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紅
摘 要: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教師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取向,也是檢驗教學成功的標準。提升教學效果要做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要發(fā)揮主體作用,強化主體參與;要貼近學生生活,踐行體驗性學習;要凸現三維目標,彰顯人文關懷。從而構建有效課堂教學,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有效性 學習動機 主體參與 貼近生活 人文關懷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教師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取向,也是檢驗教學成功的標準。所謂“有效課堂”就是一切以學生為本,用最優(yōu)的方式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也就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如何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門藝術,充滿挑戰(zhàn),呼喚智慧,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討,形成有利于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等名言警句都強調了興趣、激情等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當然,學生興趣的產生不是自然而然就有,也許是某種事物、某個事件或某種現象所觸發(fā),進而產生興趣。對學生的學習而言,興趣的產生需要教師的點拔和引發(f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把多媒體和課堂教學有機整合起來,精心設計,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情景,以使學生產生和保持學習動機。如在學習《政治生活》有關民族問題時,教學中播放《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的歌曲,由此引入新課,然后再展示解放前后少數民族地區(qū)在政治、經濟、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圖片進行比較,把教學內容引向深入,最后總結出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優(yōu)越性。這樣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圖文并茂,聲像同步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進入一個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真實場景。讓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刺激下產生了解事實真相的興趣和沖動。這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使學生產生情感認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二、發(fā)揮主體作用,強化主體參與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的實質應該是師生共同學習、分享經驗,是學生生命成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過程?;诖?,有效政治課堂的關鍵是如何界定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和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鼓勵、尊重、賞識、愛護學生,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促進者、激勵者。如,在學習《影響價格的因素》時,為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將自己置于學習和認識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我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到附近的農貿市場,通過購買、討價還價等方式,去理解有關商品的價值、價值量、供求關系等知識。這樣,學生在掌握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去學習書本中的理性知識就比較容易接受理解,也比較感興趣。實踐證明,只有學生參與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離開學生這個根本,一切教學活動都變得毫無意義。
三、貼近學生生活,踐行體驗性學習
回歸生活是新課程理念。因此,構建生活化課堂應成為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必然選擇。通過體驗性學習,使學生親自感受知識的價值所在,不僅能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通過學生用自己的腦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學習知識的價值才會真正顯現出來。如在學習《政治生活》民主選舉一課時,可以模擬一次班干部選舉活動。通過自薦、教師推薦、學生聯名推薦的方式確定候選人,然后進行等額、差額,直接、間接選舉的活動。接著對當選人進行即時評價,同時總結選舉中的存在問題。最后總結出四種選舉方式的優(yōu)缺點。這種體驗性學習,使課本知識入腦入心,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也自然而然得到升華。如學習《文化生活》文化對人的影響時,可以開展“談讀一本好書的感受”的演講會,讓學生談讀書后自己的感悟、啟迪等,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體會到文化對人的實實在在的影響。當然,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材料的選取、活動的開展應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同時又易于操作,如果定得太高,或活動難度大,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
四、凸現三維目標,彰顯人文關懷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樹立現代教育價值觀。一是課程功能的轉變。打破傳統(tǒng)的基于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于狹窄的課程定位,進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即知識、技能與價值觀的同步提升。二是價值本位的轉變。由學科本位轉向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位,也就是確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核心觀念。新課程提出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應該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標準之一。所以,教學中特別要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彰顯教育的人文關懷。如《經濟生活》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市場意識、效率意識、公平意識、誠實守信的觀念,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墩紊睢方虒W要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意識,也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世界情懷?!段幕睢方虒W要讓學生認識、繼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光輝燦爛、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同時讓學生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與哲學》教學要讓學生樹立唯物主義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辯精神,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理念,為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哲學支持,同時認清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只有這樣,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有意義、有價值、有效益的政治課堂教學。
總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不單是知識學習的課堂,也是促進學生發(fā)展、學生生命成長的課堂。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動起來,進而構建有效課堂教學,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屠大華.《現代教育理論》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馬云鵬.《中學教育科研方法基礎》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丁福軍.《讓政治課堂充滿探究的魅力》(《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7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