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芳
【摘 要】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教學法是語法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教學方法,但兩者都有其局限性。為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將語法翻譯方法與交際教學法相結(jié)合的語法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本文旨在探討整合教學模式是否優(yōu)于單一教學模式。
【關鍵詞】語法教學;語法翻譯法;交際教學法;整合教學模式
Abstract: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has become major teaching methods in grammar teaching. But both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have their limitations. Therefore, a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them appeared to improve both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this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is better than the single teaching model
Key words: Grammar teaching;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Communicative method;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1.引言
我國目前的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1.學習者的語法知識和交際能力存在差異。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強調(diào)語法知識的傳授,在一定程度上把語法結(jié)構(gòu)作為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教師首先用例子來解釋語法規(guī)則然后要求學生背誦規(guī)則和例子,做一些英漢翻譯練習或糾錯練習。從而導致學生有語法知識,但缺乏使用語法的能力。2.語法意識薄弱。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注重機械模仿、練習和記憶,忽視了中學生的語法基礎和母語的中介作用,不糾正語言錯誤,忽視語法的監(jiān)控和引導作用,這對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結(jié)果便是,學生語法意識不強,對基礎語言知識和結(jié)構(gòu)掌握不到位;英語語言技能不高、不能寫好文章。3.有些語法測試項目不是為了測試學生的語法能力,而是為了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某些語法規(guī)則。為了取得高分,學生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做這些機械練習,而不是學習用語法來解決問題和溝通交流。因此,學生只知道語法卻不知道如何使用它。
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完美的教學模式,但沒有一種能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有人提出一種整合教學模式,即語法翻譯與交際教學相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但這種整合的教學模式尚未得到廣泛的認可。本文旨在將這種綜合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對比,探究其有效性,從而對其進行推廣,使更多學生從中獲益。
2.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教學法
2.1語法翻譯法的優(yōu)缺點
在過去的三十年里,語法翻譯法一直是一種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是中學英語教學的基石。多年的研究表明,語法翻譯法作為一種歷史最悠久的教學方法具有許多優(yōu)勢。它使得測試學生變得容易并且使班級易于控制。它強調(diào)閱讀和記憶著名的文學作品,是許多教師尤其是中國教師最喜歡的教學方法。
但語法翻譯法也受到了批評??死辏?982:128)指出語法翻譯法提供了一些可理解的輸入,但是其重點完全放在形式上,而不是意義上。它強調(diào)準確度而不是流暢性。并且僅死板記憶語法規(guī)則和雙語單詞表并不能激勵學生積極地用目標語言進行交流。語法翻譯法顯然對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幾乎沒有幫助。用語法翻譯法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有語法知識沒有溝通能力。但盡管受到攻擊,語法翻譯法仍然在被廣泛使用,因為許多英語教師始終認為它在教授學生語言知識方面是很有成效的。
2.2交際教學法的優(yōu)缺點
交際教學法是目前許多應用語言學家和課堂教師普遍采用也最有效的教學法。自其被引入英語教學中以來,許多教師意識到了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首先,除了提供一個更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它還有什么是合適的、什么是準確的這些更深層次的考慮。其次,它可以處理更廣泛的語言類型,包括文本、對話以及句子。第三,交際法可以提供現(xiàn)實的、激勵性的語言實踐。運用學習者對語言功能的“認識”,形成母語般的體驗。在最早的階段就引進了真正的材料。實踐證明,該方法對特殊用途英語(ESP)學生和成人學習者的教學尤其有效。
然而,在中國學校中單獨使用交際教學法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在教師被視為智慧源泉的文化背景下,在準確性比流利性更受重視的情況下,交際教學法不被認可。它似乎與傳統(tǒng)做法相悖,經(jīng)常遭到老教師和學習者的反對。此外,語言習得障礙是另一個問題,因為學習者不太容易從他們的交際活動中推斷出語言系統(tǒng)的知識。
3.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教學法整合的必要性
3.1從語法和語感的角度來看
交際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建構(gòu)語感,語法翻譯法有助于學生建構(gòu)語法。然而,一個人的語言能力與語感和語法知識密切相關。語法只能在特定的語法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教學無論是基于理解還是交流,如果沒有語法,只會導致蹩腳和不合語法的洋涇浜外語。相反,語法學習需要一定語感的支持,如果學生僅僅依靠習得的語法,就很難培養(yǎng)出更好的表達能力。語法是生成的。在學習語法的過程中,學生會產(chǎn)生符合語法規(guī)則但不符合交際規(guī)范的表達。這種語言習慣一旦形成,比不知道語法規(guī)則更難克服。語法翻譯法以語法教學為基礎,以糾錯、練習、測試為手段,為學生的語法系統(tǒng)奠定基礎,為學生流利、正確地表達提供條件。但語言并不完全由語法生成,語言的使用也并非完全由語法指導。只有在互動中形成語言能力,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他們形成語言敏感性。因此,要真正實現(xiàn)語言能力的提高,就有必要結(jié)合這兩種方法來構(gòu)建學生的語法和語感。將交際教學法與語法翻譯法相結(jié)合,將語法教學融入交際,將語法知識滲透到交際教學中,可以使語法教學變得有趣生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宋雙婷,2014)。
3.2從準確性和流利性的角度來看
準確度和流利性是英語學習的兩個基本方面。它們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依存的。準確度是流利性的基礎,流利性是準確度的目標。在以語法翻譯為導向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準確性而不是流利性。但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使學生準確閱讀,而且要提高他們英語口語的流利程度。對于缺乏語言學習環(huán)境的初學者來說,良好的英語知識是流利溝通的必要條件。他們需要在課堂上努力訓練基本的語言知識以達到準確。教師要鼓勵學生少犯錯誤,靈活運用語言,自由掌握語言。但在學生掌握了語言的基本形式之后,他們應該針對流利性進行大量的練習,只有這樣才能同時做到準確和流暢。這就說明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教學法的結(jié)合是有必要的(宋雙婷,2014)。
3.3從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角度來看
語言能力是指正確、自然、流暢地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交際能力是指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在不同情況下進行適當靈活的交際的能力。兩者相輔相成。在英語教學的基礎階段,語言能力是對語言系統(tǒng)自發(fā)、靈活、正確的控制。交際能力包括恰當性原則和學習者使用相關交際策略應對語言情境的程度。因此,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沒有語言能力,就沒有交際能力。但即使有語言能力,也可能沒有交際能力,因為組織英語教學本身就是為了造一個語言環(huán)境。因此,在語法翻譯教學中,教師應結(jié)合運用交際教學法,運用手勢、動作、表情、圖片等視覺手段,以及錄音、投影、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貼近實際的情境,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語言交際的規(guī)律,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用英語表達思想,提高語言和交際能力(束定芳,1995)。
4.整合語法教學模式及其研究
教師應盡可能地滿足語法翻譯習慣者的需要,引導他們系統(tǒng)地學習語言知識,創(chuàng)造情景,為他們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董如冰(2013:28-30)說我們可以遵循這樣的教學過程:教師首先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然后引導學生自然地注意語法點,最后幫助學生總結(jié)語法。
劉麗麗(2013)運用實驗對比的方法,探討了交際教學法與語法翻譯法相結(jié)合的可行性。她將廣州某中學的90名學生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測試分析。她給學生們做了一次學前語法知識測驗。在此基礎上,運用綜合交際法和語法翻譯法對學生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語法教學。同時,她收集了兩個班級實驗前后的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采用綜合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法后,學生的筆試成績和交際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因此,她提出語法翻譯法與交際法的有效結(jié)合是現(xiàn)階段我國中學生學習英語最合適的教學方法。
為了驗證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法結(jié)合對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準確性和流利性的影響,潘賽(2011)對湖南科技職業(yè)學院商務英語專業(yè)64名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實驗研究。在實驗中,學生被分成兩個班,一個班為對照組,30人,采用語法翻譯教學法;另一個班為實驗組,30人,采用整合教學法。為了證明這兩組學生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兩組學生在實驗之前都接受了一次書面的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2級測試。之后對其進行了口語前測和口語后測,又采用SPSS軟件對三組測試結(jié)果進行分析,結(jié)果如下:實踐證明,將綜合教學法應用于英語口語課堂是行之有效的,體現(xiàn)在:實驗后,采用綜合教學法教學的實驗組學生口語的準確性和流利性得到了提高,實際課堂充滿了問答和討論,學生被鼓勵用英語進行交流。另一方面,課堂教學活動,如提問和討論,以及口語翻譯練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對問題的快速反應和活躍的課堂氣氛。
5.實驗設計
本實驗主要回答兩個問題:整合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多大幫助?在英語語法課堂中實施整合教學模式有問題嗎?實驗涉及定量和定性研究兩種研究方法。在定量研究方面,筆者對30名吉林大學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每個問卷設15個問題,13個客觀題2個主觀題);在定性研究方面,采訪了兩位英語專業(yè)學生。一位來自吉林大學,另一位來自曲阜師范大學。訪談通過微信媒體進行,訪談時間為每人20分鐘。數(shù)據(jù)收集完畢后,筆者對收到的27份問卷和訪談錄音進行了分析和評價。
5.1問卷結(jié)果分析
問卷調(diào)查對象為吉林大學30名英語專業(yè)學生,有效問卷僅27份。問題1-7與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學生對語法教學的體驗和印象有關。問題8-13與學生對語法教學模式的偏好有關。最后兩個主觀題是語法翻譯法與交際教學法相結(jié)合在語法教學中的利弊。
當被問到他們是否對語法學習感興趣時,62.96%的學生的回答是一般和不,而當被問及語法學習的困難時,他們說語法學習很無聊,涉及的細節(jié)太多;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示他們和老師之間存在一定的互動但互動的主要形式是問答,相對單一且僅18.52%的學生在被提問時一點也不緊張。這就意味著在語法教學中單獨使用問答是不合理的,應該引進一些其他的活動。當被問及是否喜歡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活動、是否有必要在語法教學過程中運用這些時,大多數(shù)人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不幸的是,當被問及他們的老師是否曾經(jīng)使用過這些互動方式時,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表示僅僅有時會。62%的學生認為英語口語是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中最重要的,這個比例比其他三個加起來還要多。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英語專業(yè)學生已經(jīng)意識到口語的重要性。62.96%的學生認為語法知識和交際能力均不容忽視。這意味著教師應該對這兩個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表示他們更喜歡綜合教學模式且40.74%的學生認為這種模式對于提高英語水平非常有幫助,55.56%的學生認為它相對有用,只有3.7%的學生認為它是無用的。在回答傳統(tǒng)語法課堂引入基于實際情況的活動的優(yōu)點時,他們提到這種教學模式可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
以上結(jié)果證明了綜合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這一模式也存在不足。當被問到他們是否會參與課堂互動時,37.04%的學生表示他們會視情況而定,18.52%的學生明確表示不會。只有44.44%的學生主動參與參與課堂互動。這就意味著在語法教學中引入這些活動對于激勵學生和提高課堂參與度并不會像想象的那樣有效。而且他們指出在傳統(tǒng)語法教學中引入基于情境的活動存在費時的弊端。
5.2采訪結(jié)果分析
筆者采訪了兩個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學生甲來自吉林大學且之前體驗過這種綜合教學方法。學生乙來自曲阜師范大學且從未經(jīng)歷過綜合教學法。每次采訪時間大約持續(xù)20分鐘。
兩者表示都不喜歡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語法翻譯法。學生甲認為單獨使用傳統(tǒng)方式會讓課堂無聊(學生甲, 2018)。學生乙覺得這有點無聊,不能吸引同學們的興趣(學生乙, 2018)。他們一致認為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教學法的結(jié)合更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可以讓學生更喜歡語法,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技能(學生甲, 2018)。它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法的理解,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練習口語(學生乙, 2018)。此外,他們對綜合教學模式的弊端持不同的看法。學生甲認為唯一的問題是,由于時間的限制,并非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活動(學生甲, 2018)。而學生乙則認為這并不十分適合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因為中國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他們可能會在課堂上抵觸說英語。因此早期階段可能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學生乙, 2018)。
6.結(jié)論
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學生們認識到了交際能力的重要性,他們認為老師在教授語法時應該給予英語口語足夠的重視。但我們目前的語法教學大多還是單純地使用語法翻譯方法,這類課程雖然內(nèi)容豐富但互動少,會讓學生感到無聊、不感興趣,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整合后的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交際教學方法的不足,并結(jié)合了兩者的優(yōu)點。它可以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法知識和交際能力、幫助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時間限制,很難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參加活動。其次,它不太適合中國的教育形勢,因為中國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填鴨式”教學,他們可能會抗拒在課堂上說英語。因此,該教學模式實施早期階段可能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第三,雖然它可以提高課堂參與度,但結(jié)果并不像預期的那樣顯著,仍然有一些學生表現(xiàn)不佳。但可以知道的是集成模型雖不完美卻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語法教學方法之一。我們應該推廣這種教學方法,并盡快推動實施,使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Krashen, S. D.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Pergamon Press.
[2]Liu Lili. (2013). The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Grammar Teaching in Junior School. Guangzhou:Guangzhou University Press.
[3]Pan Sai. (2007). The Impact of Integration of GT Approach and CLT Approach on Accuracy and Fluency of English Majors Oral English. Hunan: Hunan University
[4]Shu B. M. and Chen Y. L. 1999.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5]董如冰. 初中英語教學中語法翻譯法與交際法綜合運用之探討[D]. 廣州大學. 2013(6): 28-30.
[6]宋雙婷. 折中主義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使用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以陜西華縣兩所高中為例[D]. 西安外國語大學. 2011(2):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