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淑鳳
摘 要:時代在發(fā)展,技術在進步,進入信息時代,多媒體已經逐步成熟,并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也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培智語文教學相對于其他科目教學具有自身需要,而運用多媒體可以適合教學需要,助力培智語文教學發(fā)展。
關鍵詞:多媒體;培智;語文教學;應用
由于受到心理認知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智障學生在接受能力上要弱于正常學生,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提升培智語文教學效果。而運用多媒體可以通過聲音、圖像、文字直觀地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從而破解培智語文教學制約瓶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殿堂最有效的手段。運用多媒體可以通過視頻、音頻、文字等多種形式來進一步設置教學情景,在智障學生感到新奇的過程中,進一步活躍氣氛,進而激發(fā)其求知的欲望,使其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最大程度地保證學習效果。教師在培智授課之前,應認真考慮如何通過多媒體來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注意,如何能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興趣。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是成功教學的第一要務。例如在人教版第十冊《雷雨》中,為了調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可以根據《雷雨》中的場景,設置一幅幅逼真而生動的畫面:狂風卷集著烏云,在轟鳴的雷聲中開始大雨瓢潑。不一會雨過天晴,天空上懸掛了一條五彩斑斕的彩虹。這些畫面通過多媒體播放,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雨前、雨中、雨后大自然的變化,一下子打開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培智語文相對與其他學科來說,抽象性較強,難點課程則進一步加大了學習的難度,尤其智障學生本身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就存在一定難度,難點課程更是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一般采用語言敘述、板書講解、掛圖展示和講解相結合的方式,這些方法在培智語文教學中因不符合智障學生接受能力而收效甚微。而運用多媒體則可以讓培智語文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具體化,大大減低語文的抽象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人教版第十冊的《放風箏》中,為了讓抽象的描述形象化,可以在視頻中展現一大片環(huán)繞在青山綠草中的場地,一些穿著各種奇珍衣服的孩子在場地中歡笑著跑來跑去,旁邊有推車叫賣各種各樣動物風箏的小商販。高高的蔚藍的天空上飄動著各式各樣的風箏,既有可愛的小豬,又有巨大的中華龍等,這些動態(tài)的并且畫面新奇唯美的場景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從而將課本要表達的中心完整傳遞給學生,讓他們更輕易地接受教學知識。
三、運用多媒體,豐富習題練習形式
可以增加習題練習形式,彌補智障學生接受能力差的問題,提高其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將習題內容進行再設計,通過以圖像和聲音等形式用投影儀播放出來,讓學生在練習中,更清楚地掌握課本知識。
四、運用多媒體,提高想象能力
智障學生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想象能力。如何讓他們的想象學會飛翔,是培智語文教學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缺乏生動性和形象性,明顯不利于智障學生學習,而多媒體用豐富的色彩、唯美的畫面、生動的人物形象、運動的畫面,使寓于其中的教學知識更加具體,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想象中,接近知識的彼岸。例如,在教授12課《美麗的公雞》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這樣的圖景:在屏幕上一只漂亮而驕傲的大公雞昂首挺胸大搖大擺地走到一棵大樹下面。這只大公雞不僅顏色鮮艷,而且活靈活現,會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驕傲的大公雞面對啄木鳥、青蛙和蜜蜂,它認為自己是最漂亮的,于是就和它們比,看看誰最美麗,但后來公雞為啥又開始傷心?它對老馬又說了哪些話?書桌上有展示故事的課本,屏幕上有關于故事的動畫,這種靜態(tài)和動態(tài)結合、文字和圖像結合的方式,會使學生在好奇中融入畫面中,使智障兒童在身臨其境中認識到“美不光包括外表美更重要的還要有心靈美”這個道理。
五、運用多媒體,促使學生發(fā)現問題
《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明確指出,培智學校以“生活為核心組織課程內容,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緊密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為其自理生活和適用社會打下基礎”教師可以根據要求利用多媒體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表現錄制下來,并通過多媒體呈現給學生,使他們和課文要求對比,進而發(fā)現問題,改正錯誤,最終掌握語文課堂要講授的知識。例如在進行《做客》授課時,先讓學生明白客人和主人應該持有的禮儀。然后,教師自己扮演客人或者主人,學生相應扮演主人或客人進行交談,通過事先準備好的視頻攝像頭錄制現場情況,然后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全班同學對學生表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評,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六、運用多媒體,加強學生語言理解表達能力訓練
聽說和讀寫是小學語文文字訓練的主要內容,這個過程對于一般的孩子來說都比較難以掌握,對于智障兒童來說,難度更大。培智語文教學目標是讓智障兒童掌握基本生字的書寫方法,能流暢地進行語言表達。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光盤播放,或者利用音頻播音,使學生在說和寫的同步進行中掌握讀寫方法。例如,當老師詢問學生為什么不能捕捉壁虎這樣的小動物時,小朋友都能回答出,因為壁虎是人類的朋友是益蟲。但如果再問壁虎吃的害蟲有哪些時,學生一般就答不上來了。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視頻進行播放,讓學生明白壁虎吃的是哪些害蟲。再問捕捉壁虎會對人類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來演示,蚊子叮咬人,人類會得病等畫面。這些課件的播放會將教學知識完整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在展示完畢后,學生對課件內容進行討論,教師則給予點評和引導。同時,教師要求學生將自己剛才說的話寫出來,這樣可以訓練學生讀寫能力。
七、運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思維
運用多媒體可以將世界萬物呈現給學生,使學生見到在日常生活中不易看到的事物,觀察到不易觀察到的細微之處。教師可以根據智障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將培智語文和多媒體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是智障學生區(qū)別與正常學生的重要特點,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較好地提高智障兒童的思維能力。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培智語文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當教學內容給智障學生思維造成困惑時,及時有效地進行點撥,起到提示和提醒作用,使學生學習能少走彎路,同時也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例如,在《紅綠燈》的教學中,要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通過畫面來觀察路人在紅綠燈出現時的不同反應,使他們明白紅綠燈的作用,能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按照紅綠燈指示通過路口。在這堂課程中,教師要始終明白,教學不僅是要交給智障學生知識,還要讓他們學會如何通過觀察來進行思考和學習,從而最終掌握有用的知識。
雖然多媒體對于培智語文教學來說,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但只要正確巧妙地加以運用,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可以優(yōu)化培智語文教學內容結構外,還可以提高培智教學質量,訓練智障學生思維能力、說寫能力、想象能力,幫助他們突破培智語文教學的難點,擴大他們的知識面等。教師要在掌握這些使用方法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運用多媒體的方法,使多媒體更好地服務于培智語文教學,培養(yǎng)出更多能適應、適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學生,最終為推動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峰.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學科課程整合研究[J].教育技術,2012,8(13):321-325.
[2]劉寒.論特殊教育學校運用現代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原則[J].現代特殊教育,2012,12(8):201-206.
[3]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智力落后兒童學校語文教材教法(試用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