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學良
摘要:田徑訓練是初中體育教學的主要形式。由于田徑訓練過程中學生的運動強度較大,如果訓練強度超過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會對初中體育教學產(chǎn)生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控制是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初中體育 田徑教學 訓練強度 訓練量
引言
田徑是傳統(tǒng)體育運動之一,有很長的發(fā)展歷史。因為田徑運動需要具備較高的速度、耐力,所以它對于運動者的身體素質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田徑運動也是教師經(jīng)常采用的教學項目。但是由于田徑項目的運動量較大,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運動量控制和訓練強度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教師對于運動量和訓練強度不夠重視,這將直接影響初中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同時還會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產(chǎn)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根據(jù)通常的體育教學規(guī)律,在初中體育課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不相同的,因此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因素。
一、初中體育教學在開展田徑訓練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
1.田徑訓練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
初中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實現(xiàn)綜合發(fā)展。在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調控方面,教師同樣應該遵循這一原則,不能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帶來不良影響。如果學生在初中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超過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圍,那將會給學生身體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容易打擊初中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如果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較小,那將導致體育課程發(fā)揮不了應有的作用,田徑訓練效果也達不到理想的目標,無法滿足學生的基本學習要求。所以對于初中體育教師來說,應該圍繞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這一目標,合理調控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使田徑運動既能滿足學生的運動需要,達到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又不至于因為運動量過大而影響學生身體素質,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
2.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合理安排田徑訓練強度
正如前文所述,田徑訓練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并且不同田徑項目的運動量也是不同的。由于每個初中生的身體素質都是不同的,因此在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方面也會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果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采用統(tǒng)一的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那將會使部分學生受到影響,進而對初中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產(chǎn)生不良影響。所以初中體育教師在調控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時候,應該采取差異化的方式,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根據(jù)初中生不同的身體素質,以及教學內(nèi)容的具體安排,采取分層教學的形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最終使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滿足不同身體素質學生的實際學習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觀察學生的整體表現(xiàn),進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進行及時的、有針對性的調整,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將因材施教理念真正在教學實踐中體現(xiàn)出來。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有效控制對策
1.注重學生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
在初中體育課堂上,學生是絕對的中心,因此不管教師采用什么樣的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調控形式,都應該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而不能為了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忽視學生的基本情況,否則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會對初中學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使學生逐漸失去上體育課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對體育課進行認真規(guī)劃,在進行體育活動,尤其是田徑運動項目的時候,應該合理安排,不能完全按照教師的想法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情況。如果一味地為了提升教學質量,過于強調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那將會對學生造成較大的心理負擔,從而影響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梢圆捎枚鄠€體育運動穿插的教學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之中,將課堂上的時間充分運用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優(yōu)化田徑訓練模式
由于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不符合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可能會對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初中體育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及時詢問或者觀察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而更加準確地了解初中生對于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承受能力,以便為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調整提供科學依據(jù)。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注重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動態(tài)調整,爭取讓每一個初中生都能在體育課上開展最適合自己的田徑運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比如在人教版初中《體育與健康》教材中,在講解《跑》這一節(jié)的時候,應該首先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跑步技術,糾正以往錯誤的跑步姿勢。然后在進行實際跑步訓練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采用一對一、二對一,有指定對象和無指定對象等形式進行不同的跑步訓練,從而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細心的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趣味性較強的田徑運動,學生參與度較高,學習的過程也比較輕松。但是如果田徑訓練缺乏趣味性,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存在抵觸情緒,如果教師不施加一定的壓力,教學效果就難以達到理想的要求。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開展田徑訓練和教學的時候,田徑訓練要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學生在上體育課的時候,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會更高,學習的效果也才會更加理想。
3.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要與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相適應
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要想實現(xiàn)對于初中體育田徑教學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的合理調控,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應該給予重點考慮。教師應該結合自己平時教學過程中掌握的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程教學應該達到的基本目標、教學項目等多方面內(nèi)容,綜合分析之后,設計出具有科學性的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同運動項目所要求的訓練強度及訓練量是不相同的,比如短跑項目的訓練強度及訓練量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爆發(fā)力,但是跳高項目與短跑項目相比,則不需要過大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更加強調身體的綜合協(xié)調性。所以,在不同的體育課田徑活動項目之中,教師應該合理設計訓練強度及訓練量,使其既能滿足初中生的實際身體素質要求,達到鍛煉和提升身體素質的目的,又能有效完成體育課教學目標,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田徑訓練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但是一直以來,訓練強度及訓練量該如何控制是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問題。因此對于初中體育教師來說,應該在平時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觀察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了解初中生的身體素質,讓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能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運波,劉家黨.初中體育教學中關于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研究[J].體育風尚,2018(5):80.
[2]王立軍.分析初中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的強度及訓練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6):113.
責任編輯: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