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摘? 要】隨著教育在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人們對教育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現(xiàn)代化社會的發(fā)展步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只是學校重視孩子們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也需要時刻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從而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本文主要是在發(fā)現(xiàn)家校共育模式中存在一些問題后,結合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幫助學校和家長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促進家校共育新模式的創(chuàng)建,促進教育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家校共育;新模式
學校和家長看似是兩個互不影響的整體,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這兩者并不是毫無關系的,反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家長和學校兩者應共同努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但在現(xiàn)實情況中,家長普遍存在一種錯誤的觀念,那就是學習就應該是學校的事情,家長只需要關注學生的生活起居,這樣的觀念阻礙著學生健康成長的步伐。因此,本文主要結合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幫助改變學校和家長之間的關系,從而創(chuàng)建家校共育新模式,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和發(fā)展。
一、傳統(tǒng)家校共育模式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家長存在錯誤觀念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很少主動關注學生的實際在校情況,他們普遍都存在一種錯誤觀念,這種觀念導致傳統(tǒng)的家長和學校之間并不能合作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這樣的錯誤觀念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需要靠他們自己努力,這是大部分家長的觀念,他們認為孩子應該主動學習,孩子學習上的事情自然會有老師幫助他們解決,并不需要家長的幫助,所以家長很少過問學生在學校的情況。第二,家長認為自己只需要管理好孩子生活上的事情就夠了,他們覺得自己和學校都有各自的任務,學校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負責,而家長只需要對孩子的起居負責,這樣的觀念也是錯誤的。從以上情況能夠看出,大部分家長都存在一些錯誤觀念,這些觀念導致他們對孩子的在校情況了解很少,這是傳統(tǒng)家校共育模式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學校和家長之間溝通較少
傳統(tǒng)的家校共育模式存在問題,很難進一步優(yōu)化和推廣的另一原因就是學校很少和家長進行溝通,這就導致家長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動態(tài),進一步阻礙了家校共育模式的構建。家長和學校之間畢竟存在距離,所以學校應主動給家長提供溝通的意向和渠道,這樣有助于家長向老師詢問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普遍較少,這就導致家長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情況,老師也不能知道孩子在家的狀態(tài),這就導致學生在學校和家里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表現(xiàn),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二、家校共育新模式創(chuàng)建方法
(一)通過平臺,了解學校相關信息,為學校建設提出意見
以前,并沒有專門的平臺提供給家長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具體信息,這其實是給學校和家長之間建立了一道隔墻,不利于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但隨著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出現(xiàn),家長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了解學校的實時動態(tài),有利于增強家長對學校的信任感。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通過這一公共服務平臺填寫學校的相關發(fā)展進步調查問卷等,為學校的建設提供意見,以此促進學校的不斷前進,在某種程度上是為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通過平臺加強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時刻了解孩子在?;蛟诩业膭討B(tài)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家長和老師之間由于接觸較少,導致他們之間溝通不夠,這樣就會存在家長對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不甚了解,而學校對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也不清楚,不利于全面了解學生的信息。而在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幫助下,家長和老師就能在平臺上進行溝通,能夠打破兩者之間的空間壁壘,能夠為家長和老師提供便利,促使兩者深入了解學生的狀態(tài),老師和家長之間加強溝通還能減少家長對老師工作的誤解,可促進雙方更好地合作。
通過平臺了解學生的課程安排。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存在惰性等不良習慣,如果老師和家長之間交流和溝通較少就會導致學生惰性成癮,學生就會覺得沒有制約自己的條件,這可能會降低他們的學習效率。但在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幫助下,家長能及時了解學生的課程安排,這樣教師在學校給學生講解相關知識時,家長能在家里結合老師所講的內容為學生進行鞏固,這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也能促進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構建。
通過上述討論,能夠清楚傳統(tǒng)的家校共育模式存在問題的原因,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合理利用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幫助構建家校共育新模式,從而加強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促進兩者之間的合作,走合作共贏之道,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金華.家校共育基礎教育管理模式的操作與執(zhí)行——德育改革的思路與出路[J].中國教育學刊,2012(s2):279-280
[2]劉紀龍,肖曉鋒.農村中小學“互聯(lián)網(wǎng)+”家校共育模式創(chuàng)建策略[J].新課程,2018(9):52
[3]張學清,汪思倩.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開辟家庭教育新途徑[J].新校園:學習版,2012(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