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使我們的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課程的基礎上讓初一的學生喜歡上生物這一門學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特別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之時,討論學好生物是十分迫切與必要的。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情景;自主學習
七年級學生進入初中的學習階段,標志著學生學習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在學習的方法上,學習的認識上,學習的深度上與小學階段的學習完全不同,初中的生物學習的機械記憶方法,存在著學習的慣性,依然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到了初中階段,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仍然停留在單純的機械記憶的層次上,難以適應初中的生物學習。讓學生喜歡上生物,教師需要做大量的準備。
一、上課前的準備
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師要全面地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fā)現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尤其是剛剛步入初中的學生更得在這方面的關注。在問題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盡可能地讓學生都能主動參與,讓學生參與的過程中喜歡上生物。
2、創(chuàng)設的生物教學情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討論情景的創(chuàng)設就是讓不同思維進行碰撞,進而讓學生積極思考。新課程強調,教學內容要聯系當今世界科技新發(fā)展,要與社會實際、現代化技術和生產實際中緊密聯系起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讓每個小組派代表將各自的結論展示給大家,大家共同討論結論的準確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激發(fā)學生興趣。
2、教材的研讀,準確掌握知識的重難點。
知教材這里所說的“知”,既是對全冊乃至全套教材內容的總體框架、知識點的重難點教師要有了解,也指對具體篇目的深入理解。知識點可以適當的擴充同時也能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練習,保證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技能得到提高;為“精講釋疑”環(huán)節(jié)提供依據。能準確熟練操作教材中設計到的教學內容及課后練習;使“鞏固達標”環(huán)節(jié)有的放矢,從而事半功倍。除去教材中設計到的操作方法外,還有哪些操作方法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精心制作課件,課件的呈現時先講解后呈現。做好這些基本的“硬件”要求,讓課堂活躍、學生積極主動思考,進而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慢慢地喜歡上生物課。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探究中展示自主。 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敢說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促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新課程理念比較強調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并且積極倡導探究式學習。因此,生物教師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調查和制作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科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開展一些小課題研究,充分調動學生上網去搜索資料,查找信息。但卻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開拓的視野和自我能力提升的平臺。
指導學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發(fā)揮引導和指導作用,使學生從被動地獲取知識向主動探索知識轉變。 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中學生物課程標準中倡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展示自我、探究事物。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使我們的課堂活動科學有效。
二、上好一節(jié)生物課的要求
1、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屬。它關系到教學活動的導向、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效果的評價等。 具體教學目標要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實事求是地確定,不必面面俱到。教學目的不但教師要明確,還應使學生知道。教師和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應始終圍繞教學目標,保證教學任務的實現。
2、要正確地闡明教學內容和恰當地組織教學。
教師正確無誤地掌握教學內容,做出確切、清晰的闡述。 在內容的組織安排上,既要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又要兼顧教材的系統(tǒng)性。在講清楚教材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注意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的聯系,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比如生物的結構層次,講完了動物的結構層次、植物的結構層次和單細胞生物,這時候最好讓學生自己總結一下它們的共同特點,那就是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以前總是給學生灌輸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而如果在這里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生的理解就會更深刻。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師所掌握的教學內容能夠順利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和思想觀點,必須正確地選擇和靈活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生的差異性,要適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和順序性。教學方法運用得好,還必須遵循教學規(guī)律,掌握教學基本原則。生物主要涉及實驗較多,所以教室在組織教學中要運用恰當地教學方法。在講解實驗課時先講解展示再動手操作,也可以把實驗步驟分布講解,一步一步的講解操作,讓學生明白每一步實驗都有它自身的含義和要求。對于 實驗的授課和程序化教學的原理相同。
4、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一堂好課,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各項活動,使教學每一步驟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以充分發(fā)揮每一分鐘的效能。例如生物圈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場所,所以,我們先上來講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綠色植物能夠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在教學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而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影響最大的就是人類活動,我們當然要對我們自己有個深入的了解。然后 ,講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這里面包括動物和細菌、真菌等。比較而言,細菌、真菌地位又顯得比較突出。因為生物圈中,生產者和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學循循漸進,讓學生更能學懂生物相關知識,正因為學習過程中感覺到生物相關知識與我門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喜歡上生物。
三、每一節(jié)課后的自我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同樣,生物這一門學科需要教師在教學前的反思、教學后的反思?,F在很多生物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思怎樣讓學生喜歡上生物、怎樣讓生物更生動有趣。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直接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全面發(fā)展的過程。
真正的好課,應該是傳授的知識要符合學生的接受程度,在學生能接受知識地基礎上適當地拓展與時代發(fā)展相結合的有關生物領域知識,能夠激活學生的求知欲,能夠讓學生了解當今時代發(fā)展同時聯想到所學知識。授課教師的語調、語速能夠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并富有較強的感染力……這是一個教師專業(yè)化形象和能力的具體體現??偟膩碚f教師在上課時注意“三效”(效率、效時、效果)、“三實”(真實、扎實、樸實),我國教育界權威專家、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女士:“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荔波縣第二中學 李竹卿.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N]. 貴州民族報,2019-09-25(B03).
[2]邵俊玲.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中生物教學設計[J].學周刊,2019(30):69.
作者簡介:王蘭軒,1968年11月25,女,四川省蓬溪縣,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奇峰鎮(zhèn)寶藏學校,初中英語一級教師,生物教學與學生心理輔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