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益
摘要:在“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發(fā)展”該教育要求的指導下,教師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要重視后進生,采取多樣方式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等,以此使后進生在轉化的過程中,獲得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后進生;轉化策略
所謂的數學后進生是指在數學教學活動參與過程中,對數學不感興趣興趣,沒有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的學生。在新課改背景下,既然我們要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那么,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們要尊重學困生,正視其存在,結合該學科的教學特點,積極探尋轉化對策,幫助其重塑數學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數學學習成績等。一般情況下,我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會采取以下策略轉變后進生。
一、激發(fā)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通過對執(zhí)教班級的后進生進行觀察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后進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在興趣的缺失下,其缺乏數學學習主動性,往往需要教師壓迫著才會學習數學,一旦離開教師的指導,則變得無所事事,或者不知道如何學習。面對這種情況,我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嘗試從后進生的數學學習特點入手,發(fā)現(xiàn)其興趣所在,以此為基礎,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多樣活動迎合興趣,從而使其在活動體驗中,能提高數學學習積極性。具體而言,后進生和其他學生一樣,其對新奇有趣的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且希望獲得動手、動腦的機會。所以,我會結合教學所需,或者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或者組織實踐活動,給予后進生自主參與的機會,使其在觀察、體驗的過程中,享受到數學學習樂趣。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例,后進生在學習該知識之前,建立了對長方形面積的認知。立足于此,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組織了這樣的實踐活動:首先,我引導學生們用手中的學具制作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拉動這個平行四邊形,看看其可以變成什么形狀。在學生拉動的過程中,我走近后進生,對其進行指導,引導他們將對角進行擠壓,從而獲取一個長方形。在長、寬不變的情況下,我引導后進生說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進而鼓勵其發(fā)揮已有知識儲備的作用,運用所學的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樣的動手操作過程中,后進生不僅享受到了動手操作的樂趣,還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自主地探尋到了所學知識,獲得了數學學習的滿足感,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二、幫助后進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促進學習的延續(xù)性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思考教育的過程中,提出這樣的問題:教育是什么?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他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教育其實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延續(xù)發(fā)展。就后進生而言,其數學學習習慣不良,在課堂教學活動參與中,往往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跟隨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不愿意回答問題;在課后,難以認真地完成作業(yè),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不是看錯數字就是讀錯要求等。面對這種情況,為了轉化后進生,我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嘗試從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入手,從一點一滴做起,對其給予正確的引導。具體來說,我首先會包容后進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的不良習慣,以此為基礎,在日常教學活動開展中,以耐心、恒心進行指導,幫助其改正不良行為,逐步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我執(zhí)教的班級,大部分后進生在寫等號的時候,總是隨意地兩筆,畫出兩條橫線。在偷懶的情況下,或者將等號畫成小于號,或者將等號畫成大于號,殊不知對其數學計算造成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對此,我從一開始就對其進行嚴格的要求,要求其拿著尺子比劃著畫等號,保證兩條直線之間距離相等,且長度一樣。其實,將等號寫好并不難,難的是學生長期堅持。所以,我無論是在組織教學活動還是檢查作業(yè)的過程中,都會對后進生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出,引導其糾正,在日積月累中引導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延續(xù)性學習的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給后進生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的方向性
學習是講求方法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找到了適宜的方法,其才能在靈活的運用過程中,不斷地提升學習質量。就我執(zhí)教班級的后進生而言,其面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覺得自己只要記住了知識,就可以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進行運用了。其實不然,在無法理解知識的情況下,其所識記的知識僅僅是知識,無法轉變?yōu)槟芰?,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同樣會遇到諸多問題,甚至找不到解題思路。面對這種情況,我在組織數學教學互動的時候,從授人以漁入手,教給后進生數學學習方法,使其在方法的引導下,理解知識、內化知識,形成能力。比如,在學習“圖形與幾何”該部分知識的時候,我引導后進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在動手的過程中,親手剪切,從而在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探尋其中所包含的數學知識,進而建立直觀的感受。在學習“數與代數”該部分知識的時候,我則引導后進生掌握算理,以此為基礎,進行練習,從而在學用結合下,提高計算水平。
四、應用賞識教育,幫助后進生樹立自信心
在長期的數學學習失敗的影響下,大部分后進生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自信心,其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不敢在課堂中發(fā)言,害怕他人受到他人的嘲笑,久而久之,淪為了班級的邊緣人。對此,我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發(fā)揮賞識教育的作用,善于發(fā)現(xiàn)學困生身上的優(yōu)點,并給予鼓勵,使其在我的肯定下,學會肯定自我,重塑自信心。如在我執(zhí)教的班級,有一名學困生小A,他之前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很少開口回答問題,總是默默地坐著。在一次計算數學問題的時候,我通過巡視課堂發(fā)現(xiàn),小A答對了所有問題。于是,我鼓勵小A將自己的答案寫在黑板上,并扮演“小老師”的角色,進行問題講解。在這樣的自我展示過程中,小A獲得了滿足感,其數學學習信心大增,之后,樂于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重視后進生,以多樣的手段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自信心等,進而實現(xiàn)后進生的轉化,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小吉.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J].甘肅教育,2017(22):48.
[2] 裴振長.重視后進生轉化,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深入開展[J].中國教師,2017(S1):19.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興寧區(qū)三塘鎮(zhèn)丹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