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謙
摘要:中小學老師是學生的學業(yè)之師,也是人生導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每一位老師如果能夠尊重規(guī)律、科學育人,及時地做好學生的價值引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學業(yè)輔導,就一定能夠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人生導師 ?價值引導 ?生活指導 ?心理疏導 ?學業(yè)輔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教師節(jié)講話中,對教師提出四個引路人的要求,即“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育人教書,立德樹人,中小學教師,實乃學生的人生導師,應當在以下四個方面做好引導。
一、價值引導
有什么樣的價值追求,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diào):“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绷暱倳浀闹v話十分通俗、形象、準確地強調(diào)了對青少年進行正確人生觀教育的重要性。
學生時代,尤其是中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老師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及時在學生的心田播下“真善美”的種子,幫助學生打好人生底色。
當今時代是一個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時代,思想交鋒,文化激蕩,信息紛繁復雜。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多變、易變,只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自覺地把人生追求和價值目標融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成人成才。
在學校,教師結合學段特點、學生特點,靈活多樣地進行價值引導,通過對生活小事、班級瑣事、社會熱點的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義利觀、榮辱觀。
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斷強化、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把學生生活實際與中華民族英雄人物、世界偉大人物、身邊平凡人物等聯(lián)系起來,樹立榜樣,見賢思齊,引導學生內(nèi)外兼修,崇德尚善,知行合一,做最好的自己。
二、生活指導
目前,中小學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不少家庭存在“嬌生慣養(yǎng)”的現(xiàn)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上放學,書包爺爺奶奶背著走”的現(xiàn)象也比比皆是,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不高。
學校一直給家長傳播“孩子可以嬌生,但絕不能慣養(yǎng)”的家庭教育理念,要求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生活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教師與家庭、社會一起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獨立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享受生活。
規(guī)范是最好的保護,嚴格是最大的關愛,體驗是最好的財富,成長是最好的禮物。教師們將生活教育課程化、課堂化、實踐化、系列化,通過宣傳、活動、評比、展示等多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意識、生活態(tài)度、生活準則、生活能力。
教師通過“生活小主人、周末生活作業(yè)、假期生活體驗、學農(nóng)研學、食堂美食節(jié)”等多種活動,切切實實做好學生的生活指導,幫助學生成為生活的主人。
三、心理疏導
青少年時期是一段成長期、多變期、過渡期,是一個由自我到家庭、到學校、到社會的過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據(jù)統(tǒng)計,我國目前小學心理不健康的約為5%,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約為15%,高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約為19%。
教育科學首先是心理學。教師只有掌握運用心理學知識,才能讀懂孩子,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易于被學生認可和接受,否則會適得其反。教書育人是每一位老師的本職工作,心理疏導等工作應當是每一位教師的常態(tài)工作內(nèi)容之一,絕不僅僅是心理老師和心理專業(yè)機構的事。
在學校生活中,教師要堅持把每一位學生都放在心上,善于“察言觀色”,善于“以小見大”,善于“捕風捉影”,從源頭上、從過程上做好心理教育、心理疏導等工作,培養(yǎng)“內(nèi)心強大、精神獨立、思想自由”的優(yōu)秀中小學生。
四、學習輔導
在某種程度上說,學習力往往就是一個人的生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力,才能讓學生未來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學習是一項個性化的、復雜的勞動,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有盲點與困惑點,都會遇到瓶頸與高原現(xiàn)象。一流的老師教思想,二流的老師教方法,三流的老師教知識。老師如果能夠在遵循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科學施教,精準輔導,注重思想和方法,必然能夠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造福學生終身。
“經(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立德樹人是教育之魂,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但其具體實施過程卻又是最復雜、最艱巨的。教師如果能夠在“導”字上下好功夫,必然能夠當好學生的人生導師,必然能夠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責任編輯: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