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燕
摘要:《綜合日語》課程是高職院校日語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也是提高學習者聽、說、讀、寫等綜合技能的實踐課程。高職院校三年級的學習者經(jīng)過前兩年的學習,基本掌握了基礎日語階段的語言知識,具備了一定的日語語言能力,但是基礎日語階段的學習多處于被動學習的層面,學習效率不高。基于此,筆者認為可以開展區(qū)別于基礎日語階段的翻轉課堂教學。利用“費曼技巧”指導學習者自主高效地完成課前學習,課堂上教師集中解決學習者在完成課前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或學習者集中展示課前的學習成果,課后教師和學習者各自回顧并完成教學評價或學習反思,以期提高學習者的主動性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綜合日語;費曼技巧;翻轉課堂;自主學習;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2177(2019)24-0001-04
1 高職院校《綜合日語》課程
1.1 《綜合日語》課程定位與作用
《綜合日語》課程是高職院校日語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也是提高學習者聽、說、讀、寫等綜合技能的實踐課程。授課對象為高職院校日語專業(yè)三年級的學習者,開設時間為一學期(第五學期)。
其主要任務是在學習者掌握一、二年級基礎日語的條件下,進一步對學習者進行更全面、嚴格的語言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習者高水平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日語表達能力,同時,幫助學習者較全面地掌握作為語言背景的日本文化與社會知識,具有較強的對日本文化和社會的洞察力,為學習者畢業(yè)后走向社會或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另外結合專業(yè)能力考試的要求,進行以新日語能力考試N2為主的輔導培訓。從聽力、詞匯、語法、閱讀理解等方面系統(tǒng)地進行專項訓練,總結各項考試的要求、命題規(guī)律、解題思路,幫助學習者順利通過考試,取得好成績。
1.2 《綜合日語》課程學情分析
高職院校三年級的學習者經(jīng)過前兩年的學習,基本掌握了基礎日語階段的語言知識,具備了一定的日語語言能力,如表1。
日語專業(yè)的學習者多數(shù)是零起點,最大的特點是對日語有極大的興趣,學習積極性高,實踐內容上手快,有創(chuàng)意,有探索精神。但由于學習者的個人經(jīng)歷、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等不同,相同的教學內容在不同學習者的心中會形成不同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習者習慣在教師的督促下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未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自我思考習慣。再者,語言學習需要記背的內容比較多,學習者容易產(chǎn)生倦怠情緒。最后學習者個人學習方法的不同最終學習效果也不同。因此,本階段學習者的特點是語言基礎和個性差異較大。
2 “費曼技巧”
2.1 “費曼”其人
理查德·菲利普斯·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作為20世紀最著名、最與眾不同的科學家之一,費曼是硅谷奇才們的共同偶像。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認為,費曼的生動講解使科學充滿了趣味,而且絕無其他人能夠比他做得更好;Google創(chuàng)始人謝爾蓋·布林從青年時代起就一直喜歡費曼,認為費曼對自己的人生軌跡影響很大,對他贊不絕口。費曼開創(chuàng)了一種學習的公式,這種學習公式被稱為“費曼技巧”。它可以幫助人們更快地學習新事物,并且獲得更好的理解。最棒的是,這一技巧操作起來很容易。
2.2 “費曼技巧”
“費曼技巧”號稱 “史上最強學習方法”,也稱“學習四步法”,它是作為主動學習的一種方法為人們所喜愛,其步驟如圖1。
“費曼技巧”具體操作方法是:第一步,拿出一張白紙,把即將要學習的概念寫在白紙的最上端。第二步,在白紙上寫下你對這個概念的解釋,然后假設你正在向一位剛接觸這個概念的學習者進行講解。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會更清楚地意識到關于這個概念或知識點你理解了多少,以及是否還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第三步,在講解的過程中,無論何時當你感覺卡殼了,馬上回到原始的學習資料并重新學習讓你感到卡殼的那部分, 直到你領會得足夠順暢,順暢到可以解釋這個部分為止。第四步,如果你的解釋很冗長或者令人迷惑,那就說明你對概念的理解可能并沒有自己想象得那么順暢,你要努力簡化語言表達,或者與已有的知識建立一種類比關系,通過打比方、舉例子等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2.3 學習金字塔
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數(shù)字形式形象顯示了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種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理論。該理論最早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于1946年首先發(fā)現(xiàn)并提出的。如圖2,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第四種,是“示范”,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費曼技巧”印證了金字塔學習原理,即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筆者認為可以用一句話來理解,那就是“以教促學”或“以教為學”。
3? 翻轉《綜合日語》課堂教學
高職院校日語專業(yè)三年級的學習者雖然日語基礎和個性差異較大,但是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日語語言能力。因此,筆者認為較之一、二年級的課堂教學,更易于實現(xiàn)翻轉課堂教學。
3.1 《綜合日語》周教學設計
《綜合日語》周課時為8學時,4次課。因此,圍繞對學習者進行更全面、嚴格地“聽、說、讀、寫”四大語言技能訓練和幫助學習者通過日語語言能力測試的兩大目標,筆者進行了如下翻轉課堂教學的設計,如圖3。
每周四次《綜合日語》,每次課圍繞一項語言技能集中進行訓練。其中,每次課的第一小節(jié)均是解決學習者在完成日語能力測試練習題時遇到的難點問題,如圖4??紤]到課堂時間有限,故能力測試的練習題均以課前作業(yè)的形式通過云班課平臺發(fā)布給學習者,學習者在課前完成練習,并把做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留言的方式反饋給教師,教師匯總學習者的反饋和云班課統(tǒng)計的練習數(shù)據(jù),利用每一次課的第一小節(jié)及時給學習者做出評價和反饋,集中講解難題或者易錯題等。
第二小節(jié)分別進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如圖5,第一次課的第二小節(jié)做聽力的拓展訓練。課堂具體操作如下:聽課外聽力材料,(教師根據(jù)實際的授課周數(shù),準備每周聽力材料),聽第一遍之后,各小組討論所聽內容的六個W(who,when,where,what,why,how)。聽第二遍之后,確認六個W,小組代表復述所聽內容。聽第三遍,解讀聽力過程中的難點。第二次課的第二小節(jié)做口頭表達的訓練。課堂具體操作如下:每周準備一個主題(教師根據(jù)實際的授課周數(shù),準備周主題),并給一些提示性的問題。課堂給10分鐘準備,然后依次發(fā)表。教師把學習者的發(fā)表錄成視頻,之后把視頻發(fā)給每一位同學自己審核,教師最后做小結、反饋。第三次課的第二小節(jié)做閱讀的拓展訓練。課堂具體操作如下:閱讀一篇課外文章(教師根據(jù)實際的授課周數(shù),準備每周閱讀文章)。一是讓學習者理解文章所寫的內容,開拓視野,產(chǎn)生情感共鳴,博文強知。二是讓學習者學會其中的日語表達。第四次課的第二小節(jié)做寫作的訓練。課堂具體操作如下:學習者在周四當天自主完成“周記”的寫作。課堂上發(fā)表個人周記。教師把學習者的發(fā)表錄成視頻,之后把視頻發(fā)給每一位同學自己審核,教師最后做小結、反饋。
3.2 用“費曼技巧”提升翻轉課堂教學效果
基于上述設計,筆者認為可以用“費曼技巧”指導學習者完成課前作業(yè)或課前學習,如圖6。
第一步,學習者確定課前任務,明確是學習句型,還是學習語法知識,并把它寫在一張白紙上。然后根據(jù)需要查閱資料或書籍,并做好筆記。如以句型「~たことがある(曾經(jīng)做過……)」為例。
第二步,學習者請自己的朋友或者學習伙伴充當聽眾(若是沒有聽眾,可以假設有),然后向聽眾完整地講授句型「~たことがある(曾經(jīng)做過……)」含義、接續(xù)、用法等。
第三步,講解的過程中,(A)如果能夠一氣呵成,說明理解得很透徹,已經(jīng)完全學會了這個句型「~たことがある(曾經(jīng)做過……)」,可以繼續(xù)第四步。(B)如果講解過程中斷斷續(xù)續(xù)不完整,甚至卡殼了,怎么辦呢?可以反思一下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然后回到句型「~たことがある(曾經(jīng)做過……)」的資料和書籍,專門就出現(xiàn)卡殼的這部分內容重點學習,直到能夠順利講出來為止,再繼續(xù)第四步。
第四步,簡化語言表達。學習句型「~たことがある(曾經(jīng)做過……)」的最終目的,是用自己的語言,而不是教材或學習資料中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所以如果解釋得冗長或者令人迷惑, 那就說明對句型「~たことがある(曾經(jīng)做過……)」的理解可能并沒有自己想象得那么順暢。這時候需要要努力簡化語言表達, 或者通過舉例子、打比方等方式,與已有的知識建立一種類比關系, 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可以說,學習者借助“費曼技巧”,在課前明確學習內容,并通過自主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學習內容,再通過“試講課”進一步理解學習內容并檢測自己的掌握程度,如果掌握不夠好,再回到學習資料進行重點學習。最后,用自己的語言以舉例子、打比方等方式,更加簡潔易懂地解說學習內容。
4 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者利用“費曼技巧”在課前反復學習、練習不同的句型、語法知識,對于提升學習者的學習系統(tǒng)和自主學習能力會起到非常大的幫助。既能幫助學習者極好地完成課前的學習,掌握相關知識且能快速的發(fā)現(xiàn)自己不理解的知識,并嘗試主動去解決問題,養(yǎng)成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能通過學習者的反饋,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者不理解的知識,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備課。同時打破教師在課堂上逐一講授知識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在學習者很好地完成課前學習的基礎上,課堂上教師集中解決學習者在完成課前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或學習者集中展示課前的學習成果,這樣就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后教師匯總學習者課前學習的數(shù)據(jù),回顧課堂教學并給出評價,學習者則回顧自身的課前學習和課堂表現(xiàn),并寫出學習反思。而如何系統(tǒng)地作教學評價和學習評價,則是筆者今后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吳小琴.掌握以教為學的費曼技巧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習效率[J].青年與社會,2018(30):113-114.
[2]顧惠斌,蘇寶莉,高丹.高職有效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J].學周刊,2016(26):53-54.
(編輯:董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