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武萍
學生是學校教育和教學的主體。教學中必須堅持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們學校改革方案的核心就是“讓一讓”的理念,讓學生站在主要位置上。教師將“教學”改為“學習”,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由被動變成了主動,學生也就不會站在教師的對立面機械、被動地接受,而是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將“教學”為主的“課堂”變?yōu)橐浴扒笾睘橹鞯摹皩W堂”,將“教室”改為“學室”,“教案”改為“學案”,從而將學生的積極性、求知性和思維能動性顯現(xiàn)出來,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么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真正主體,我們該怎么做呢?
一、要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做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增大課堂容量,許多教師往往沒有時間關注較慢的學生,將課堂變成與“最佳學生”的對話。而以學生為主體,應該不分厚薄,不計“優(yōu)劣”,不用“精英對話”式的虛假繁榮來掩蓋對普通學生的漠視。我們應該有一個廣闊的視野,始終關注學生學習情況,不讓學生游離于學習之外。然而,面對班容量大的實際情況,即使老師有三頭和六臂,也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點撥到位。為了讓每個學生有意識地上課并激發(fā)他們的思考,可以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在原有互動的基礎上發(fā)揮生生互動的帶動作用,以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上《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由之前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常識,引導學生得出電流與電壓、電阻的定性關系,再提出問題,讓學生猜測它們之間可能有什么樣的定量關系;在實驗部分,如何去設計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大可以讓學生分組實驗完成;最后評價實驗的部分,引導學生互相評價。教師應當參與學生團體的探索,與他們討論,啟發(fā)學生思維,或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深入的討論。與此同時發(fā)現(xiàn)在他們調查中的個性問題,獲得真正的反饋信息,及時指導在推動討論過程中的個別問題。所有成員應給予對常見問題的指導,使學生的探究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在相互交流中對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除了在課堂上閱讀課本外,還有學生自己的經(jīng)驗、思考、討論和研究問題的時間,還可以促使學生認真鉆研課本,以便每個學生都能從中獲益。
二、使用各種方式來激發(fā)自學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锢韥碓从谏?,也應用于生活。所以,在教育教學中,能夠及時將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對學生提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歸納概括為我們已學習的知識,再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別的類似能夠解釋的現(xiàn)象,這必然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例如,當學生學習杠桿效應概念時,教師出示撬棍、剪刀、鉗子、羊角錘等生活用品,引導學生分析它們在使用的過程中的共同特征。這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與熟悉的生活用品相結合。教師及時表揚和鼓勵,對學生積極學習的評價也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總之,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一定條件下培養(yǎng)的。學生只有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可以積極探索新的知識,培養(yǎng)和提高自學能力。
三、教授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從學習知識到學習知識,培養(yǎng)學生不僅意味著教他們吃,還教他們做飯。教師應自然滲透學習方法到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與思考問題,并賦予實踐的習慣。
例如,在學習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這個內容時,學生不僅應了解概念,而且還應親自將電路連接起來,自行探索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的差異。還可以聯(lián)系學生家中的燈是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以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知識是否可以結合起來。通過課前預覽、課堂閱讀和學生之間的討論,以及教師在重難點上的點撥,學生很快就會消化和理解看似困難的東西,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物理學教學中,只要讓學生有良好的自學習慣,他們就會仔細觀察周圍的物理現(xiàn)象,并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堂上許多顯而易見的物理知識可以很快得到解決。
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學成果
如何處理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部分。實踐證明,只有師生和諧相處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需要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行為,改革教學方法,需要多關注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包容學生的缺點,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與學生真誠交流,讓學生能感受到關注和愛,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教育學生和學生進行溝通。只有建立教師和學生之間和諧的師生關系,相互尊重,平等博愛,才能使教育和教學的成果最大化。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