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嬌穎
摘要:童話劇是文化和思想進行結合升華的產物,能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小學音樂課堂中引進童話劇教學能有效促進小學生綜合藝術能力的提高,對小學生的社會認知、文化知識學習、人格修養(yǎng)、個人價值培養(yǎng)都有提升作用,能有效促進小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將小學生帶入童話意境中,使學生更加直觀的與作者進行對話,能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思想理解。完美的音樂氛圍更能讓學生產生共鳴,新奇的教學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繼而激發(fā)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小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拓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童話劇;教學探究
引言:
在社會需要和新課改的不斷優(yōu)化下,小學各科教學地位都顯得非常重要,音樂課也不例外。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教學方式單一,大多以老師教唱、學生學唱的模式存在。課堂教學枯燥,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性也被壓抑。對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存在一定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也不佳。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進,音樂學科教學方式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大多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不斷釋放小學生的藝術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不斷促進小學音樂學科的發(fā)展。就小學音樂課堂中童話劇教學相關問題進行相應的分析
一、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引進童話劇教學的意義
童話劇是在原創(chuàng)基礎上進行升華創(chuàng)新的童話戲劇。以音樂和舞臺情境相配合,再加上音劇演戲的豐富造型和精彩表演,將故事情境以童話劇形式完美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使觀眾更加直觀的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和用意。
(一)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階段因學生的生長特性,學校教育大多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主,音樂課堂同樣如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引進童話劇能充分彌補傳統(tǒng)音樂教學的單調[1],充分吸引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從而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為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奠定基礎。
(二)促進小學生的音樂理解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音樂的學習并不是形式上的學,而是要理解創(chuàng)新。小學生因其有限的社會認知,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童話劇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能幫助更加透徹的理解作者的意圖,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也更加輕松;通過情境代入,小學生還能將相應的音樂知識進行深化拓展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自身的音樂藝術,為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提供了動力。
二.童話劇教學注意事項
(一)將知識內容、價值認知及舞臺意境等合理結合
小學音樂教師要想讓童話劇教學達到預定效果,需要將小學生的知識愛好以及戲劇表現(xiàn)的方式方法、情感設定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結合。既不改變原創(chuàng)的中心思想,又能最大限度讓學生發(fā)揮自由創(chuàng)新的空間。讓學生在童話劇表演過程中既鍛煉實踐的能力,又能促使小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讓小學生對童話劇有更進一步的認知和體驗,并學習相應的情感藝術表達,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并對音樂擁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和認知。
(二)強化學生的參與性,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
小學音樂教學針對小學生的音樂教育,不管學生對音樂感不感興趣,要讓每個學生在音樂中找到共鳴,同時這也是一種價值觀和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及傳遞。故童話劇在設定時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可以讓表現(xiàn)欲強的學生充當童話劇演員,對于興趣不那么強烈的學生則充當觀眾并進行互動??傊浞謱嵤┤巳藚⑴c的原則。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其中,促使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實踐,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音樂能動性。
音樂藝術具有實踐較強的基本特性,音樂課也是實踐性的教學課程[2]。從音樂的創(chuàng)造到展現(xiàn)都離不開實踐,故小學生的音樂學習都離不開實踐,音樂老師要重視學生的音樂參與性和實踐性。從身體感官到心靈感受,充分體驗音樂的魅力。音樂老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將身體感官與音樂節(jié)奏完全結合,并通過童話劇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戲劇中將自己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保證人人參與、個個開心,玩得高興也學得開心,促使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不斷提高。
三、將童話劇運用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相關措施
(一)以童話劇為橋梁,對小學生的身心進行音樂洗禮
都說音樂是溝通的橋梁,音樂老師便可以音樂為基點,讓學生通過暢想相應的童話場景,從而打開童話劇的大門。學生在做相應的暢想時音樂老師要在旁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例如作者原意中心的植入,音樂創(chuàng)新的正確指導等。讓音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習和創(chuàng)新兩不誤,促使小學生音樂修養(yǎng)的不斷提升。例如,在《小紅帽》一課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以多媒體手段將大灰狼的的形象進行展示,并鼓勵學生對其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比如音樂劇中的對話和旁白、場景的設定等。通過意境代入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新,從而達到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通過學生主動參與童話劇,能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升華其對音樂的理解,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進行音樂知識學習。
(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音樂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交流溝通。音樂老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之間提前交流,讓學生自主進行統(tǒng)籌安排,預先呈現(xiàn)原始初形,音樂教師根據(jù)作者原意進行修正。例如,在《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的音樂劇提前設定中音樂老師將學生進行分組,并每組通過討論提供預設方案。通過學生的相互討論,可以看出他們對作者原意的理解程度,對于場景設置又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的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進行重點查找,還能鍛煉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通過進行自主設定還能促進各自的思維拓展和創(chuàng)新,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目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童話劇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讓小學生學在其中、用在其中、樂在其中。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進行音樂學習和運用,并在過程中加以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創(chuàng)新,從而促使小學生正確音樂修養(yǎng)的形成,對其自身修養(yǎng)和價值觀也具有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 楊寧,武香君,張敏. 小學音樂課堂中情境教學的應用研究[C]// 0.
[2]黃淑芳. 淺論兒童音樂劇在兒童教育中的運用與價值[J]. 大眾文藝, 2018, 447(2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