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婷
前言
曾有古詩言:“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耳朵在音樂中的地位比起其他的五官顯得重要一些,在小學欣賞綜合課中尤為如此。欣賞綜合課意在通過感受和欣賞各種風格的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xiàn)力和欣賞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給予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火車波爾卡》這節(jié)課例是由今年5月成都市舉行的音樂優(yōu)質課例展示中一節(jié)欣賞綜合課,本文主要從新課教學這個角度去探究這節(jié)課例的教學特點,希望能對讀者們有所裨益。
關鍵詞:欣賞綜合課? 火車波爾卡 教學特點
《火車波爾卡》編選自人音版音樂教材一年級下冊第5課“游戲”,是該單元的第1首欣賞綜合課,由奧地利著名作曲家愛德華?施特勞斯(1835—1916)所做。該作品2 /4拍,降B大調,情緒歡快,屬于復三部曲式,全曲采用寫實的手法對蒸汽機車的鳴笛、啟動、加速、行進和到站做了栩栩如生的描繪。一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適應小學學習的開始階段,音樂課堂中的一切對他們而言都是趣味十足的,但他們在生理方面也存在著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等特點。那《火車波爾卡》這節(jié)課究竟有哪些值得探討的教學特點呢?
一、兒歌的編創(chuàng)形象生動
在《火車波爾卡》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中,教材明確提示出:按圖示念兒歌,做做開紅的游戲。在教材的圖示中兒歌是這樣的:嗚——咔嚓咔嚓咔嚓咔嚓……我們的火車向前開,轟隆隆隆跑得快。北京北京我來了,歡樂的歌兒唱起來。[[[] 吳斌.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一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32.]]在教師正式的教學過程中,改動了兒歌的部分歌詞,具體歌詞如下:嗚,嗚,咔嚓咔嚓咔嚓咔嚓,我的火車向前開,轟隆隆跑得快,我的火車向前開,轟隆隆跑得快,哈薩克斯坦我來了!不僅改動了歌詞,還改動了節(jié)奏,使節(jié)奏與音樂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全曲為復三部曲式(ABA’),第一部分(A)的歌詞結尾處為:哈薩克斯,我來了!再現(xiàn)部雖然音樂旋律跟第一部分差不多,但是(A’)的歌詞結尾變成了:奧地利奧地利,我來了!整段歌詞與歌曲節(jié)奏聯(lián)系密切,朗朗上口,風趣幽默。從哈薩克斯坦變?yōu)閵W地利是因為,在新課導入部分教師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們要去音樂之都——維也納,會選擇什么樣的交通工具?學生們說了各種方式,最后教師結合今年4月,成都積極主動開放戰(zhàn)略,向“一帶一路”建設深入融入,成都——維也納“春天的列車”正式啟動,由成都出發(fā)經過哈薩克斯坦后穿過俄羅斯最后到達維也納。教師就運用事實和音樂情景進行結合,使音樂形象更加生動。音樂自誕生起就與社會生活社相互作用、相輔相成。
二、教學活動趣味十足
波爾卡是一種捷克民間舞蹈,它在捷克語中為“半步”,具體指一只腳與另一腳之間按2/4拍子飛快交替,舞曲大致分為急速、徐緩和瑪祖卡節(jié)奏,三部曲式,節(jié)奏歡快活潑。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波爾卡體裁的課型均為欣賞課綜合課, 除了《火車波爾卡》 以外,還有《單簧管波爾卡》《鐵匠波爾卡》《電閃雷鳴波爾卡》……波爾卡這類體裁的作品該怎樣把握作品風格及特點設計活動呢?在課例中教師利用歌曲復三部曲式結構,進行(ABA’)分段教學活動。在欣賞完A段歌曲之后,教師抓住A段中火車發(fā)動時“嗚~嗚~”器鳴聲進行模唱,然后緊隨音樂的變換,用肢體隨著音樂表現(xiàn)出火車前進時的狀態(tài),一邊聽音樂一遍邊表現(xiàn),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參與到音樂中去。在樂曲的B段,教師緊扣音樂中的器樂特點,選用了小型奧爾夫打擊樂器:三角鐵和沙錘,用相互配合的方式表現(xiàn)2/4拍音樂歡快的情緒,與此同時還加入了“波爾卡”經典的民間舞蹈動作,好一幅載歌載舞的快樂場面!進行到樂曲最后一段時,由于它是A段的再現(xiàn)部分,所以教師沿用了A段的參與方式,相同的樂段用相同的活動參與方式,它有利于學生直觀的體驗作品的曲式結構,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常用的方法。整個教學活動層次分明,體驗方式多樣,活動的設計緊扣音樂要素,主題明確,學生參與積極,這些方式值得大家學習和運用。
三、教師語言風趣幽默
“教師不是傳聲筒,把書本的東西傳達出來;也不是照相機,把現(xiàn)實復寫下來,而是藝術家和創(chuàng)造者”。作為一名藝術學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語言的運用也關乎著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程度。教學語言是教師開啟學生音樂體驗鑰匙,它擁有著自身獨特的風韻和格調。在課例《火車波爾卡》中,教師運用了大量風趣幽默的語言,使得整個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快起來。在講授“波爾卡”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運用“半點、半點”的口令,引導學生用舞蹈的方式體驗音樂。在打擊樂器加入音樂的時候,先用動作模擬敲擊動作,然后用擬聲詞“?!薄吧成成场蹦M樂器的音響效果。雖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件出現(xiàn)了一點問題,耽誤了教學進度,但在處理完成后,教師這樣把學生拉回課堂:你們剛才愉快的表演,讓旅途中的小火車忍不住停下了腳步,想和你們一起表演,你們歡迎它的加入嗎?這樣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不僅緩解了課堂緊張的氛圍,還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機制。音樂課堂是一個全方面多角度的立體環(huán)境,學生在欣賞音樂時“耳朵”固然重要,讓身體的其他感覺器官感受到音樂也同等重要。
結語
成功的音樂教育不是創(chuàng)造出一鳴驚人的物質財富,而是起到“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功用[[[] 李德隆.音樂賦予中學教學的“快樂教育”理念[J/OL].中國音樂教育,2017-05/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