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而“精講”是貫徹啟發(fā)式教學,克服“滿堂灌”的關鍵,教師的任務不是要把現(xiàn)成的結論“灌”給學生,而是用精煉的語言,從一點一滴入手,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思想,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從中找出規(guī)律。
關鍵詞:教學法;精講;啟發(fā)式教學
啟發(fā)式教學在我國高等教育界倡導已久,“啟發(fā)”一詞源于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毛主席在他的《十大教授法》中,極力提倡“啟發(fā)式,廢止注入式”,把啟發(fā)式教學提高到了一個重要高度。許多學者、同仁都在研究啟發(fā)式教學,本文從“什么是啟發(fā)式教學”和“怎樣實施啟發(fā)式教學法”兩個方面,談一點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蘇聯(lián)教育家杜賀夫內伊早就指出過:“學生不懂或不能完全地理解教材,由于講授不清者居多,由于教師本身學問的困難而造成者較少”。所以,教師除了具備足夠的學問之外,還應有一定的教學能力,掌握教學法,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善于用生動易懂的語言講解教材。
二、“精講”是貫徹啟發(fā)式教學,克服“滿堂灌”的關鍵
傳統(tǒng)的教學側重和強調知識的傳授,滿足于灌輸現(xiàn)成的知識,其教學形式和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講得多、練得少,注入式、填鴨式比較普遍,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淹沒在老師喋喋不休的話語和碑文式的板書中,而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和余地,對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十分不利?,F(xiàn)代教學則是著眼未來,強調學生智能的發(fā)展。智是智力,能是能力,通常理解智力較好者為聰明,而能力較強者為才干。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統(tǒng)稱。通常理解智力的內涵有各種不同的理解,對于能力的看法同樣也意見紛云。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智力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能力指的是:探索能力、表演能力、管理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審美能力和調節(jié)能力。天生聰慧者有之,但不一定都能在科學上有偉大成就,而在科學上有偉大成就者,又不一定都是智力超群,世界著名的“發(fā)明大王”愛迪生,總結他一生所有一千多項發(fā)明的秘訣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百分之九九的汗水指的就是努力獨立獲取新知識,革新創(chuàng)造新技術,即培養(yǎng)和發(fā)展智能。
培養(yǎng)學生的智能必須采取精講巧練、講練結合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提倡啟發(fā)式教學,使教師的教通過學生的學來體現(xiàn)。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其他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為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消極被動的知識接收器。無論是把社會的要求轉變成學生的需要,還是把社會意識和他人的經(jīng)驗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思想、智慧、才能,都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積極思考和實際活動,都要有學生的主動性,所以,在“教與學”中,必須把學生視為主體,又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朔M堂灌,貫徹啟發(fā)式教學的關鍵是“精講”。而“精講”不只是要求精煉的語言和高度概括的板書,主要還在于把課題講得鮮明、醒目。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由于教學需要,我和另一位制圖老師換了授課班級。在交接過程中,我把開學一個月來所講過的知識都做了簡單復習。我向學生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立體圖和視圖都可以用來表達物體的形狀,而工程上不采用立體感強、能使人一目了然的立體圖作為圖樣,卻采用了立體感差、不學制圖看不懂的視圖。下課后,學生對我說:“老師,我們現(xiàn)在才明白制圖是怎么回事!”由此可見,這個問題對學生學習制圖的興趣和入門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都在課程一開始就講明這個問題。孔子對“精講”的精辟論述是:“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爆F(xiàn)在聽起來仍不愧為“精講”的座右銘。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要講清一個四方的東西,教師只要講清一個角就行了。其他三個角則由學生自己去類推。如果不能,那就不要照原樣講下去了。在這里,孔子這句話,第一說明了不要什么都講,你什么都講了,學生還有什么好思考的呢?第二說明了學生不是可以被灌注的容器,而是可以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思考和類推的。所以“精講”而引出啟發(fā),是順理成章的方法。
例如:以半圓頭螺釘頭部為例,圖1講透徹圓球裁交線的畫法以后,用圖2來檢查學生是否已聽懂。(可以讓學生到黑板上做。)如果有時間用圖3做小測驗。
這樣,不用教師面面俱到的去講解每一種情況,而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的任務不是把現(xiàn)成的結論“灌”給學生,真正任務在于用精煉的語言、從一點一滴入手,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思想,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從中找出規(guī)律。
相貫問題是機械制圖的難點之一,以軸線正交的兩圓柱相貫為例,教師在講解相貫畫法時,不要急于求相貫線上的點,而是要對它們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自然得到找出求解方法——輔助平面法。進一步闡明輔助平面法求相貫線的實質是分別求輔助平面與兩圓柱的裁交線,兩截交線的交點既是兩圓柱表面的共有點,即相貫線上的點。這樣,就把難度較大的相貫問題化為比較容易的截交問題,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看清相貫與截交的內在聯(lián)系,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使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我們從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中解放出來,積極創(chuàng)造和運用適合現(xiàn)代教學的新教學方法,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建設人型才。
參考文獻:
1麥克.格爾森(英) 黃愛麗(譯)《從備課開始的50個創(chuàng)意教學法》 2017年5月? 中國青年出版社
2李體仁等《專業(yè)教學法和教學設計》 2017年6月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簡介:
尚豐豐,1974年7月出生,吉林東豐人,機械制造專業(yè),本科學歷,工碩士學位,高級講師,中職機械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