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麗
摘 要:《道德與法治》教材是初中課程教學體系的一部分,如何利用該教材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诖?,從初中《道德與法治》部編教材特點入手,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部編教材;教學特點;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以道德的方式進行道德教育,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向的教材。但從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看,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重視道德說教,而輕視道德實踐,因此,品德課堂變成了道德說教的灌輸,甚至將考試作為衡量學生道德品質的標準,這顯然與課程教學目標是相背離的,那么如何利用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進行道德、法治教育呢?下面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部編教材特點
1.教材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并貫徹始終
以七年級上冊教材為例,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在字里行間得以體現(xiàn)。在《少年有夢》這一內容中,將少年和國家的夢想融合起來,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本質體現(xiàn)?!陡惺苌囊饬x》這一內容中,教師要從敬業(yè)的態(tài)度帶領學生體會平凡中的偉大……教材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作為重點內容,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健康成長。
2.教材強調綜合型,重視學習的過程
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對道德、法律等各方面內容進行了整合,用各領域知識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參考,重視用知識來認識、處理生活、學習及工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指明方向。如,在七年級下冊教材中,對“行己有恥”這一內容進行設置,教材從青少年的心理出發(fā),揭示文章主題,再引導學生認識到青春不代表肆意妄為,還有一些規(guī)則、界限是不能逾越的,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使學生能夠自覺去遵守和踐行。教材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入手,更新了傳統(tǒng)簡單知識傳輸?shù)姆绞?,用問題啟發(fā)學生去思考,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并使他們的情感得以升華,這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部編教材教學策略
1.教師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與知識盲區(qū)來設計問題
根據(jù)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特點,問題本身就是教師進行教學材料的收集、思考問題的方向,好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為更好地進行課堂互動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當學生對教材中所設置的問題感到疑惑、不解時,教師可以將問題分解或者是轉化。當然,所設計的道德與法律方面的問題針對性要求,能夠啟發(fā)學生,而不是空泛的提問;對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問題等可以換一個角度來進行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學會反思;對于同一件事情可以多角度地去分析、提問,更新學生看問題的角度,讓他們可以從多個層面去分析、思考問題。
2.教師要營造溫馨、開放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知識的傳輸者,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就需要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讓師生能夠敞開心扉,彼此去分享、交流。這個過程不只是簡單的提問、回答,還體現(xiàn)在相互間的分析、傾聽、評價等。要達到這一效果,就必須要營造溫馨、開放的課堂氛圍,而該種氛圍的營造教師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溫馨、開放的課堂氛圍的營造可以通過各種互動活動完成,如,可以進行知識競賽、角色扮演等,增進師生間、同學間的感情,當學生與教師真正融為一體時,彼此之間的信任、接納才更有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
3.教師要理解和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成績有好有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自己的主見、看法,教師要肯定每個學生,相信他們有巨大的能量,只有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才能將這種能量激發(fā)出來,引領他們茁壯成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核心價值觀正面引導的作用發(fā)揮出來,而不是將唯一標準答案告知學生,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尊重每個學生。課堂的互動交流并不單單是為了消除差異,而是要理解、尊重差異。各種觀點的存在正表明問題的復雜性,說明需要去交流、探索答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用平等的態(tài)度去看待每一位學生,去聆聽他們的想法、意見,不急于追求正確答案,也不隨意否定學生的觀點,反而要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給予學生更多發(fā)表意見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在堅持核心價值觀引導的同時,要形成多元視角,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尊重學生,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為學生更好地進行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部編教材的特點、要求進行準確把握,建立知識結構體系,弄清教材各知識點的內在聯(lián)系,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與知識盲區(qū)來設計問題,營造溫馨、開放的課堂氛圍,理解和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有鵬,丁輝.研讀部編教材 轉變教學觀念:以初中《道德與法治》部編教材為例[J].遼寧教育,2016,10(9):129-135.
[2]丁雨薇,周興國.關于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特點以及教學策略[J].遼寧教育,2018,12(2):229-23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