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建武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其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新的評價體系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教育。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逐漸因不適應社會發(fā)展而被新形式下的數學教學所代替。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新課改;教學內容;教媒體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評價體系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教育。教師應以課改新理念為指導,正確處理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基礎與發(fā)展的關系,上好中學數學課,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F在,我根據自己幾年的教學實踐與感悟,淺談新課改下的中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教學內容要充實
1.合理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廣度是指知識的范圍或知識的量,即一節(jié)課傳輸給學生的信息量。一節(jié)課信息量過大,知識點過多,學生難以接受,而一節(jié)課的信息量過少,則浪費時間,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明確教學重點、難點
當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有幾個知識點時,往往需要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以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內容,而在次要的或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或者面面俱到,則會影響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與掌握,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3.合理安排教學順序
教學順序一般在教材中已有所安排,但教材中涉及的教學順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細。教學中往往還要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作細致安排。有時一部分知識可能有不同的教學順序,這時教師就要考慮哪種順序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哪種順序更節(jié)省教學時間,哪種順序教學效果更好。
4.注意教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師要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到生活周圍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
二、運用電教媒體
在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師掌握現代化的電教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F代化教學手段的顯著特點:一是能有效增大每堂課的課容量,把原來40分鐘的內容在35分鐘中就加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能夠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的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jié)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都可以借助投影儀來完成。可能的話,教師可以自編電腦課件,借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余弦曲線的圖形、棱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充分說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它是獲取知識的金鑰匙。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自己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因此,改進課堂教學,不但要幫助學生“學會”,更要指導學生“會學”。在教學中,我主要在讀、議、思等幾個方面給予指導。1.教會學生“讀”,教會學生閱讀,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材料的直觀判斷力,這種判斷包括對數學材料的深層次、隱含的內部關系的實質和重點,逐步學會歸納整理,善于抓住重點及圍繞重點思考問題的方法。2.鼓勵學生“議”,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對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沒有把握的結論、疑問,應積極引導學生議,真理是愈辯愈明,疑點愈理愈清。對于學生在議中出現的差錯、不足,教師要耐心引導,幫助他們逐步得到正確的結論。3.引導學生勤“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思考尤為重要,它是學生對問題認識的深化和提高的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反思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反思各種方法的優(yōu)劣,反思各種知識的縱橫聯系。因此,教師應適時地組織、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題設條件能否減弱,結論能否加強,問題能否推廣等。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學習,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鼓勵創(chuàng)新,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1.注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識間的聯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依據數學思維規(guī)律,提出恰當的、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去啟迪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同時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試驗、分析、猜想、歸納、類比、聯想等思想方法,主動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廣開思路,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探索
最大值和最小值問題,可把定點分圓上、圓內、圓外幾種情況進行討論,則能使學生對求y/x之類的數的最大值、最小值問題的幾何意義有更深的了解。
五、注重實踐活動
數學并非是一堆知識,它更是一門活生生的學科,應把學數學作為一種過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范圍不能只限于教室,教師要大膽放手實踐。實踐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有重要作用,學生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親身經歷概念與過程的相互作用才能真正理解數學,思維能力才能進一步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注重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學習“正方體的側面展開圖”后,引導學生設計制作多種多樣、經濟美觀實用的正方體形狀包裝紙盒,將所學知識變成“產品”。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方法,使其應用網絡查找資料,學會信息的收集,學生通過收集、交流、分析、整理、運用,可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夠培養(yǎng)和強化自身的數學應用意識,能使學生在應用中感受數學創(chuàng)造的樂趣,從而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其應用數學的能力。
六、改革評價方法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茖W、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有力地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評價。數學的實踐性較強,學生學習的數學內容實際上是從現實材料中抽象出來的一種數學模型,它是現實材料的形式化,它與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的描述性知識的檢測上,在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演繹能力及實際應用能力都應成為評價的重點。對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學習狀況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與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識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fā)展水平等方面的變化與發(fā)展。同時,對學生實施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使其以極大的熱情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中。
總之,數學教學方法是一個長期探索與實踐的過程,需要我們廣大教師不盲目迷信任何一種固定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日新月異,才能帶給學生最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敏雪.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效果[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3(05)
[2]劉建峰.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感悟[J].東西南北:教育,2016(11)
[3]江明.如何做好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工作[J].關愛明天,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