要,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社會在進步,對教師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效開展實踐教學,充分調動學生主體能動性,將學生從被動接受教育轉變?yōu)榉e極參與教育,以獨立的主體身份在實踐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學生在理論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實踐教育,使之真正能把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實現(xiàn)自身價值,實現(xiàn)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曉明.思政視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模式及其價值[J].赤峰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9)253.
[2] 左慧琴.深化“中國夢”“六個融入”不斷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J].才智, 2016(10)20-21.
[3] 王紫薇,李飛,趙琳捷.新形勢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4)61-62.
【作者簡介】
任 慧(1993—)女,山西陽泉人,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