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英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推進,創(chuàng)新教學不斷得到人們的認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要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要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談得上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為此,我們作為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自主學習
一、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相對落后
小學語文有別于初中、高中語文的一點就是,小學語文教材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名言警句、看圖識字等項目都包含在小學語文之中。這種編排的方式可以豐富教學的內(nèi)容和形式,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能力,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興趣。但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相當一部分老師忽視了這一點,這些老師還是堅持多做題,覺得孩子做越多的習題效果就越好,這樣就會打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到非常的無聊。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語文學習喪失了信心,最后失去了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語文實踐活動過少
語文課標說明,語文課程是一門有著很強實踐性的課程,老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有些老師加強了教學實踐,他們增加了對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考查,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在教語文的過程中忽略了這些環(huán)節(jié),他們沒有突出語文的實踐活動。這是一種典型的刻板式教學,學生只是單純地記住一些知識,但是學生不知道生字、生詞的來源,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一)轉(zhuǎn)變教學思想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就是老師教,學生學?;蛘呤抢蠋熥寣W生學,老師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機械式的教學工作,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小學語文考試也就是考驗學生的記憶能力,這種教學觀念能使少數(shù)學生學好語文,大多數(shù)學生也就是陪讀的角色,這種教學思想顯然不符合全面發(fā)展的思想。另外,學生在思想上也只能局限在老師的思想范圍之內(nèi),老師的這種方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打擊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F(xiàn)在,老師必須明白,老師走進教室是為了讓學生樂意學習,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而不是老師把自己所有的知識都灌輸給學生,老師應該做的是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要送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例如,老師在講到《靜夜思》這篇古詩的時候,因為這篇古詩的作者是李白,所以老師可以講一個關于李白的小故事,來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講完故事之后,學生肯定要問故事的主人公是誰,老師再把李白的名字說出來啊,然后告訴學生課本上就有李白的作品,學生肯定會非常感興趣的去找書上的內(nèi)容。老師再教給學生學習李白詩歌的方法。這樣不僅不會讓學生感到反感,反而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二)轉(zhuǎn)變傳統(tǒng)師生關系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就是用來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中老師是有絕對的權(quán)威,學生對于老師必須絕對服從。老師的目的是研究怎么教學,怎么提高本科目的成績,很少考慮到學生的情況。學生愛不愛學、學習的程度如何、學生的理解能力大小老師都不需知道。所以,課堂的氣氛一般不是很活躍,學生由于害怕老師也不愿意提出不懂的問題,這就使得學生的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受到了很大的束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首先,老師與學生要多多交流和溝通,這樣就能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對老師親近,學生才能相信老師,這個道理我們都能明白。老師教學既是知識的傳授過程,也是老師與學生的人際交往過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激發(fā)出學生好的情感,并促進個人的進一步發(fā)展。因此,老師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讓老師與學生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切以學生為主。其次,老師要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語文感興趣,學生的語文成績就不會很差,興趣能夠?qū)W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它能推動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使學生更喜歡學習。
例如,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轉(zhuǎn)換思路。老師在講小馬過河這個故事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深人體會學習到的知識和經(jīng)驗,老師可以組織一個小活動。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讓學生真正地融人進去。同樣的,老師也可以加入到學生中來,老師在其中可以起到指導的作用。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通過做游戲獲得快樂,也能增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感情。在玩游戲的時候,老師和同學就是朋友,老師也要放下架子,學生才能真正地與老師溝通,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專注地學習,同時也能夠提高老師的講課效率,最主要的是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達到學生和老師一起進步的目的。
(三)增加教學實踐活動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單單是講解知識,很少讓學生參加.教學實踐活動。這樣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還有可能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當下的語文教學,很多老師已經(jīng)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一種良好的現(xiàn)象。學生多參加語文教學的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習到的知識點,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樂趣。長此以往,孩子的語文成績自然而然的就會隨之提高。老師可以多查閱資料,從而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實踐活動。
三、結(jié)束語
綜上,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一定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更主要的是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的課堂實踐活動。做好以上幾點,學生就能提高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更加積極的去學習。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成績才能得到普遍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8(06):33+35.
【2】曹生明.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教師,2017(S2):125.
【3】王悅霞探究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7(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