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24)
頭位難產主要是指產婦在分娩時胎頭先露,而胎頭位置異常和頭盆不稱則為頭位難產的主要因素,對母嬰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而對胎頭位置進行適當?shù)募m正,采用正確的手法進行旋轉,能夠減輕產婦痛苦,縮短產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對預防頭位難產具有重要意義[2]。本院對徒手旋轉在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并總結分析結果(2016年~2017年),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院收取對象為頭位難產產婦,收取時間在2016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對收取120例頭位難產產婦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年齡20~40歲,平均年齡(30.21±1.32)歲。對照組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30.59±1.28)歲。兩組頭位難產產婦在各項臨床資料對比中無顯著差異,即性別、年齡等,因此,可采用P>0.05來表示,能進行對比。
1.2 方法:觀察組(頭位難產產婦)采取徒手旋轉助產護理,具體內容:取產婦膀胱截石位,并指導其將膀胱排空,常規(guī)消毒鋪巾,并對其進行常規(guī)陰道檢查,從而對骨盆內徑、宮頸擴張程度和胎兒位置進行確認[3]。在產婦子宮收縮期間,借助收縮壓力,助產士將右手快速探入產婦陰道內,將拇指與四指呈分開狀,握住胎頭,待宮縮時將胎頭緩慢旋轉至枕前位,將胎頭異常位置調整完成;待2次宮縮后,將胎兒固定于枕前位,叮囑產婦向下用力,有利于胎頭順利下降;待3次宮縮時,若胎頭銜接情況較好,且未出現(xiàn)臍帶脫垂現(xiàn)象,手部可感知胎頭下是否呈下降狀態(tài),則可將右手于產婦陰道內抽出;20 min后對胎頭進行檢查,若胎頭再次出現(xiàn)異常,則需再次實施徒手旋轉操作,直至胎兒為枕前位[4]。對照組(頭位難產產婦)實施常規(guī)助產護理,主要內容:給予產婦心理輔導,并指導產婦取正確體位,必要情況下實施輔助分娩。
1.3 觀察指標:對比且分析兩組頭位難產產婦的指標,即第二產程時間。對比且分析兩組頭位難產產婦的指標,即分娩方式——自然分娩、陰道助產、剖宮產。
1.4 統(tǒng)計學處理與判斷: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與處理后,其中計數(shù)資料(分娩方式)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第二產程時間)采用t值來表示,兩組頭位難產產婦在研究中對比各項資料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用P<0.05來表示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能夠進行科學的對比。
2.1 兩組第二產程時間比較:觀察組頭位難產產婦第二產程時間(21.30±1.32)min,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頭位難產產婦第二產程時間
2.2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觀察組頭位難產產婦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間相比較,P<0.05。見表2。
導致產婦頭位難產的因素較多,主要以胎頭位置異常為主,常表現(xiàn)為胎頭俯屈不良、連續(xù)性枕后位、枕橫位等,而選擇一項合適的旋轉方式對提高旋轉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5]。
徒手旋轉為臨床上常用的干預方式,主要是通過徒手旋轉胎頭,進而起到糾正胎頭位置異常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宮產發(fā)生概率,促進分娩順利實施[6]。在分娩中,應將胎頭旋轉至枕前位,能夠促進胎兒下降,而該操作需較大的產力支持。因此,在實施分娩中,應指導產婦加大產力,由此促進胎頭的旋轉和下降,提高自然分娩率。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觀察組頭位難產產婦第二產程時間(21.30±1.32)min,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頭位難產產婦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間相比較,P<0.05。
總而言之,徒手旋轉在頭位難產產婦助產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夠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進一步探究與推廣。
表2 兩組頭位難產產婦分娩方式[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