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聯
摘 要:雖然近年來在語文教學中越來越重視鼓勵學生多讀書,增加閱讀量,但是因為多年來的習慣,在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和學生都習慣了一年到頭地“讀課本”,所以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始終都難以獲得良好的效果。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在開展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注重構思,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引導。針對具體的群文閱讀課例進行分析,為促進學生閱讀提供支持。
關鍵詞:群文閱讀;語文教學;教材
初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主編溫儒敏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中國語文教育的主要問題是學語文不讀書,讀書少。語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讀寫能力,最基本的是培養(yǎng)讀書的習慣。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在方法上做點改進,希望能有些平衡。既讓學生考得好,又不把腦子搞死,那才叫水平。”
多年來,語文教學的目的似乎就是“考好語文”,因此,語文老師的任務就是完成課本的教學,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基本是每冊安排30篇文章,老師和學生都已經習慣了一年到頭“讀課本”,一個學期讀30篇文章,一個學年讀60篇文章。學生的閱讀思維成了一片干涸的沙漠,根本無法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能力更是無從談起。要改變語文教學現狀,只有從根子上入手。2017年開始使用的國家統(tǒng)編教材,做了重大調整,首先是學習內容的變革,從傳統(tǒng)課本的一冊30篇課文,壓縮成了一冊24篇課文。對于課文的縮水,很多語文老師不理解,溫儒敏先生解釋說,語文教學要“牽住牛鼻子”。這個“牛鼻子”就是“閱讀”,24篇課文就是24篇例文,由此延伸出更多的有相似點的文篇,一同閱讀學習?!安偾髸月暎^千劍而后識器?!币I學生享受讀書的過程。
我的個人教學法“1+X群文閱讀”教學法,以課本經典篇目為“主篇”,組合相關聯的“組篇”,“主篇”落實“單篇精讀”,“組篇”實現“群文閱讀”,二者互融共生,相得益彰,從讀懂一篇到讀通一類。“群文閱讀”的目標和探究點相對集中,閱讀內容高度整合,閱讀視野多維延展,課堂閱讀效率和教學效能提高了。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切實踐行“一課一得”甚至“多課一得”。
學習統(tǒng)編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變色龍》,就以群文閱讀的方式設計課堂。賞析領悟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的經典作品,精讀課本《變色龍》,賞析文本在擬題和情節(jié)設計上的獨到之處,體現構思的巧妙;插入“知識卡片”:巧妙的構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精析《變色龍》用30分鐘完成;然后用15分鐘賞析《項鏈》《警察與贊美詩》《競選州長》三篇文章構思的巧妙。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會在自己的寫作中巧妙構思。
課堂設計
目標:構思的巧妙
主篇:《變色龍》(契訶夫)
組篇:《項鏈》(莫泊桑)
《警察與贊美詩》(歐·亨利)
《競選州長》(馬克·吐溫)
《變色龍》
一、導語
同學們,我們知道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是——契訶夫、莫泊桑、歐·亨利、馬克·吐溫,他們的作品,就像是一道道精心烹制的菜肴,制作精細,香甜美味,細細咀嚼,回味無窮。今天,就讓我們的思想穿越時空,和四位大師一起相會在他們的作品中,和他們一起感受人間的悲歡離合,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二、學習目標
(一)感知擬題之妙
(二)賞析情節(jié)之妙
三、實施流程
(一)擬題之妙
1.自讀課文,給課文另擬一個題目
2.作者以“變色龍”為題有什么好處?
——變色龍是蜥蜴的一種。變色龍的膚色會隨著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而改變。警官奧楚蔑洛夫的見風使舵,就像變色龍一樣,所以作者用變色龍為題目。
好處: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表現奧楚蔑洛夫善變的特點,含蓄,耐人尋味。
過渡:警官奧楚蔑洛夫的最大特點就是善變,他是怎樣變化的,他是在什么情境下變化的,他為什么變來變去呢?
(二)情節(jié)之妙
1.幾次變化,圖示
起初:不知狗的主人是誰時,說它是“野畜生”“瘋狗”“把它弄死好了”,肯定赫留金是受害者。
第一次變化:有人說是席加洛夫將軍家的狗時,奧楚蔑洛夫說:“它那么小,怎么會咬著你的?”對赫留金說:“你這個手指頭一定是給小釘子弄破的?!?/p>
第二次變化:巡警說不是將軍家的狗時,奧楚蔑洛夫對狗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驟變,“什么玩意兒!毛色不好,模樣不中看,完全是下賤胚子?!睂樟艚鹫f:“你呢,受了害,絕不能不管?!?/p>
第三次變化:有人說是將軍家的狗時,奧楚蔑洛夫說:“名貴的狗,嬌貴的動物?!睂樟艚鹫f:“混蛋,不用把蠢手指頭伸出來,怪你自己不好?!?/p>
第四次變化:當廚師說不是將軍家的狗時,奧楚蔑洛夫又說它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變化:廚師說是將軍哥哥的狗時,奧楚蔑洛夫說:“這小狗不賴,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這家伙的手指頭!……好一條小狗……”對赫留金說:“我早晚要收拾你!”
小結:省略號其實是潛臺詞,如果省略號處的心理活動都寫出來,就沒有了思考的空間,就沒有了耐人尋味的魅力。
2.人物塑造
(1)同是一條狗,因為主人不同,三次被說成是野狗,三次卻被說成是名貴的狗。警官奧楚蔑洛夫對狗的態(tài)度的起伏變化,充分展現了他的特點——變。這種變來變去的做派是——
見風使舵
(2)奧楚蔑洛夫為了一條狗,出爾反爾,反復無常。在變來變去中,奧楚蔑洛夫始終不變的思想行為是什么?
媚上欺下的奴性。對上阿諛逢迎,奴顏婢膝,對下裝腔作勢,專橫粗暴。
(3)人物的社會意義
契訶夫,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他的作品小說和劇本,通過平凡事物,描寫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虛偽、庸俗的丑態(tài),揭露腐朽反動的沙皇統(tǒng)治的罪惡,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
《變色龍》作于1884年,當時,正是俄國民意黨人刺殺亞歷山大二世,亞歷山大三世上臺。亞歷山大三世竭力強化警察統(tǒng)治,當時的警察打著遵守法令的幌子,裝腔作勢,欺上瞞下,阿諛奉承,邀功請賞。作者刻畫的警官奧楚蔑洛夫正是沙皇專制警察統(tǒng)治的化身,作品諷刺、揭露的就是以奧楚蔑洛夫為代表的那個窮兇極惡的沙皇專制主義統(tǒng)治下的社會。奧楚蔑洛夫也是一條狗,一條維護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走狗。
小結:擬題、情節(jié)設置、人物塑造如此巧妙,才造就了這篇短篇小說的成功。這告訴我們一篇成功之作到底應該講究什么。
(三)知識卡片
巧妙的構思:文似看山不喜平
構思就是在動筆行文之前對頭腦中的材料作進一步的梳理、延展、分解和組裝。包括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也包括精心設計開頭和結尾。構思是作文過程中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
情節(jié)設計如同登山,登山,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大多數人走的平坦的路,一條是荊棘叢生的險峻的路,你會怎么選擇?平坦的路固然順暢安全,但很乏味;險峻的路雖然險要,但是曲折中有佳境,艱難中有趣味。
“文似看山不喜平”,寫文章好比觀賞山峰那樣,山勢之妙在于峰回路轉,行文之妙在于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四)比較閱讀《變色龍》《項鏈》《警察與贊美詩》《競選州長》
從擬題、情節(jié)設計、開頭、結尾幾方面賞析。
《變色龍》
擬題: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表現奧楚蔑洛夫善變的特點。
情節(jié):5次態(tài)度變化,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開頭: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點出社會背景。
結尾:思考空間。
《項鏈》
擬題:以線索為題。
情節(jié):生活的大起大落。
人物:愛慕虛榮,貽害終生。
結尾:歐·亨利式結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同時留下思考的空間,項鏈事件到底是害了她還是成全了她。
《警察與贊美詩》
擬題:對比。
情節(jié):極富戲劇性,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為進監(jiān)獄安身而幾次制造被捕事件卻都沒有達到目的,后來贊美詩感化了他,想改過自新時卻被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
結尾:歐·亨利式結尾,同時留下思考的空間,資本主義社會是非混淆、善惡不分的本質。
黑色幽默:令人捧腹之余又心酸不已。
《競選州長》
情節(jié):以第一人稱“自我獨白”。
大量引用報紙、信件材料,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結尾:留下思考的空間,退出競選,諷刺美國“民主政治”“自由競選”“言論自由”的虛偽,所謂的“民主政治”不過是資產階級政客爭權奪利、殘酷傾軋的遮羞布。
(五)課堂總結
考場作文,很多考生往往會看一眼材料或題目就匆匆動筆,結果想到哪寫到哪,沒有通盤地設計,結果造成隨意拼貼,思維混亂,干枯無趣。寫一篇作文,就像畫一棵大樹,先畫出有力的枝干,再添加枝枝葉葉,才可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同樣,作文也要構思在先,再有立意、選材、布局,才可成一篇立意深刻、內容豐富、結構清晰、語言生動的好文章。
(六)作業(yè)布置
列提綱,體現自己獨到精巧的構思。
2012年杭州市中考作文題:親愛的同學們,初中三年,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你們一定經歷了一次次的“考試”,倘若能交出一份份滿意的“答卷”,那么,在行進的路上,一定會走得更歡暢,更堅實。
請以“一份滿意的答卷”為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群文閱讀,返三歸一,多篇歸結出寫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新教材課文的數量比以往有所減少,但讀書內容增加了。這要求老師教會學生不同的讀書方法——泛讀、瀏覽、跳讀、猜讀、群讀、非連續(xù)文本閱讀等,多種方法求得最佳的閱讀狀態(tài),正如溫儒敏先生的妙喻:“最佳的閱讀狀態(tài),是打著手電筒窩在被窩里看書。因為那種狀態(tài)下的閱讀是充滿興趣的,學生不會感覺到累,不然負擔再輕,學生都要喊累?!?/p>
參考文獻:
[1]伏洪秀.初中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2]柯容,李毅,吳思睿.中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教師教育學報,2018,5(4):61-72.
[3]張曉.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J].教書育人,2018(20):80.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