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靜秋
[摘要]正面管教所倡導的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的理念,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自律的意志品質(zhì)。結(jié)合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究正面管教的理念在小學心理課堂上的本土化、創(chuàng)新性應用,提出“和善而堅定”地維護小學心理課堂秩序的有效策略,從而確保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課堂秩序;正面管教;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23-0053-02
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傾向使用“獲得獎勵”和“避免懲罰”來規(guī)范課堂秩序,從而確保有效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們順利完成課堂學習任務。這種“趨利避害”式的課堂秩序管理模式會誘發(fā)學生出現(xiàn)一些現(xiàn)象,如開始完成任務前先詢問獎勵的大小,預估任務完成概率小而直接放棄努力等。這些現(xiàn)象都不利于小學心理課堂中學生自律的意志品質(zhì)的養(yǎng)成,甚至可能導致學生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
正面管教所倡導的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的理念,鼓勵幫助學生體驗歸屬感和價值感,在確保尊重的前提下運用有限的選擇、自然后果等有效的策略替代懲罰,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在心理課堂中的自律的意志品質(zhì)?;谡婀芙痰睦碚撆c方法,結(jié)合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實踐,本文提出了以下維護小學心理課堂秩序的有效策略。
(一)擲骰子隨機提問,使學生獲得歸屬感
首先分組,每六人一個小組。在六人小組中,根據(jù)骰子有六個面的特性,將各小組成員按照1~6號進行編號。在面對一些開放式的提問時,采用投擲骰子的方式隨機提問各小組固定號數(shù)的組員。投擲骰子隨機提問的方式有效調(diào)動了全班同學的參與積極性,順利地解決了部分同學因開小差游離于課堂之外的現(xiàn)象。同時通過這樣的提問方式,小組內(nèi)的成員也明白了每一位組員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在小組內(nèi)獲得課堂的歸屬感。
(二)小組長輪崗制,讓學生獲得價值感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經(jīng)常是部分優(yōu)生的“表演舞臺”,許多學生在課堂中尋找不到自己的價值,產(chǎn)生自卑心態(tài)以及未被滿足的關注需求,這會導致他們反叛和破壞課堂紀律。采用小組長輪崗制度,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表達自己的見解,或者在小組成員的鼓勵與幫助下嘗試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的機會。學生們在小組長輪崗制度中體驗到自己行為的價值,獲得成就感,從而保證了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秩序。
(三)良性競爭,促進學生課堂秩序的內(nèi)化
每節(jié)課根據(jù)各小組的得分以及班級的投票,推選出當堂優(yōu)勝的小組,該小組將獲得一枚徽章。每一枚徽章都將只有一位持有者,即該小組當堂課的組長或者是當堂表現(xiàn)最優(yōu)的組員。通過樹立正面的榜樣,讓更多的學生體驗遵守課堂秩序的意義,從而樂于遵守課堂秩序。
(一)學生通過有限的選擇,制訂可接受的心理課堂常規(guī)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但隨著新課改大潮的襲來,學生主體體驗的理念讓我們思考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常規(guī)制定過程中學生所扮演的角色。在學期初,與學生一同制訂可被學生接受的心理課堂常規(guī),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遵守課堂秩序的積極性。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一次性提供大范圍的選擇會導致選擇困難,且非常耗時。因此教師可以在制訂的過程中提供有限的選擇,從而高效地與學生一同完成制訂的過程。例如,在“一堂課被提醒幾次可以視為違反課堂秩序的行為”的界定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一次”或“三次”的有限的答案中做出選擇。
(二)讓學生在課堂中親身體驗自然后果,從錯誤中學習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指責或者懲罰的方式去處理學生的錯誤,這使得學生總是消耗心理能量去承受或者抵擋指責或者懲罰,卻忽略了反省自己的不足。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可以讓學生體驗自己的行為選擇產(chǎn)生的自然后果,例如承擔因為個人違反課堂秩序?qū)е碌男〗M失分。隨后,教師抓住契機與學生私下交談,用“我相信你能處理好”這樣的話語去替代“我早就和你說過”等借題發(fā)揮的指責。
(三)在規(guī)則主題課程和班級大會中,尋找解決課堂秩序問題的方法
通過設計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秩序的主題,例如“規(guī)則的意義”,讓學生在“火車軌道上的兩難道德選擇”活動中,體驗并理解規(guī)則的意義,并完成有效的拓展遷移,重新審視遵守課堂秩序常規(guī)的意義。也可以采用召開班級大會的方式,在教師營造的相互尊重的、安全的氛圍下,幫助班級某個或者某類具有共同特性的學生,展開專注于如何解決違反心理課堂秩序問題的討論。讓該學生和班級的其他學生重新審視自己和他人身上的不足,進而減少此類問題的再次發(fā)生。
(一)在心理課堂提供宣泄機會,有效識別特殊學生心理狀態(tài)
針對尋求過度關注或者報復性地破壞課堂紀律的現(xiàn)象,一味地“堵”并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部分學生開始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利用課前準備時段,通過設置徽章兌換、課前“吐槽大會”等方式,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宣泄和表達情緒,同時也利于心理教師有效地識別一些特殊學生,準確地掌握學生們的實際心理狀態(tài)。
(二)提供參觀體驗心理輔導室的機會,改變學生對心理輔導的“有色”看法
光靠宣傳,學生們對心理咨詢室的理解還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有一些好事的學生,會片面地將到心理輔導室尋求幫助的同學等同于有心理問題的人,這樣的輿論氛圍不利于個體心理輔導的有效開展。通過設置徽章兌換心理輔導室的體驗邀請卡,為徽章的持有者提供單獨或者攜帶朋友一同前往參觀心理輔導室的機會,并提供沙盤體驗、卡牌游戲、宣泄、放松等選擇性項目體驗,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了解心理輔導。這能有效地打消學生們對前往心理輔導室會被“惡意”議論的顧慮。
(三)利用心理小調(diào)查,豐富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內(nèi)容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小學生們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也層出不窮,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并不能全部覆蓋。通過設置徽章兌換參與“愿望實現(xiàn)大會”的機會,徽章持有人當眾提出自己學習生活中實際遇到的問題,號召全班同學根據(jù)這個問題進行小組研究性學習并展開調(diào)查,匯聚老師和同輩的力量去應對這個難題。例如,“水痘隔離復課后隔離停課學生的心理狀況調(diào)查”就是在學校爆發(fā)水痘傳染病期間,一位因為出水痘被隔離的學生發(fā)起的一次調(diào)查。調(diào)查后利用心理劇的形式號召全校同學來關心幫助出水痘隔離復課后的同學們,從而進一步改善他們隔離復課后的人際關系,為他們尋找到有效的社會支持。
參考文獻
[1]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玉冰譯.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
[2]簡·尼爾森,琳·洛特,斯蒂芬·格倫.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梁帥譯.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4.
[3]張宏武.美國“正面管教”在中國的本土化實踐[J].中小學德育,2017(3):6.
[4]暴俠.正面管教視域下教育懲戒的有效運用[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2017(4):111-115.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金山小學,廈門,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