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幼兒園教學教育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標準越來越多地受到一線教師和幼教專家們的重視。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離不開幼師的引導與幫助,通過師幼雙方之間一來一往的交流與交互作用形成了師幼共同進步、成長的良好互動態(tài)勢。隨著近些年幼兒園教學內容和形式的不斷豐富以及優(yōu)秀幼兒園教學形式的大量引入,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重要地位不斷凸顯,因為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是幼兒語言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幼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現狀和原因,然后為幼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如何加強師幼互動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師幼互動;語言教學;教學狀況
幼兒園教育對塑造幼兒的性格特點和提高智力水平都有著重要作用,所以說幼兒園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起著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他們需要具有專業(yè)的知識和高尚的品德,通過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需要,通過簡單的言語交流,了解幼兒的想法。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師幼互動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提高幼兒語言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同時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啟發(fā)幼兒情感。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各種教育方式對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高幼兒的聽、說、讀、寫和語言交流能力。而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又是幼兒語言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塑造幼兒的性格特點、提高幼兒的智力水平都有著重要作用。
一、分析幼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現狀和原因
(一)幼師對幼兒的關注度不夠
在目前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幼師由于經常把關注點放在教學活動中,通常幼師嚴格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較高的靈活性和較高的敏感性,這就造成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互動較少,造成對幼兒的關注度不夠,使得大部分的幼兒沒有機會去表達他們的思想。在設置的大部分的教學活動中,幼師往往只注重教學活動內容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會忽略了在教學過程中幼兒的參與性,以及幼兒在活動中會不會更加自主和自覺。我們會發(fā)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幼師一般采用邊游戲邊提問的形式進行教學,在互動活動的開展中表現為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要求幼兒機械的參與互動,并且在互動活動中采取灌輸式的方式讓幼兒進行重復,扼殺了幼兒學習語言的主動性,并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掌握最佳答案,要求學生回答標準答案或者采取固定的方式完成游戲,另外語言教學活動中注重知識的傳播,忽略了幼兒的自主性和活動的多樣性,幼兒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不能夠有效的發(fā)揮。
(二)幼師對幼兒的教育鼓勵明顯不足
幼師在互動時語言示范效果不佳,互動交流欠缺。語言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用詞重復率較高,使用新詞匯的頻率低,有時教師會嘗試使用新穎的詞匯,但是教師對于新詞匯的解釋和引導的質量不高。教師和幼兒的語言交流較多,但是問題較封閉,開放性問題較少;教師對于幼兒的反饋主要公布答案為主要形式,重復率較高,擴展的內容較少,缺少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的過浩,教師的示范意識差。語言表達只是言語示范中的一個部分,教師更加應該在日常的提問和反饋中注意語言的示范效果,起到榜樣的作用。
(三)教師對幼兒教育方面的認知不夠
通過觀察發(fā)現在語言教育活動的師幼互動中,教師會將知識點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加強幼兒的理解,但是對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效果不盡人意,老師設計課程時,就規(guī)劃了整個課程的互動時機和機會,當幼兒在不是互動時間表現或表達互動意向時,就會被老師忽視,老師也很少在此時候給幼兒提供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或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并且通常都在講述是什么,而很少真正讓幼兒自己分析推理為什么。在這樣的互動交流中,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會被不斷的消磨,思維僵化,為了迎合教師的答案,盲目的追求和教師相同的答案,獨立思考的能力欠缺,創(chuàng)新意識被很滅。
二、探討如何提高幼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教育,提高師幼和幼兒之間的互動效率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不斷的提高互動水平,在有限的條件下,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有意識、有計劃的設定教育情境,不斷給予幼兒參與和互動的機會。其實,幼兒的學習效率是和日常生活中具體的情境性是緊密結合的,在課堂中,幼師要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會等設定具體的情景,請幼兒積極的參與。當然,教師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進一步的促進和幼兒的互動學習,沒有必要一定要具有生活經驗情景。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要努力塑造開放式的教學情境,形成師幼互動的高效平臺。教師在語言互動過程中應該把握課堂秩序和管理,如果出現一些幼兒無法交流的現象,這時,教師應該持有耐也的態(tài)度,長期堅持引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協調,幼兒的交流和表達能力都會提升,這是作為一個幼師應該為幼兒語言的提高所要做的教學工作。
(二)設法提高幼師的語言示范效果來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語言模仿能力特別強,所以教師的語言具有較強的示范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自己語言的示范效果,教師要注意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特別是語調的溫柔程度、用詞的準確得當,聲音的婉轉高低。在長期的耳濡目染和訓練磨合中才能突出良好的效果,而且,教師一定要本著耐心的態(tài)度,重點內容要多強調幾遍,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幼兒的語言接受能力;教師在進行語言表達的同時,也要注重傾聽,要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鼓勵幼兒不要害怕犯錯誤,要養(yǎng)成從錯誤中不斷糾正的習慣,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有少量的回應,可以是眼神或者動作,只有適度的反應才能鼓勵幼兒更好的表達自己,語言示范的效果才更好。從幼兒園小班、中班到大班,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不斷提升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掌握好這個規(guī)律,要在教學過程中或者是與幼兒進行交談時要不斷的更新幼師自己的詞組。根據這樣的教學節(jié)湊和幼師的教育意識才能更好的鍛煉和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幼師應該加強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隨機應變能力
由于幼兒的年齡小,幼兒的注意力會容易不集中,而且幼兒好動好玩的天性,使得教學活動過程中幼兒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事情,所以幼師應該靈活掌握教學內容,可能隨時做到隨機應變。幼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應該考慮到這一點,集體教學的活動時間不宜過長,活動的項目也不宜過雜,制定好目標,教師才會根據目標,合理的設置環(huán)節(jié),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豐富形式,鼓勵幼兒參與,這樣師幼互動才會多次出現,提高師幼互動的頻率,為良好互動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條件。
三、小結
幼兒的年齡不僅小,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處于正在提升的階段,這就要求幼兒園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加強師幼之間的互動,而且每個幼兒的脾氣性格不同,興趣愛好也不同,這就需要幼師根據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給予幼兒鼓勵和肯定。所以,要在多個方面進行語言教學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左葉,劉瑞勇,劉衛(wèi)東.幼兒園師幼互動現狀與對策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7).
[2] 李文欣,楊曉萍.語言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主體間性特點及實現[J].教育探究,2018(4).
[3] 程魏,龍紅芝.試析語言活動類型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失衡[J].學前課程研究,2017(1)11-13.