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音樂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高中階段,音樂學科的影響力雖然不大,但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卻非常突出。音樂教學的目標在于教授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培養(yǎng)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感知能力。在全面發(fā)展的理論影響下,音樂教育是提升學生審美情趣,鍛煉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和音樂鑒別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結合音樂教學的實際,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挖掘豐富音樂資源,提升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音樂;教學策略
高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健全的認知體系,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探索欲相對而言要更加強烈。高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強烈,對于趣味性強的事物總是保持著高度的興趣。此外,高中生面臨巨大的高考壓力,重視文化學習,輕視音樂學習的現(xiàn)象明顯。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我們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音樂鑒賞活動,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有條件的學??梢砸龑W生學習常見的樂器,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我們可以從多樣化的音樂樣式中找到靈感,拓展音樂教學的范疇,提升音樂教學的層次。
一、立足教學內容,引發(fā)音樂鑒賞
新課標指出:“音樂課程的設置是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同時也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掌握基礎的音樂理論知識,懂得辨別真善美的審美內核,能夠從實踐的角度樹立全面的美育體系?!痹谝魳方虒W實踐中,針對學生的發(fā)展特征,我們要結合音樂教學內容,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狀態(tài),尤其是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認知層次,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在引導學生學習音樂時,我們要開展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例如,在指導學生了解樂器時,教師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具備的樂器知識比較薄弱,其中一些學生比較了解吉他、小提琴、鋼琴等樂器,當然,這只是停留在比較了解這個層次,學生對于這些樂器的認識還不全面,不懂得進行樂器演奏。此外,學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樂器還不太熟悉,包括二胡、笛子、古箏、琵琶等傳統(tǒng)樂器。學生對于這些傳統(tǒng)的樂器不太了解,也沒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在指導學生認識樂器時,不僅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示樂器的圖片,還可以讓學生對這些樂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教師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播放相關樂器的名曲,讓學生進行鑒賞,感受不同樂器的音樂表現(xiàn)特點。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挖掘音樂資源,豐富課堂內容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還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活動中,讓學生能夠真正投入鑒賞活動,并且感受音樂的美學特征,體悟音樂的感染力。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音樂課程已經于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的含義存在非常巨大的區(qū)別。在新時代教育環(huán)境中,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理念成為教育發(fā)展的重要目標。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挖掘音樂資源,豐富課堂內容。
很多時候,學生上音樂課的目的都是為了在高強度的文化學習節(jié)奏中有一點點調劑,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因此,高中學生參與音樂鑒賞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有的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聽教師講解,而不會主動去分析音樂的審美特征。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挖掘豐富的音樂資源,豐富音樂課堂的內容,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探究活動。教師選取各種類型、各種風格的音樂曲目,在課堂上播放,其中有中國傳統(tǒng)名曲《梁?!贰盾岳蚧ā返?,還有流行音樂、民族音樂、美聲音樂、搖滾音樂等不同的類別和風格充實音樂課堂,能夠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的審美取向。
三、結合中西音樂,完善教學體系
中國音樂和西方音樂歷史發(fā)展進程和風格有非常大的差異性。在指導學生進行音樂學習時,教師要深入課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從科學教學發(fā)展的理念出發(fā),完善音樂學科教學的體系。在指導學生賞析音樂作品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音樂審美價值傾向,還要讓學生指導基本的音樂表現(xiàn)技巧和相關的理論。音樂課堂不僅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組織,還需要學生參與。如果沒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教學活動也難以開展下去,教學的內容也無法被學生接受,教學目標也難以實現(xiàn)。因此,教師在探索音樂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和教學策略時,要關注學生的具體情況,更要發(fā)現(xiàn)音樂的多樣性,結合中西方音樂,完善音樂教學的體系,構建完善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教學指導,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讓學生在音樂鑒賞中感受美的體驗。在引導學生欣賞鋼琴曲時,教師可以選取西方著名的鋼琴音樂家的經典作品,如貝多芬、莫雜特等人的經典作品,同時也可以融入中國的著名的鋼琴曲目,如《百鳥朝鳳》《黃河大合唱》等經典的曲目,引導學生進行賞析,能夠拓寬學生的審美范疇,提升審美情操。
四、小結
高中音樂教學的內容體系和形式都有獨特性,但是音樂曲目符合高中生的審美情趣,抓住了高中生的審美心理。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挖掘豐富的音樂資源,提升學習興趣,要立足于音樂課堂教學的實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選擇音樂曲目方面,我們盡量選擇經典的、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根據音樂教學目標,開展音樂鑒賞活動,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審美表達能力。這對于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也是有很大的促進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謝建玲,遲海洋.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以《乙醇》教學為例[J].廣東化工,2016(15).
[2]趙月,張賀達.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J].科技視界,2015(15).
作者簡介:楊守軍,男,一級教師,高中音樂教學,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二中學。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