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淑貞
摘 要:新課改實施以來,教育部門對愛心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小學階段,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會對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愛心教育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被要求用慈愛與溫暖來感化、改變學生,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文章首先對愛心教育的意義做了簡要介紹,再提出了在小學班級中展開愛心教育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小學教育;愛心教育;班主任;學生
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發(fā)育以及性格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這段時間教師對學生展開的教育將會對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因此愛心教育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愛心教育也是新課改以來教育部門提出的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教師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學生在做事時通常以教師所說的和所做的為參考。因此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與班主任建立感情紐帶。情感教育是小學教育的基礎,愛心教育又是情感教育的前提條件,因此愛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愛心教育的含義
(一)愛心教育意味著“理解”
“愛心教育”意味著了解每一位學生,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性格喜好、心理狀況和生活質(zhì)量等情況。只有全面了解了學生,才能保證班主任在對學生的管理過程中能夠?qū)嵤┽槍π缘墓芾韺Σ?、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zhì)量。對每位學生的情況充分掌握是班主任做好領導班級工作的前提,因為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前提下,教師才能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學生。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或犯錯誤時,教師不能一味地責備,而應該在第一時間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試著去理解學生,在理解的前提下適當?shù)亟逃芾韺W生。
(二)愛心教育意味著“關懷”
新課改以來,小學班主任教師所應當具備的“師愛”品質(zhì)被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師愛是作為一個小學班主任的必備條件。擁有師愛的班主任會在日常生活中盡自己一切能力去幫助、關心、呵護每一位學生。正是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會得到學生的信任,學生也會更加樂意接受教育,這樣才能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效果。教師的師愛一定要保證公平性和全面性,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教師的關愛下健康成長。
(三)愛心教育意味著“尊重”
信任和尊重學生是每位班主任必做的功課之一。小學班主任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能因為學生年齡小、心智發(fā)育不成熟而對其不尊重。雖然教師和學生之間地位不同,但是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教師不能用盛氣凌人的語氣對學生說話,也不能當眾讓學生失去尊嚴。班主任應當了解每位學生的心理特征,了解每位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想法。同時,教師還應當給予每一位學生信任,相信學生的潛力、對每一個學生寄予厚望,讓學生對自己建立信心。只有做到尊重和理解,才能不斷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小學班主任實施愛心教育的辦法
一個好的小學班主任,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應明白如何將“愛”應用在教學實踐中?!皭邸笔且婚T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小學班主任只有用正確的愛心教育的方式,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做學生的“嚴父慈母”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太過嚴苛,也不能過于慈愛。一方面,學生與教師之間要有一定的界限,班主任一定要在學生面前樹立威望,不能對學生過度寬容,否則會造成管教不力的后果;另一方面,過于嚴苛的環(huán)境會抑制學生的天性,與人性化的教學目標相違背,所以班主任也不能過于嚴苛。因此,教師不僅要做學生的“嚴父”,還要做學生的“慈母”。教師要關心學生的每個細節(jié),從這些細節(jié)分析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比如,某個學生突然變得自閉,班主任就應當想到該學生是否是與其他同學發(fā)生沖突,一旦猜測成立就要調(diào)節(jié)學生之間的矛盾。再比如有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應當想到是否因為學生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方式,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
(二)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許多班主任都存在“偏愛”現(xiàn)象,比如,對待聰明、學習好、態(tài)度端正的學生會給予更多的關心,而對于不愛學習的學生則關心較少。這樣往往會導致一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慢慢變得自暴自棄。在愛心教育模式下,班主任應當不論學生聰明或是愚笨,不論學生是否優(yōu)秀,都要給予學生平等的關愛。這是因為班主任不能否認任何一個學生的未來,哪怕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也要對他們給予厚望,并耐心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建立信心。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性格成長期,如果班主任對某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關注過多,就會容易讓這些學生從小形成一種“自己天生就比別人優(yōu)秀”的思想,這種思想一旦形成,容易讓這些學生驕傲自負,不能容忍失敗。而對于學習不好的學生,班主任的偏愛將會使這些學生產(chǎn)生自我懷疑。因此,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和潛力的肯定,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
(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青少年的犯罪行為與早期的教育環(huán)境不良有關。比如有的學生從小生活在充滿暴力和不良思想的環(huán)境下,久而久之,他們的思想也會呈畸形發(fā)展,養(yǎng)成不良習慣,最后走向犯罪道路。眾所周知,我國的青少年學生中有心理問題的人數(shù)遠遠高于其他發(fā)達國家,說明在學生心理發(fā)育時期,學校關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存在不足。比如有的學生在班級經(jīng)常受人排擠,教師不能及時協(xié)調(diào),久而久之,就會使受排擠的學生產(chǎn)生反社會心理,一旦這種心理爆發(fā),將會對社會造成危害。因此,健康的心理是學生未來良好發(fā)展的前提。班主任應當通過實施愛心教育,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盡一切可能幫助學生,為學生排憂解難,讓學生健康成長。
(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小學生處在性格和行為習慣的成長期,愛心教育有助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綜合發(fā)展。在愛心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負責,還要對學習習慣養(yǎng)成、學習方法培養(yǎng)和性格培養(yǎng)等方面給予高度的重視。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關注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校學到知識的同時,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對他們走入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部門對愛心教育給予高度重視,要求班主任不能采用傳統(tǒng)單一、枯燥的辦法管理學生,而應當將學生視為自己的親人,用慈愛與溫暖來改變學生,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fā)展。愛心教育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還有利于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感情。因此,愛心教育在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應當進一步被推廣。
參考文獻:
[1]程金蓮.小學高學段班主任育人工作中實施激勵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6).
[2]柳雁.談情感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才智,2018(20).
[3]李燕珍.探究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2017(49).
[4]陳秋蓮.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措施研究[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