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基地項目《基于繪本閱讀視角下的幼兒親情教育研究》(立項號:JD2017S13)
【摘 要】 本文闡述了利用繪本閱讀開展幼兒親情教育的價值,提出了循序漸進的幼兒親情教育相關步驟,即認識親人、感受親情、感恩親情和回饋親情。認為以繪本為載體,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發(fā)現(xiàn)圖文故事中的真善美,能逐漸培養(yǎng)幼兒的親情意識和感恩的心。
【關鍵詞】 幼兒;繪本閱讀;親情教育
親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最原始、最真摯的情感,從幼兒時期便開始接觸,親情教育質(zhì)量的優(yōu)劣顯得尤為重要。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要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達成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的目標”;2012年,教育部又頒布《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要求“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情感”、“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溫暖,愛父母,親近與信賴長輩”、“借助故事、圖書等給幼兒講講父母撫育孩子成長的經(jīng)歷,讓幼兒理解和體會父愛與母愛”。這一系列“文件”和“指南”明確幼兒親情教育在我國已經(jīng)上升到一個很高的教育層面。
“繪本”(Picture Story Book)—詞源自日本,“繪”是手繪、繪畫之義。由于年齡及生理的原因,直接通過說教或是文字學習的方式開展親情教育,肯定是不現(xiàn)實的。幼兒的心理世界如同一張白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以繪本為載體,利用繪本的直觀性、形象性和新鮮感,既符合幼兒的審美需要和好奇心理,又能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繪本是利用圖畫、模型與文字,共同描述和表達一個特定的故事、實物或行為等,種類多種多樣,如圖畫書、洞洞書、機關書、實物模型書等。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點綴,而是一本書的核心內(nèi)容,甚至有些繪本,一個字也沒有,通過簡單的圖畫去表達,與故事書相比,繪本更注重圖畫的質(zhì)量、色彩的協(xié)調(diào)搭配,再輔以一定的夸張抽象的形象表述,主要引起幼兒的興趣。通過繪本閱讀對幼兒親情意識培養(yǎng)、情感意識提升、語言能力發(fā)展等都大有裨益。
一、利用繪本閱讀開展幼兒親情教育的價值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盵1]繪本被公認為是幼兒早期親情教育的最佳讀物,它能夠以簡單通俗的圖畫、淺顯易懂的文字、巧妙而新奇的繪畫方式,充分展示出對幼兒的吸引力。利用這種獨特的吸引力,隨著幼兒繪本閱讀行為的越來越廣泛,選擇合適的繪本,必然會使幼兒對親情產(chǎn)生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對成長過程中的身心發(fā)展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其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以繪本為載體的幼兒親情教育能幫助幼兒認識、理解并尊重親人
對幼兒來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只是一種發(fā)音,是一個叫法而已,至于是什么含義,剛開始他們并不了解。通過繪本閱讀和相互參考對比,能讓幼兒明白這種發(fā)音的具體含義,應該對誰去稱呼,為什么要稱呼,從而幫助他(她)們更進一步的認識、理解并尊重親人。
2、通過親情教育讓幼兒知道親人在他(她)們自我“小”世界中的作用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內(nèi)心世界,這個“小”世界是什么樣子,恐怕只有他(她)們自己知道,別人是無法知道的。而利用繪本閱讀并對照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能讓幼兒發(fā)現(xiàn)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都做了什么,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承擔哪些責任,從而讓他(她)們能夠合理理解親人的行為。
3、培養(yǎng)幼兒熱愛親人的情感,激發(fā)他(她)們懂得感恩和回報親情的心理意識
當幼兒發(fā)覺身邊的親人總是無私的在照顧和幫助他(她)們時,慢慢就會感覺到親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其內(nèi)心往往會產(chǎn)生相應的變化。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對他(她)們無私的愛會使他們懂得感恩,進而激發(fā)其產(chǎn)生回報親情的心理意識。
二、利用繪本閱讀開展幼兒親情教育的具體策略
針對幼兒而言,從他(她)們懂得認識社會開始,與之朝夕相處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便是親人,親情教育潛移默化就已經(jīng)存在了,而這種親情教育往往會是他(她)們?nèi)松凶罨A、最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其教育方式和結果會對幼兒未來的發(fā)展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左右他(她)們的心性。[2]本人通過大量的文獻查閱、家庭實踐和社會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利用繪本和幼兒之間進行互相交流閱讀,能達到很好的親情教育效果,具體策略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認識親人:親人是什么,都有誰
從幼兒一出生開始,每個家庭中家庭成員承擔的責任都不甚相同,有的家庭是媽媽主要負責照顧和教育幼兒,有的是爸爸,也有很多是長輩負責。但對幼兒而言,他(她)們并不知道家人具體的分工,各自都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梢酝ㄟ^閱讀繪本,使幼兒了解身邊的家人都有誰,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然后逐步教育他們親人都有誰,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從繪本選擇上推薦已經(jīng)翻譯成中文版的《我的家人》、《我爸爸》、《我媽媽》、《我哥哥》等,這些繪本都有很鮮明的圖畫和淺顯易懂的文字,跟著孩子一起進行閱讀并持之以恒,他(她)們便很快能對照現(xiàn)實找到對應的親人,然后逐漸產(chǎn)生心理上的認知和認可,這便很容易就達到了認識親人的目的。對于大多數(shù)幼兒來說,爸爸媽媽可能一直在身邊,但是其他親人(比如爺爺、奶奶、舅舅、姑姑等)未必經(jīng)常在,所以通過繪本閱讀,有利于使幼兒了解并記住這些親人的含義及存在的價值,不至于產(chǎn)生親情上的疏遠感。
2、感受親情:我是幸福寶貝
當幼兒充分認識了親人,就需要選擇一些有關親情方面的繪本繼續(xù)閱讀,讓他(她)們明白親情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比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爸爸一定有辦法》、《我該怎么辦》、《別怕,寶貝!》等。通過這些繪本的閱讀,幼兒會依據(jù)其中的描述和講解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中的親人,從而產(chǎn)生一定的對比意識,加深自己對親情的理解。例如:在《我該怎么辦》繪本中,過馬路的時候要看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交通規(guī)則順口溜對于幼兒來講不難,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幼兒走路速度較慢,車來車往很危險,往往需要由大人抱著或拉著手一起走。這種情況下,幼兒便會產(chǎn)生一定的安全感,進而轉(zhuǎn)化為幸福感,由此感受到親情的存在。
3、感恩親情:我愛我家
在對幼兒進行親情教育時,讓他(她)們懂得感恩是非常重要的,可選擇一些有關感恩方面的繪本,比如《一家人真好》、《快樂一家人》、《我愛爸爸和媽媽》等。這類繪本需要幼兒和家人一起閱讀學習才能理解,一般是通過互動的方式進行講解。通過這些繪本,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家人愛的同時,自己也能主動的愛別人。由于幼兒的思維比較活躍且天真無邪,不能明辨是非,在“對”與“錯”方面進行教育時,需要注意對幼兒實施“教”和“管”。比如:當父母給幼兒新買一套書時,他(她)們往往會顯得格外興奮,翻開讀起來愛不釋手,但隨時有可能損壞書籍,這時候就需要家人對其進行教育,讓他們明白要愛惜書本的道理。但是對于故意將其撕爛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嚴厲一點的措施,可以略施懲戒,萬不可一味放縱,“教”和“管”并行不悖。
4、回饋親情:家人真辛苦,我能做什么?
教育幼兒回饋親情,并不是要求他(她)們必須通過做什么事情來進行回報,而是通過日常生活讓他(她)們明白家人很辛苦。在這方面,可以選擇一些諸如《小驢托托系列之自己刷牙洗臉》、《我是好孩子》、《玩具要回家》之類的繪本。首先,通過閱讀這些繪本,讓幼兒學習并鍛煉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臉、整理玩具等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就是對親人的一種回饋;其次,在幼兒的認知中,“玩”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然而通過閱讀繪本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何嘗不是對親情的最大回饋呢?
三、結語
親情教育屬于情感教育,比較抽象,不能一味的說教和約束,而是需要教育幼兒積極主動的去認識親人。對幼兒來說,很多東西講了他(她)們不一定懂,但不講他(她)一定不會懂,所以利用繪本閱讀的反復性和奇特性是開展幼兒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它能用幼兒喜愛的方式傳遞對父母的正確認識,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尊重親人、理解親人、熱愛親人,進而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賴配根.讓教育發(fā)出精神的偉大光輝——蘇霍姆林斯基對當下教肓的一點啟示[J].人民教育,2009.1.34.
[2] 陶明.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親情教育的行動研究[J]. 文理導航(中旬), 2015.10.
【作者簡介】
穆亞榮(1986.12—)女,陜西咸陽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