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練
摘要:討論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很古老,但是永遠不會過時。因為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但是現(xiàn)今的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不是丟失了這種教學,就是濫用這種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筆者就數(shù)學中的“討論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采取措施給出自己的意見。
關鍵詞:討論式教學;教學方法;有效策略
一、“討論式教學”的定義
討論式的教學也沒有很官方的定義,顧名思義討論著學習。從歷史發(fā)展角度來看,早在春期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這種教學方式。在《論語》中有記載,孔子課上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討論。在我小學時期,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師讓大家思考一分鐘,然后開始發(fā)言,當然這也是 “討論式”的一種形式,但是運用過于單調(diào)乏味。讓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
二、“討論式”教學的利弊分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在討論的時候暢所欲言,不用擔心說的不好,被學生嘲笑,被老師批評。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學生才能更好的思考。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發(fā)展,潛能才得以發(fā)揮。其實這里面有一種良性循環(huán)的關系,師生之間有了關系基礎,學生才會喜歡你,才會聽你的課,這樣你的課堂才變得有價值,你的教師職業(yè)才變得有意義。學生經(jīng)過充分的思考,有了疑問,有了解決問題的興趣,勾起了學生的求知欲,還大大的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但是“討論式”教學也有不好的方面,在討論的時候,有些孩子抓住機會開始渾水摸魚。在下面講話,聊天。教師又聽不到學生在說些什么,所以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同時在實施該教學方法的時候也會受到教學對象和教學內(nèi)容的局限性。例如:你讓小學的孩子討論為什么1+1等于2這個問題。他們就會一臉茫然。如果你放在大學、研究生等學生中討論或許還行。所以討論也要根據(jù)教學對象而定。至于內(nèi)容的局限性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內(nèi)容都可以運用討論教學,如果強行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教學真的是一門藝術,微小的教學形式里都蘊藏了諾大的教學文化。
三、“討論式”教學的實例過程
有這樣一堂課,教師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布同學討論。前排的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一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有的小組組長在唱”獨角戲”,有的學生在看組長“表演”,不說什么話;有的小組學習困難的學生借此機會玩耍.幾分鐘過去了,小組代表發(fā)言,“我們討論的是什么什么....看似熱熱鬧鬧的討論。結果呢?就那么幾個學生參與了發(fā)言,有的學生全程一句話不說。還有的小組里有非?;钴S的學生已經(jīng)掩蓋了想要發(fā)言的學生,那么沒有表達出來的想法就被永遠埋藏在了心底。然而學生都在討論,教師卻“無所事事”,教師應該走動查看學生的討論情況,適時適當?shù)慕o出指點。現(xiàn)在有很多小學教師錯誤的認為只要學生討論時聲音大,“熱熱鬧鬧”的就可以了。這是一次失敗的討論,教師應該反思。
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xiàn)在的“討論式教學”中有很多的問題,討論幾乎僅僅流傳于一種形式,在教學的課堂表面游走。當然問題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學生和教師,也有中國傳統(tǒng)式教學的影響[1]。從封建時期,我國就開始進行的是“講授法”教學。學生只需要上課坐在教室安安靜靜的聽講即可。老師說這里是“東”,那么學生就背下來這里是“東”。根本沒有發(fā)表過自己的觀點。新課改的教學提倡教學相長,如果一節(jié)課只有教師的“獨角戲”表演,學生一言不發(fā),教師怎么“長”、何來“長”。而“討論式”教學就不一樣了,學生可以發(fā)表很多新觀點出來,哪怕不是正確的,都值得思考一番。
1.教師的問題:
現(xiàn)在很多教師覺得學生討論費時費力,會落下教學進度。所以幾乎不會給予學生討論的機會,最多也就是仇抽人回答兩個問題。就像我前面所列舉的學生討論,教師一旁邊袖手旁觀。覺得學生在討論,教師感覺良好,實際上并沒有達到教學效果[2]。
2.學生的問題:
討論是幾個人甚至全班同學一起商量,探討。如果你是內(nèi)向的人,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隨波逐流,那么討論也變得毫無意義。部分性格弱勢的學生的觀點會被強勢的學生“吞沒”。還有的學生在討論時濫竽充數(shù),在里面嘻嘻哈哈,根本沒有討論問題。
3.問題的價值性:
一個問題是否值得討論,直接影響討論的效果。例如:我了解到的一個小學課堂討論問題,你能想一想為什么1990年不是閏年嗎?學生懵了,他們討論多久也不會得出答案,在他們的現(xiàn)有認知里不會得出整百整千能除盡400的才是閏年。這個問題的難度就太大了,或者說這個問題的對象搞錯啦。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教師的“討論式教學”能力不足。
五、如何有效實施“討論式教學”
1.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將多種教學融會貫通。討論學習之前,需要教師的講授教學,還需要教師的啟發(fā)性教學。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個良好的討論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無論學生回答的對錯,都要注意給出合適的評價。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他們的積極思考[3]。帶領去討論。
2.討論的題目要慎重選擇,不能太簡單,但也不能太復雜。要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著是最好的。千萬不能為了有討論環(huán)節(jié)而隨便給出討論題目。不值得討論的問題,不僅僅是浪費時間,更會磨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得不償失了。
3.討論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果一直是一種討論形式,誰都會感到枯噪,誰都會有審美疲勞。
如果一名學生從小就接受“討論式”的學習,那么他的語言表達的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等等都會比同齡人強很多。作為一名教師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美國學生善于表達,那是因為他們看的書多,我們中國的教育機制達不到他們那種水平,但是我們可以讓學生從小開始學會表達,學會辨證的看待問題。這是我們中國小學教師的首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淺析“討論”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2013年9月總第89期.王淑艷.
[2]劉海云,伍慶華,肖愛嬌思維導圖教學法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
[3]姜萍.再談討論式教學方法[J].中國成人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