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芳
摘 要: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思維工具,思維導圖的使用可以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高中階段的地理屬于需要較強邏輯思維能力,是難度相對較大的學科。從思維導圖的含義、特點、制作基本要求、作用及有效應用談談高中地理課堂中思維導圖的作用探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思維導圖;含義;特點;基本要求;作用
在目前的高中教學中,地理屬于人文學科的范疇,但是地理中又有很多比較抽象,需要一定邏輯思維能力的知識點,因此地理又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就是它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維去理解和記憶一些知識點。思維導圖就是利用一些圖片來展示地理中一些相關的知識點,將相似或者相同的知識和內容歸納為同一個分支,這樣可以更加形象直觀地展示地理中一些知識點和內容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和系統(tǒng)地學習地理知識。
一、深刻理解思維導圖的含義
思維導圖屬于新穎教學模式,是在完成各項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分解、整合,并通過直觀而形象的圖像將之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不斷構建相關知識體系,形成初始知識框架,并逐步將有關、必要內容補充進來,最終形成完整的教學構圖。思維導圖這一新型教學方法表達直觀、展示效果優(yōu)良、適應性強,將之用于高中地理教學,可提高教學效果,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并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認真把握思維導圖的特點
1.有利于刺激神經(jīng)元
思維導圖的形狀與大腦的神經(jīng)元分布圖極為相似,因而有利于刺激大腦神經(jīng)元,促進大腦快速地掌握各個事物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迎合了大腦的思考方式
思維導圖與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相比更加多元化,更能夠契合人腦對事物的多元思考。
3.有利于促進左右腦的協(xié)調合作
左腦與右腦的思考方式有所區(qū)別,而思維導圖科學地利用了文字、圖像、空間等,較好地協(xié)調了左右腦對事物的思考維度。
4.有利于知識的無限延伸
思維導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接觸新知識的過程中,人們能夠不斷地美化自己的知識分支,使知識得以不斷的延伸。
5.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思維導圖在遵循一定原則的基礎上,每個人所繪制的思維導圖都有其個人主義色彩,有利于獨立思維導圖風格的形成。
三、了解思維導圖的制作基本要求
1.簡潔明了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要簡潔明了,在思維導圖上只需標注必要的關鍵詞。
2.層次分明,邏輯性強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應有較強的邏輯性與層次性,既要起到引導學生思考的作用,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因此,層次性與邏輯性也是衡量思維導圖標準化的重要因素。
3.圖形與文字有機結合
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一定要將文字與圖形進行有機結合,只有“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協(xié)調學生的左右腦平衡,促進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形成。
四、高中地理課堂中使用思維導圖的作用
1.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點
高中地理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散亂,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混亂,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一些相關的知識點,能夠對它們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2.幫助學生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
相對于零散的知識點來說,思維導圖可以給學生呈現(xiàn)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補全知識系統(tǒng)中的漏洞,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系統(tǒng)把握能力。比如總星系分為銀河系和河外星系,銀河系又包括太陽系,太陽系下一級又是地月系。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對于地理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前后關聯(lián)能力。
3.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知識點
高中地理中很多知識點是需要記憶的,只有理解和記憶了最基本的一些知識點,才能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思維導圖能夠為學生的復習提供一個提綱或目錄,學生看著這個思維導圖,可以檢查自己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對于一些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點,學生可以少花一些心思,將主要的精力放在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識點上,這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節(jié)約時間和精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學習鋒面系統(tǒng)中,學生只要能夠看著思維導圖說出冷鋒是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方向移動的,它所經(jīng)過的地方,氣溫降低,氣壓升高,由于它移動速度比較快,因此常伴隨大風、雨雪等天氣,而暖鋒是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方向移動的,它所經(jīng)過的地方,氣溫升高,氣壓降低,由于它移動速度比較慢,因此形成連續(xù)性的降水或者霧。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會遇到讓判斷冷鋒和暖鋒的情況,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識,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判斷出它是冷鋒還是暖鋒。
五、高中地理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
1.利用思維導圖激發(fā)學生地理學習興致,提高學生課前預習效率
預習是學生接觸新知識、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高中地理內容信息量較大,需要學生在課前做好提前預習。課前預習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高質量的預習能讓學生對新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與認知,從而在課堂中更快地理解與吸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達到培養(yǎng)主動學習意識、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然而在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對教師交代的預習任務常常是翻翻課本草率了之。在課前沒有進行深入預習,自然也談不上自主學習。這樣,不但浪費了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更浪費了自學的機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去預習,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不再將預習當作任務式的作業(yè),而是有動力、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預習。例如,在教學《人口的變化》這一章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我要求學生首先確定預習重點。有了詳細的預習規(guī)劃后,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將課本中的關鍵詞與重要部分畫出來,自主繪制一張思維導圖,以便上課時更快地找到教學重點,從而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
2.利用思維導圖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教師在新一節(jié)課的課堂導入中,可將本節(jié)課中關鍵詞和學生疑問作為思維導圖中的枝干,這樣不僅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進行檢查,還可以了解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待解決的問題。然后教師可結合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授課,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我們使用思維導圖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提高其發(fā)散性思維能力。但縱觀整個高中教材,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思維導圖教學。例如,在對《人口與環(huán)境》這一章節(jié)內容教學時,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不斷地引導并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把核心內容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就能很快地發(fā)現(xiàn)本章節(jié)的核心問題就是“人口”。第一層次的分支主要是:人口的增長模式、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遷移以及人口的地域文化;第二層次的分支主要是在第一層次分支的基礎上進行的延伸:人口增長模式的類型、合理容量的數(shù)量、遷移的方式以及地域文化的特點等。在這兩大層次分支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發(fā)散性思考:“按思維導圖中某種模式的發(fā)展類型進行第三次發(fā)展,人口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人口的最大容量將是多少?”“人口的遷移方式有什么進步性?”等問題,教師通過這些問題引導教學,學生不僅能夠根據(jù)自身的想法來豐富思維導圖的分支,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思維的養(yǎng)成,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3.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地理解題技巧,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學生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若僅學會了理論知識,卻不知如何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解題中,會影響學習效率的提高。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往往停留在對知識的記憶層面,卻忽略了知識本質,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師應該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利用思維導圖來提高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教師還應該結合思維導圖多層次地運用地理知識,對學生進行多種地理題型的訓練,讓學生在不斷解題中掌握答題技巧,從而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例如,在教學《地球上的水》這一章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水循環(huán)與洋流運動理解不到位,在學習過程中常常存在誤區(qū)。因此,我在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先讓學生跟著我復述一遍水循環(huán)與洋流運動的過程,并畫出相關思維導圖,以供課后復習。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我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反復回憶課堂上所畫的圖形,使學生在訓練與記憶中形成條件反射。這樣的教學引導更能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所學內容,挖掘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整理知識結構,在解題過程中找準思考方向與作答方式,從而提高地理成績。
4.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地理復習,提高學生的總結與歸納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復習鞏固之前學到的知識時,思維導圖可發(fā)揮巨大作用。復習過程中學生面臨的地理課程知識十分復雜,容量較大,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將各知識點通過關鍵詞串聯(lián)起來,以點帶面,幫助學生構建網(wǎng)絡化知識系統(tǒng)。如在亞洲地域地理知識等內容時,教師可將亞洲作為教學的起點,以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作為重要分支,之后將宗教、文化、地貌、氣候等作為更小“枝杈”,構建一個遞進式知識網(wǎng)絡,讓學生通過觀察思維導圖,獲得全面、系統(tǒng)性、網(wǎng)絡狀的了解。教師在復習階段要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地理知識復習,借助其精簡、形象、系統(tǒng)化等優(yōu)點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整理與歸納,將瑣碎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使學生形成網(wǎng)絡化、結構化的地理知識體系。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不但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更加輕松,讓復習不再單調枯燥,激發(fā)學生復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鍛煉學生對知識點的總結與歸納能力,從而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使學生自主、高效地進行復習。
六、結語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運用,不僅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科學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識,還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思維的形成,全面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因此,我們一定要不斷地完善教學手法,根據(jù)學生和教材的特點,合理高效地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真正推動高中地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崔玉潔.論析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高考,2018(36).
[2]陳肖.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教書育人,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